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权臣的宠妻(穿书)> 权臣的宠妻(穿书) 第8节

权臣的宠妻(穿书) 第8节

  江氏轻声道:“蔓姐儿胆子越发大了,那是官老爷们的事,以后莫要掺和了。”
  杜秋蔓点头应下,并未往心里去。
  有了县令的带头,城中富户们也都多多少少捐了些粮食出来,却无人敢雇佣流民,显然大家还在观望。
  “一群胆小如鼠之辈!”周达嗤之以鼻,“一个个家里都蓄着豪奴,哪些流民弱的连吃饱饭的小娃娃都能推倒,有什么好怕的!”
  墨书道:“以前有过雇佣流民反被流民抢了主人家财的事情。”
  “咱们县?”
  “不不不,是旁的县。”墨书补充道,“前头的那位钱大人恨不得将流民都赶走,让他们喝口水都觉得亏了,哪里会放他们进来。”
  “哼,待本大人将水渠修好,县里的这群人也就知道本大人的厉害了!”周达信心满满,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件立威大事,做成了后再发布什么命令也就方便了。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周达又是忙春耕,又是忙收粮,又是忙修水渠,一派亲民的作风赢得城中不少百姓的好感。
  杜秋蔓也松了口气,看来这位县令是来求名的,这倒是方便她行事。县衙在清点了城中富户们捐的粮食后,便统一在城南设置了粥棚。捐粮的各户都派了人来帮忙,周达一事不烦二主,以县令的名义捐的粮食直接交给杜家来一起煮了。——实在是衙门里能用的人太少了。
  四周人家瞧见杨明昭小小一个人将两个粥棚管理的井井有条,啧啧称奇。纷纷私下里打听那杨小公子与县衙到底是什么关系。得知竟然只是因为之前杜府施粥的时候被微服私访的周达遇到后颇为赏识,一个个的大呼后悔!他们家的小公子们虽然没这么能干,但也不差啊,不过是施个粥,比读书识字简单多了。就凭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举动就得了县令大人的青睐,太划算了!
  再后面施粥的几日里,城中百姓们便看到了不少读书的小公子们都站在粥棚旁帮忙,希望能与县令来个“偶遇”,周达知道后一个人偷偷乐得许多,浑身舒坦。
  杜秋蔓趁机买了一房下人来进来,身契都签在她手里,用起来比范氏等人要放心多了。
  范氏警觉,阻止道:“大小姐您是回老宅尽孝的,有珍珠与玲珑二人伺候也够用了。不是老奴故意阻拦,只是府里老夫人崇尚节俭,您原先就是冲撞了老夫人,若是能讨的老夫人的谅解,肯定能很快便回到京城的。要是老夫人知道您又买了一房下人,怕是不喜的。”
  杜秋蔓巴不得老夫人不喜,她还真不愿意回京城。在老宅,这里就她一个主子,身份上是最高的,若是回到京城杜宅,她就没有身份上的优势了。听范氏这么一说,买下人还能得罪到老夫人,真是一举两得啊,顿时就将范氏的话当做耳旁风。范氏恨得要命,暗中写好信将杜秋蔓做的事都记了下来,偷偷溜出门将信寄到京城去。
  吴春家的是本本分分的田户,去年大旱,家里实在过不下去,娘老子还有媳妇都饿死了,只留下两个娃娃。他虽是个壮劳力,但还带着两个孩子又不愿意和孩子们分开,很少有人愿意买下他们一家,哪些想买的也是不怀好意,多半都是将主意打在他的一双儿女身上。没想到杜家大小姐愿意收留他们,还将大妞要到身边去伺候,狗子当了府里小公子的小厮,而他自己则是当了门房。吴春当场就给杜秋蔓磕了好几个头,愿意一辈子给大小姐做牛做马。
  杜秋蔓又给王大成俩口子的派了差事,让他们负责帮知味轩每日运送蔬菜,顺便也将菜送到杜宅来。王大成住在村子里,菜都是农家种的,最是新鲜。如今府里每日都是从县城里直接买菜来吃,虽然方便,但也贵些。既然这笔钱都要花的,还不如花在自家佃户身上。
  在施粥完后,王大成家的惴惴不安,没想到大小姐给他们派了一个长久的活儿,俩口子知道后顿时就哭了。回到家里,王大成道:“大小姐是个大好人,咱们要好好干!”
