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其他类型>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46节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46节

  “这样做出来的一锅腊肉洋芋饭,拿芭蕉叶包起来,里面还可以卷一点自家做的泡菜或者糟辣椒,拿到地里去,放凉了也很好吃,要是不爱吃凉的,生一堆火,弄点炭火烤着吃也好吃。”
  姜元看得跃跃欲试,忍不住问道:“当年王宪老师也经常吃这种腊肉洋芋饭吗?”
  “这我可不知道,你得问我爹。”江小满笑着把他爹给叫了进来。
  江有粮还真的招待过王宪他们这批扶贫干部,并且顺手帮他们纠正了一点——
  其实当年来郎山扶贫的不止有王宪,还有好几个扶贫干部,基本上都是从各大农业院校出来的,当年各大高校都有对口支援扶贫攻坚项目,分到他们郎山的就有好几个。
  这些农学专家的到来,也确实给郎山带来了很多改变。
  不止是为郎山带来了高产的红皮洋芋,还有品质更好、能进入超市卖场的红薯品种,口感更糯更甜的苞谷,甚至就连他们现在种的魔芋,都是扶贫干部们引进的高产品种……
  这帮扶贫干部也没有什么专家教授的架子,到他们郎山来扶贫,有时候就干脆住在农民家里,卷起裤管,赤着脚,和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干活。
  吃的也不讲究,农户吃什么,他们也跟着吃什么。
  有时候看到农民家里吃不起肉,上山的时候,还自己掏钱在集市上买点新鲜猪肉,或者两条鱼什么的带过去一起加餐。
  姜元没有说话,旁边的经纪人和摄影师已经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这才是真正被老百姓尊重爱戴的扶贫干部吧?他们不求回报,不怕吃苦,用生命为祖国的脱贫攻坚战一次次的冲锋在最前线,有的甚至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你们哭啥?”江有粮诧异地看着眼圈通红好像一窝大兔子的众人,大大咧咧道——
  “别看咱们郎山穷,人家王老师都说啦,他这辈子最开心的就是在咱们郎山这几年。”
  “听说你们城里人压力都大得很,王老师说他就爱呆在咱们郎山,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农家菜,就跟他老家差不多。”
  “我听王老师说,自从来了咱们郎山,他多少年的失眠症和脱发症都好了嘞!”
  众人感动的泪水憋了回去。
  姜元若有所思地拉住了江有粮:“有粮叔,您能多跟我说说当年王老师他们在郎山扶贫的事儿吗?”
  “不用特别感人的,您就捡自己记得住的说就行,想到什么说什么。”
  搞文艺创作的,有时候靠的就是那种“灵光一闪”的灵感。
  就在方才,姜元突然察觉到了被他们所忽视的,也被编剧和记者们忽略的一点——
  所有的媒体和作家们,似乎都在把王宪这样的扶贫干部塑造成一个“伟光正”的形象。
  但是,这样毫无瑕疵的形象塑造,如果是展现在大荧幕上,很有可能对影片造成一个极为可怕的后果:观众会因为角色形象过于完美无瑕,觉得这部电影太假了……
  这样是不对的。
  他们是光辉伟岸的扶贫干部。
  也是千万个普通人家的儿子、丈夫、妻子、父亲……
  文艺创作最忌讳的就是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甚至过于完美。
  想到这里,姜元彻底坐不住了。
  他一面拉着江有粮挖掘新素材,一面紧急把这件事情向导演做出反馈。
  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别的单元他管不着,但是,他担纲男一号的这个单元,希望能邀请编剧立刻来郎山跟他一起采风,创作出一版更接地气的剧本!
  第184章
  导演一听到姜影帝想改剧本, 还不是微调,听他的意思是要整个推翻重来,差点脑溢血发作, 给他表演一个当场去世。
  等到听姜元说了他在郎山的所见所闻, 以及当年的知情人江有粮的那番话之后, 电话那边的导演沉默片刻,咬牙拍板道——
  “你再给我们多定两间客房,我亲自带编剧过去!”
