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其他类型>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31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31节

  明远却转了转眼珠,说:“吕师兄放心,包在我身上。等我到了横渠镇上,一并想办法?”
  这句话倒是让吕大临惊醒了。
  ——这还能有办法?
  吕大临心想:从京兆府到凤翔府的这条官道已经算是修得很好了,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够平整路面,让车驾不再如此颠簸?
  难道小师弟还想用上他发明的那个“水泥”,将几百里的官道全部都铺一遍不成?
  吕大临可不知道“水泥”压根儿不是明远发明的,只不过是明远在从城外引山泉水时使用了一把,正好被李参看上。不知怎么长安城里就以讹传讹,就变成水泥也是明远“发明”的了。
  但即便小师弟财大气粗,能够专门为先生铺设一条平整的道路,在先生明年开春前往横渠镇之前,也肯定来不及啊!
  因此吕大临将明远口中的“想办法”,断定为“说说而已”。
  就这么颠簸了一路,两天之后,吕大临和明远抵达了横渠镇。
  向华当即按照明远的吩咐,先去两位舅舅家里,然后再引着吕大临前往已经事先安排好的落脚点。
  而明远则径自跳下大车,牵上“踏雪”,又带上他事先画好的两幅图样,去铁匠铺找铁匠去了。
  “叮——”
  “叮叮——”
  枯燥的敲击声从铁匠铺里传出来。
  明远在铺子外面观察了好一会,将这铁匠打制的各种器皿看了又看,觉得靠谱,于是便开口招呼:“店家,店家——”
  铁匠闻声出来,见是一位面生的小郎君,身上袍子被缝成一格一格的,这种穿法在横渠镇上从来没见过,于是带了七分恭敬三分疏离,粗着嗓子问:“小郎君想要什么?”
  明远拿过那两张图样,问:“用熟铁打制这样形状的铁片,大约五厘厚,可以吗?”
  铁匠看了看明远递过来的图样,很干脆地回答:“可以,但要先下定。”
  下定就是给定金,明远听说要掏钱,那简直是再高兴不过了。
  谁知旁边舒承厚突然冒了出来,拍着明远的肩膀大声说:“郑铁匠,这是我家外甥,四娘的大儿子,你可别当他是外人。”
  郑铁匠一听,上上下下将明远打量一番,啧啧啧地夸赞了几声,说:“想不到你舒承厚也会有这么俊的大外甥!”
  这郑铁匠和舒家的关系应当不错,他马上表现出了相应的热情,向明远扬起他那两张图样,问:“舒家大外甥,你这是奇形怪状的……是打来做什么?”
  舒承厚看了图纸上的形状,也是觉得不解。
  两人听着明远的解说,待到听完,都将双眼睁得溜圆。
  郑铁匠微张着口说不出话来,而舒家二舅半天才从口中挤出几个字:“远哥,你要给马儿……穿鞋?”
  明远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第29章 十万贯【第二更】
  明远在路上就发现了, “踏雪”在较为坚硬的路面上负重奔跑时,四只马蹄很容易磨损。情急之下他就想起了“马蹄铁”这东西。
  北宋时马蹄铁尚未被发明,不少马匹会在负重运输时马蹄磨损出血。一旦四蹄过分损耗,马匹就不再适合负重运输。所以如今官道上以牛车驴车最为多见, 马车较少, 也只有达官贵人们能骑乘骏马, 因为马匹太娇贵了。
  明远因为爱惜他的“踏雪”, 一路上都没有让坐骑发力, 任由它一路小跑带到了横渠镇, 并且找到郑铁匠, 请他帮忙打造马蹄铁。
  郑铁匠险些听傻了。
  和郑铁匠在一处的二舅舒承厚也听傻了。
  “啥,远哥,你竟然要给马儿穿鞋?还是铁鞋?”
  明远笑着点点头:“是这个意思。”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足上蹬着的黑色厚底棉靴, 笑着说:“人能穿鞋,马儿为什么不能?想要让它们日行千里, 这点待遇都不给吗?”
  郑铁匠与舒二舅面面相觑:这话听着有道理, 可是听起来怎么这么像……歪理?
  郑铁匠再看看明远给的图样, 颤声问:“你这要用铁钉把这东西钉在马蹄上, 它……它不疼吗?”
  明远差点儿笑出来。
  也许宋人一直没能发明马掌,就是因为太爱惜马匹,生怕它们感到疼痛。
  但他还是一本正经地向眼前两位解释:“其实马蹄那一圈就和我们人类的指甲一样,是一层厚厚的角质, 里面没有神经……额, 就是说,我们修指甲不会感到疼痛, 马匹修马蹄也一样不会。”
  舒二舅还在发愣, 郑铁匠已经心中有数了。
  “是了, 我见过群牧司的官员给马匹修马蹄,将那些长得凹凸不平的马蹄修平整,也没见那些马匹胡乱叫唤。”
  “行,听你的。这活计我接下了。”
  郑铁匠看看舒二舅,又瞅瞅明远。
  “但这钱我就不要了,这几件铁马鞋,算是我送给舒家大外甥的。”
  明远一听大急:这钱怎么能不要?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相当有意义的花钱机会。
  他连忙从怀里掏出一贯钱,搁在铁匠铺一张桌上,然后撒腿就跑。
  明远身后,郑铁匠和舒二舅面面相觑。
  舒二舅苦笑着向郑铁匠解释:“我那妹夫……有钱,结果教出了这么个儿子。”
  因是用熟铁打制,四枚铁马鞋打制不费太大工夫,当天就全打好了,送到舒家。
  这就到了要钉马掌的时候。
  明远表示要亲自上,舒家两个舅舅连忙拦:“远哥不可!”