  知味轩陶掌柜原本还不乐意换人送菜,见王大成送的菜不仅质量更好,还比原来更便宜些,顿时就乐了,再面对王大成的时候,也就多了几分笑脸。
  与知味轩的喜气洋洋对比,书坊就有些愁云惨淡了,这三个月来不仅没有盈利,还亏了五十两银子,孙掌柜叹口气:“将账本给老宅送去吧。哎……咱们也瞒不下去了,是死是活,等主家发话吧。”
  第十三章 危机
  杜家老宅里,杜秋蔓正好也在盘账。她们从京城带来五百两银子,来到昌平后,大大小小的开销,如今只剩下三百五十多两。最大的一笔支出是修缮老宅,花了八十两,足够在昌平城内买下一个两进的院子了。
  杜秋蔓又算了算府里的开销。
  清溪书院一年束脩便是十两银子,若吃住在书院,还得再加五两。日常的笔墨纸砚一月就需要二两银子。府里吃的米与菜都是庄子上产的,但茶叶需要额外去买,有时也会在外面买些新鲜的吃食与水果,再加上江氏的补品,府中众人四季的衣裳首饰,下人们的月钱等等……府里一月的基本开销就要花掉三十多两银子。
  待杨明昭在书院读书后,还会有人情往来,相关的考试费用。三百五十两银子,只够他们在这里勉强生活一年,要是遇到紧急的事情,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用。
  还好她有叶氏留下来的的产业。
  杜秋蔓合上府里的账本,对江氏道:“姨娘,依照规矩让几个掌柜将今年前三月的账本交来吧。”
  两日后书坊孙掌柜,知味轩陶掌柜,绸缎庄胡掌柜均来到老宅。会客的花厅里已摆上了屏风,江氏带着杜秋蔓端坐在后面。
  三位掌柜互相对视一眼,孙掌柜心里有愧不敢先说,陶掌柜一向机灵不愿冒头。胡掌柜见无人与他相争,便道:“老小儿胡忠年拜见大小姐。”
  他说完后,孙掌柜与陶掌柜这才跟着一并行礼。
  三人将账本交上。江氏道:“胡掌柜先留下,孙掌柜陶掌柜二人去偏厅喝茶。”
  待孙、陶人离开,胡忠年道:“去年岁末,绸缎庄结余白银三百两,遵照夫人的吩咐,已将二百两兑成银票送入京城府中,剩下一百两留在铺中以做周转。如今正是春蚕吐丝,现已支出八十两向农户与织女们收购蚕丝与绸缎,还余二十两用作日常开销。”
  杜秋蔓翻看着手中账本,他所说的与账本倒是一致。但胡忠年是绸缎庄第二任掌柜,米氏的心腹,杜秋蔓对他的话在心里打了个折扣。
  第二位是陶掌柜。
  “这几年年景不好,天灾连连,去年又是大旱,粮食歉收,连带着县城内所有的酒楼收成都不太好,知味轩勉强在个不赢不亏。去年岁末,知味轩结余白银一百两,换了五十两银票送入京城。”
  杜秋蔓忍不住插嘴:“酒楼还剩五十两?”
  陶掌柜不急不忙道:“酒楼不比旁处,我们掌着吃食,如今什么都不比粮食重要。五十两银子其中有四十两都是用来购入米粮的,毕竟庄子在县城外,万一出什么事,城门大关,里外不通,所以城内也得多多存粮以防万一。”
  杜秋蔓沉思,挥手让他退下,心里却在琢磨绸缎庄与知味轩之间的差异。
  江氏道:“蔓姐儿可是累了?要不要歇一会儿。”
  “不用。”杜秋蔓收回思绪,“让孙掌柜进来。”
  孙掌柜一进屋直接跪下。
  江氏吓了一跳:“孙掌柜,您这是如何?赶紧起来!”现在这个时代封建礼教还没有达到明清那么鼎盛,无论男女跪拜皆是大礼,轻易不行。
  “老小儿对不起大小姐,没有将书坊经营好,请大小姐恕罪。”
  杜秋蔓方才将账本已看完,便道:“孙掌柜你先起来,我并不怪你。”
  此刻江氏拿过账本,惊了一身冷汗:“怎么亏了这么多。”
  孙掌柜垂头,惴惴不安:“去年年初城东的瑞宝堂纸坊将中等纸由原来的一尺一百文涨到了一百五十文,上等纸更是从一百五十文涨到了二百文。纵然我们大量买进,也只是便宜了五文钱。印书用的纸几乎都是从瑞宝堂纸坊进的。我本想去隔壁县找旁的纸坊,却没想到离我们最近的县内的纸也是这个价。一番打听后才知道,这瑞宝堂换了东家。新东家是州府黄刺吏的妻弟柳宝斌,金州下四个县稍大规模的纸坊都被这位柳大人给收了。想要便宜的纸,只能去其他州府,但这样一来路费也要耗费不少。去年时,书坊里还存了不少纸,如今纸都已快用完,只能硬着头皮去买新纸……”
  后面的话孙掌柜也说不出来了,本以为买了新纸印出话本能卖得出去,但纸涨价,书也跟着涨价,根本就卖不出去几册,只能亏在家里,前后一共亏了五十两银子。
  昌平城是个小地方,绸缎庄乃是暴利行业,在这里一年的盈利也不过是五百两。小小的书坊一个季度便亏了五十两,孙掌柜觉得自己的饭碗是丢定了。
  杜秋蔓道:“今年是科举年,县试刚结束,应该会有大量学子在这前后买书温习,书坊卖书竟赚不了钱吗?”