  没有一个导演愿意让观众指着脊梁骨,骂他们拍出来的电影假大空。
  尤其是梁导本人还是一个对艺术比较有追求的知名大导演。
  今天这件事, 如果姜元只是单纯想丰富一下他本人那个角色的形象,那他有一百个理由能把姜元给撅回去。
  你一个演员还想抢编剧的饭碗?要不要把导演也让给你来做?
  可姜元却偏偏指出了这个单元剧本最致命的缺陷:它太完美了, 就像一本无可指摘的政治书,这种剧本, 过审的时候确实很轻松,甚至还会被上面夸两句。
  可梁导心里清楚,真要按照原定的剧本拍出来, 他们就等着被观众骂死,被同行群嘲吧!
  他还有得选吗?
  火速打包了倒霉的编剧,连夜跑到郎山和姜元汇合去了。
  到了才发现,江小满家已经住不下了。
  “这样吧,我家山上的房子旁边有个民宿,也是刚开业的,就是价格有点贵, 不知道你们剧组经费够不够……”江小满趁机给小唐姐拉客户。
  笑死!堂堂贺岁片巨制,著名导演外加三金影帝的黄金组合, 会差你这么点住宿费?
  定!把整个民宿都包下来!
  不把新剧本打磨好, 他们就住在这里不走了!
  鲁心然就这样一脸懵逼地接到了她担任店长后的第一个订单。
  人家导演特别财大气粗, 直接把她们民宿整个包下来了,而且客户只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民宿这几天不要准备什么精致的餐点,就做点本地的农家土菜,越土越好!
  这还不简单?
  郝帅灵机一动,直接找江小满借人,请他帮忙,从村里找一个会做饭的嫂子,饭菜味道也不强求了,毕竟“越土越好”嘛~
  江小满问了郎英,正好山樱嫂子最近没啥事,索性让她上山来帮忙做几天饭。民宿定价高,给的工钱也不低,住店厨师一天能赚三百块钱呢。
  梁导和姜元,外加他带来的编剧江月明,三个人就好像三条小尾巴,恨不得一天24小时缀在江有粮屁股后面,“听江老汉讲那过去的故事”。
  儿子在山下忙着盖厂房,江老汉也确实寂寞,正好这几个客人都爱听他讲古,梁导还是个老烟枪,动不动就给他递烟,可把江有粮给捧得飘飘欲仙,聊起当年那些往事,那叫一个知无不言——
  王宪老师跟村里人平时是怎么相处的?那可有得说了!
  一开始大家也挺拘谨的,毕竟人家是大教授,他们山民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的,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嘛。
  可真正接触了才发现,王老师亲切又随和,就像自己家上了大学也没忘本的晚辈,睡在老乡家里,一睁眼发现墙角趴着只大老鼠,会淡定地拿起拖鞋,精准丢过去。
  跟着他们连吃好几天烧洋芋,会大声嚷嚷着肚子里一点油水没有,缠着老乡让人家割一条腊肉下来打牙祭。
  最好笑的是,发现这位大教授为人亲切长得又好,关键是还没结婚之后,郎山的乡亲们便蠢蠢欲动起来。
  家里有闺女待嫁的,三天两头在家里煮好了腊肉洋芋饭,让闺女去给在地里干活的王老师送饭。
  还有热情的妹子假装打猪草、掰笋子、挖野菜的,王宪去哪座山头,她们就往哪个山头跑,还给王宪唱山歌,唱的王老师一张老脸羞得通红,手里的锄头差点锄到脚上去。
  面对山妹子们的热情,王宪原本还有些逃避,可当他们引进的红皮洋芋推广受阻,害羞的王老师终于放下矜持,仗着自己受婶娘嫂子阿妹们的欢迎,带着他们的新品洋芋种,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推广。
  也不知道是被王老师的皮相所迷惑,还是觉得种了这新品种洋芋,万一中途遇到什么技术问题了,可以“顺便”把王老师请到家里来指导一下,总之,王宪跑过的村子,几乎每个村都有那么几家预定了一些新洋芋种。
  这些洋芋种,就好像星星点点的火苗,很快便在四里八乡蔓延开来。
  原因无他,尊敬的王老师,真的没有骗他们!