  钉这马掌需要让马匹扬起蹄子,乖乖地让人摆布。但马匹大多有些脾气,越是神骏的马匹越是如此。万一站在马匹身后的时候,被马儿扬起后蹄就尥上一蹶子,人被踢得筋断骨折的事也不是没出过。
  明远却笑:“舅舅们千万别担心。这活儿我会干。你们外甥以前可是侍候过马匹的。”
  舒家人都不信,但明远说的这话是真的。
  他在本时空还是个富二代的时候确曾养过马。为了熟悉马匹,很多活计都需要明远自己亲力亲为,别人替代不得。因此明远在马术教练的指导下,还真干过不少类似的粗活。
  只不过钉马掌这事,明远算是见过猪跑但没吃过猪肉——他只是旁观过全过程,没有亲手试过。
  但在这个时空里,没有人有钉马掌的经验,明远必须自己来。
  于是他请两位舅舅帮忙,用几根木桩为踏雪搭了个量身定制的架子,将踏雪的辔头绑缚在架子上,又将它的三条腿分别绑缚在木桩上。
  在这过程中,踏雪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不安地打着响鼻。
  明远连忙提醒舒承予:“大舅!”
  在一旁看着的大舅母舒阿刘连忙一推丈夫:“给!”手中是早已事先准备好的饴糖。
  舒承予连忙托着饴糖,送到踏雪跟前。
  这是明远事先准备好,用来分散马儿注意力的招数。
  他家踏雪是个彻头彻尾的“吃货”,饴糖则是它的最爱。
  踏雪马上安静下来,伸出舌头,吸溜一下,又吸溜一下,根本不着急吞下饴糖,只打算慢慢享用。
  那边明远则把踏雪空着的那条后腿搬起来,跷在一张方凳上,然后取来从铁匠铺借来的工具,先将马蹄表面的老化角质削去,用温开水清洗,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铁钉将马掌钉在踏雪足上。
  如此这般,等到四枚马掌都钉上,明远已经出了一身的大汗。而踏雪竟还在滋溜滋溜地品尝给它的饴糖。
  舒家一家子都啧啧称奇。
  到了第二日,明远将踏雪带出去溜了一圈,牵回来的时候路过铁匠铺,正好将成果展示给郑铁匠看。
  郑铁匠见自己打出来的四枚马蹄铁稳稳地钉在踏雪四蹄上,而原本容易磨损甚至是劈坏的马蹄,竟一点儿损耗也没有,仿佛真的穿上了四只“铁鞋”。
  头发已近花白的老铁匠高兴坏了:“我一把年纪了,都没见过这样神奇的铁器,更别说竟是自己亲手打出来的了。”
  “小远哥,要是别人也想给马穿这铁鞋,我能一样打了交给别人吗?”
  明远马上说:“当然可以!”
  他还正在思考着,要不要干脆自己掏钱,给全横渠镇的马匹都钉上马掌——这样他就可以多花点钱。
  谁知吕大临竟和舒大舅一道,匆匆地找过来。
  “教务主任”口气严厉,告诉明远:“远之师弟,这件事且先不要急于宣扬。”
  明远不明所以:“怎么了?”
  吕大临将明远和郑铁匠两人的衣袖一拉,示意两人靠近,然后嘀嘀咕咕地说了一大通。
  原来是这样!——明远听吕大临提了个头,就明白了。
  今早舒大舅早起遛弯,正好遇上了同样早期遛弯的吕大临。舒承予便将明远制出马蹄铁的事说与吕大临知道,以借此表达对横渠门下的景仰,竟能将学生教导得如此“博学”。
  谁知吕大临一听,却听出了不同的意味,连忙赶来,却是劝说明远与郑铁匠,先不要将马掌这种东西向外泄露的。
  “原来是怕党项人知道啊——”
  吕大临点点头。
  大家都是陕西人,一听这话都懂。
  陕西一路,多地都已是胡汉杂居,汉人、党项人、吐蕃人……混居一处,有些已在此落地生根,与寻常汉人无异,也有些是在边地参与互市贸易的商旅,其中肯定还有间谍。
  如果贸贸然将马蹄铁这种好东西传开,教擅于骑术的党项人学了去,甚至再传给北面的契丹人……那就糟了糕了。
  明远皱起眉:“吕师兄,小弟倒以为,这样的利器只要咱们使用,便是捂不住的,迟早会让他人学去。”
  如果怕其他人学去,就自己也放弃不用,这就真“因噎废食”了。
  吕大临却摇摇头,说:“不,师弟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可以上书朝廷,由官府出面,在军中推广这物事。”
  明远想了想,知道这是师兄的老成之言,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来如今陕西路马匹管制,最多的马匹都在军中。由军方来推广马蹄铁较之民间,必然更为高效。
  再者军方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轻易不会将这等利器泄露给党项人。就算知识与发明的管饭传播是大势所趋,至少也可以拖延个几年。在这几年里,大宋西军没准儿就能建立起对西夏骑兵的优势,从而逆转战局。
  于是明远郑重向吕大临行礼:“吕师兄想得周全,不然小弟便是孟浪了。”
  吕大临对这个小师弟的态度非常满意,连声称赞:“师弟种种奇思妙想,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先生知道了,必然也是欣慰的。”
  谁知他们身边的舒承予和郑铁匠同时惊讶:“难道不是横渠先生教的?”
  明远和吕大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