  孙掌柜苦笑:“咱们县勉强算是一个中等县,只有两座书院,学子加起来也不到一百人。只是童生试的话,书院里的书也够了。”至于后面的院试,取解试,省试……离他们昌平县的学子们还远得很,这话孙掌柜闷在心里不敢多说。
  江氏听后也是一筹莫展:“孙掌柜不必自责,这并不是你的错,实在是纸太贵了。”
  一个县内读书人就这么多,平日书写大多都是用的下等纸,中等纸都是在投稿,开文会时用的,咬咬牙到还能支撑得起。而一本书需要保存好几年,几乎都是用的中等纸印的,本来书就是奢侈品,现在更是高不可攀了。
  纸贵?杜秋蔓挑眉。在后世,造纸的技术早就公开,纸几乎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之一。
  杜秋蔓道:“当务之急是止损,不必再向瑞宝堂进纸了。先前进的纸还剩下多少?”
  孙掌柜回道:“中等纸还有一百尺,上等纸还有还有五十尺。”
  “这些纸都留下。书坊里暂不印书,若是需要纸,都用下等纸即可。”
  孙掌柜急了,想要说什么,被杜秋蔓直接打断,“我知道你想说咱们书坊印的书只能用中等纸,否则就是砸了招牌,但也不用急,反正我们现在也不印书。”
  “老小儿明白了。”孙掌柜颓然。让书坊将存货全部卖完便可关门大吉了。
  杜秋蔓听他这样的语气,笑道:“现在还不到山穷水尽之时,你就按我说的做。此外,我还有事想问,书坊里可有善书法、丹青、木工之人?若没有的话,这段日子正好留意几位,日后我要将他们请来书坊的。”
  孙掌柜吓了一跳。听这话的意思,书坊在未来还要养更多的人?可书坊还处在亏钱中啊,大小姐怕不是听到这个坏消息后气坏了吧。
  “大小姐……”孙掌柜艰难道,“书坊现在不宜养太多人。”
  杜秋蔓语气肯定:“我保证,今年的书坊不会亏,孙掌柜照我说的办就是。”
  孙掌柜见她这般做法,突然福至心灵,声音压低了不少:“大小姐可是有造纸之法?”
  杜秋蔓不语。
  造纸放在现代不值一提,但在古代是暴利中的暴利,其中利益纠纷十分复杂,这一块蛋糕她肯定是要吃下,但不是现在,在此前她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送三尺上等纸到府里来。孙掌柜你先回去吧。”杜秋蔓岔开话题,并不回答,“我既保证你的掌柜之位,就不会让你丢掉,你且安心。”说罢,让孙掌柜从老宅的账上支了五十两回去。
  有了这五十两银子,孙掌柜才活了过来。虽然杜秋蔓没说要做什么,但主家敢拿出五十两银子出来填这个窟窿,就冲这份胆气就令孙掌柜佩服了。
  孙掌柜暗中赞叹。大小姐不仅为人通透,还颇有胆量,不愧是敢在县内带头施粥的。这样一个人,与传闻里的形象完全不一样。如果米氏知道书坊亏得这样厉害,除了让书坊关门大吉外,肯定还要让他赔偿损失,每年从京城里来的米氏心腹们可不是好说话得主。回到书坊,孙掌柜便立刻将杜秋蔓的吩咐传达下去,自个则是悄悄去寻擅长书法或丹青之人。
  “蔓姐儿,你拿这么多的上等纸要做什么?”江氏看着那些纸只觉得肉疼,那都是银子啊!