  新品种的洋芋不但产量更高,果实形状更好看,而且皮薄肉脆,刚挖出来的洋芋,洗干净之后连皮都能一起吃。
  最主要的是,这种洋芋蒸煮或者烤熟需要的时间似乎更短,这就意味着做饭的时候就能节省更多的柴火。
  在一根柴都要自己上山背回来的农村,能少去山里背几次柴,谁不愿意啊?
  就这样,王老师以自己的“美色”开道,成功推广了他们的新品种洋芋……
  导演和主角都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编剧江月明也听得心潮澎湃。
  她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她要塑造一个和以往新闻报道里灰头土脸的扶贫干部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
  想想吧!一个高学历、高颜值,又很接地气的扶贫干部,谁不爱呢?
  再想想这么具有个人魅力的基层干部,却意外牺牲在了扶贫路上,编剧光是脑补一下,就忍不住替观众心梗了。
  呜呜呜~她真的不想虐的,这一切都是导演和影帝的锅!
  幽静的禅修民宿,给编剧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
  导演和主角也没有来烦他,而是跟着江有粮到处跑,重新沿着王宪老师当年的扶贫路走了一遍。
  当年的扶贫路,在王宪牺牲的那一年,终于等到了上面的拨款。
  如今,这条路已经变成了县道的一部分,属于郎山镇的这一段,被命名为“富平路”,这也是当年王老师的心愿。
  站在这条路上,看着来往的车辆,导演和影帝眼底涌起一阵热流,情怀和使命感直接拉满!
  “该回去了……”导演喃喃道。
  “是啊,可以回去了……”影帝握紧了拳头。
  即便新版的剧本还没有创作出来,可是,俩人似乎都想到了,接下来要如何塑造王宪这样一个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形象。
  离开郎山的前一夜,江小满亲自下厨,邀请导演和影帝一行,吃了一顿他自创的洋芋宴——
  主食依然是当年王宪老师百吃不厌的洋芋腊肉饭。
  中间一个不锈钢大盆,里面装了满满一盆洋芋烧鸡块,江有粮听说他们要把王宪老师的故事拍成电影,特意杀了家里最重的一只大公鸡!
  旁边稍小一点的不锈钢盆里,装着洋芋粉条炖五花肉,正宗的本地黑猪身上的五花肉,连着皮一起切片,下锅翻炒到两面微微焦黄,倒入泡发好的野山菌,加两碗水,煮沸后加入自家做的洋芋粉条,最后加盐、胡椒粉、干辣椒调味,炖出来的洋芋粉条爽滑鲜嫩,五花肉也特别香!
  还有农村常吃的洋芋粑粑、酸汤洋芋片、椒盐洋芋块、狼牙洋芋条、梅干菜洋芋饼、清炒洋芋丝……几乎能想到的洋芋的吃法,江小满都做了出来。
  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盆被烧得黑乎乎的烤洋芋。
  “别看这洋芋卖相不好哈,这可是咱们这里才能吃到的,叫做干瘪洋芋。”
  “其实就是去年储存着没吃完的洋芋,干燥缺水之后,拿来烤着吃比新鲜洋芋还甜呢。”
  “对对,你们快趁热尝尝,这干瘪洋芋,王老师当年就特别爱吃,有一次吃多了,肚子胀得疼,还是我去找老祭巫要了草药来熬给他喝的。”江有粮也笑着补充道。
  一听这是王宪老师的最爱,其他人都忍不住拿了一个尝起来。
  没想到这洋芋看着干瘪瘪的,吃起来居然又甜又糯!
  满满一撮箕的烤洋芋,最后居然一个都没剩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