  穿到这个时代一段时间以来,杜秋蔓已知晓梦中书的世界与自己熟知的任何朝代都完全不一样,现在的朝代名为大梁,当今的皇帝是梁和帝,在治理朝政上只能说是中人之姿,社会发展水平有点像初唐,但偏偏天灾连连,百姓民不聊生,梁国的国力比起初唐来要差远了。她来到这里这么久,一把折扇都没有看到,传闻折扇是要到唐中期由日本遣唐使献上,乃是一个舶来品,后来被泱泱华夏给发扬光大的。
  折扇可是文人装逼必备之神器啊,但现在呢,连周达身上都没有!
  纸,杜秋蔓暂时不能碰。但纸的衍生品,各种形式的折扇,她完全可以做!更何况折扇与书还不一样,书是读书人的专利,只有认字的人才会买。但折扇,它除了是文雅之物,还是实用工具,有钱不爱读书的,也能拿去装……给自身气质加分。物品新,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正适合书坊来销售!
  作者有话要说:  周达:为什么突然cue我?
  第十四章 折扇
  杜秋蔓思索了一会儿,拿起笔在纸上勾勒出记忆中折扇的模样。一扇画毕,又画了其他几种形式的。杨明昭站在她身旁好奇问道:“这是什么?”
  “折扇。”杜秋蔓依次指过去,“分别是五骨扇,九骨扇,十五骨扇。”
  这些都是常见的扇骨数,而当扇骨超过二十后,制造工艺就会增加一个难度,杜秋蔓不确定现在的工匠能否造的出来。
  “这些扇子折起来后拿着比我们现在用的蒲扇要方便多了。”杨明昭一眼就看出了折扇的实用性,“我们以前倒是没有听说过这些扇子,也没有见过。”
  杨明昭顿时满眼带着小星星般的望向杜秋蔓——蔓姐儿太聪明了!
  杜秋蔓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这个也不是我想的,以前在京城时偶然听到番外大约会用这种扇子,我们这里的确好像还没有用。”
  “蔓姐儿只是听过一次就能画出来也很了不起啊!”杨明昭的彩虹屁像是不要钱的。
  “咳……”杜秋蔓偏过头,“我打算做一些扇子拿到书坊去卖。”
  “可以呀。这是个新奇之物,昌平县没有的,肯定会卖出的。只是……”杨明昭打量着杜秋蔓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提出意见,“这折扇虽然新奇,但有了图纸后也不难造出。有些人买了折扇回去拆了后,怕是会和你抢这桩生意的。”
  杜秋蔓没想到杨明昭小小年纪竟能想到这么远,不愧是未来朝堂大佬。这资质,哪怕不被她捡到,也不会在市井里流浪太久。
  “所以我们要抢在其他人没有仿造出来赚第一笔钱。”
  事不宜迟,杜秋蔓拿起图纸,带上杨明昭,让吴春套好车便出门去了书坊。
  孙掌柜正一个头两个大,木工好找,但善丹青和书法之人哪里是一个小小书坊能有的,都得去书院去请学子或镇上的秀才公们。但那又是一笔开销,书坊这个情况,孙掌柜哪里敢随便花钱。这个时候,听到小厮来报大小姐来了。
  孙掌柜赶紧跑来:“劳烦大小姐这么大老远来书坊,您若有什么事儿吩咐一声就行。”
  杜秋蔓道:“我们到偏厅去谈,其他无关人就不要来了。大妞,你去门口守着,不许放人进来,也不许让人偷听。”
  大妞今年十二岁,半大姑娘十分听话,知道杜秋蔓是给了他们一家活路的主人,对杜秋蔓更是忠心耿耿,当即道:“大小姐放心,奴婢一定牢牢守住。”
  孙掌柜见她这样的架势,心头一动,难道大小姐想出让书坊扭亏为盈的法子了。脚步立刻快了几分,不等他好奇问出,杜秋蔓便将折扇图纸打开。
  “你找的木匠可能做出此物?”杜秋蔓问。
  孙掌柜一愣,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东西,但形式却和蒲扇有些相似,不禁试探轻声问道:“这是……扇面?”
  “我将此物叫做‘折扇’,物如其名,是可以折叠的扇子。这里,加上吊坠可以挂在腰间,也可以别在腰间,亦可以拿在手中。又可以叫其——怀袖雅物。”
  “这——”孙掌柜不愧是商人,脑子立刻就高速转起来,“这折扇比蒲扇的模样更加风雅,又不像团扇那般女子气,正是适合郎君们用!您画的这扇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