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楚怀王> 第734章 十一月十五

第734章 十一月十五

  钟离君一愣,不解的问道:“尚君,此话何解?羕陵君举荐自己令尹司马,跟我等有何关系。”
  尚君反问道:“钟离君以为,羕陵君为何要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这···”钟离君一愣,还没来得及开口。
  那边,坐在主位上的曲阳君,想起这段时间羕陵等地所发生的事情,便若有所思道:
  “尚君的意思是,大王之所以另立他人,目的不仅是为了立即江汉各地封君与令尹司马的关系,更是看中了各地的令尹,想要将各地的令尹用来当作我等的利器。”
  尚君点了点头:“想来就是如此了。不然,今日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如此快就传到我等耳中。这个消息之所以传出,恐怕也是大王刻意传出,以让江汉的其他封君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司马举荐给大王。
  其后,这些精通封地事务,并且知晓封地种种的隐情的令尹司马,就将成为大王控制封地内的重要棋子。”
  尚君话音一落,其他人便想到了此事的严重后果。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若是这些原本就在封地内担任令尹司马的人,跑到他们的封地中做令尹。
  哪怕他们没有掌握封地内的权力,也能监督各地的封君,成为大王的眼睛。
  未来,一旦出现紧急事情,各地封君在出人出钱出兵上刻意拖延。那么用不了多久,大王的桌案上,恐怕就会有一封弹劾公文。
  一想到这,众人心里便觉得恶心无比。
  此时,寻君脸色难看的道:“若是江汉那些刚刚即位的封君,纷纷效仿羕陵君,将自己的令尹举荐给大王,那我们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面有难色。
  那些封君举荐自己的令尹,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内部纷争,这种事情,就算是大王插手,也要引起强烈的抵触,更何况他们这些外人,更加不可能插手。
  而且,为国举贤,占据大义,他们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接口阻止。
  就在曲阳君等人为难的时候,宾馆的另一侧,中君的庭院中。
  此刻,新即位的中君听说了羕陵君的事情后,不由大喜的囔囔道:“为国举贤,为大王分忧,不想,封地的事情还能如此简单的解决掉···”
  次日一大早,楚宫中。
  “贤卿,不知卿一大早求见寡人,有何要事。”熊槐看着中君,脸上露出笑意,心平气和的问道。
  中君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不肖,承蒙大王错爱,举以为君,未尝不日夜思为大王效力,以报大王之恩也。臣尝闻,国君者必以人为本,而人者必以贤为本。故,臣窃以为,报答大王的恩情,没有什么比的上向大王举贤了。”
  说着,中君俯首拜道:“大王,臣的领地中,虽无国士无双之大贤,但是,还是有不少能辅助县尹的小才。如今大王欲向各县安排县尹县尉,而国中人才欠缺,故,臣特来为大王分忧。”
  熊槐闻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昨日羕陵君才开了一个头,不想,现在这中君便来效仿了。
  想着,熊槐立即感叹道:“善哉,善哉,中君急寡人所急,可谓忠君报国矣。只是,不知中君所要举荐的是何人?”
  中君闻言,心中浮现出阵阵冷意,再拜道:“大王,臣要举荐的不是旁人,正是我的令尹与司马,司败以及连敖。”
  熊槐顿时点了点头,这中君果然够意思,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将自己的左右腿也一并举荐了。
  想着,熊槐露出感动之色道:“贤卿一心为国,将领地内的人才全都举荐给寡人,这是真的爱护寡人了啊!”
  说到这,熊槐看着忐忑不安的中君点头道:“既如此,寡人也不能推却贤卿的拳拳之义,这四个人,寡人全都收下了。贤卿稍后便让他们来郢都报道,参与十一月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寡人看在贤卿的面子上,必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谢大王!”中君见楚王答应下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还闪过一阵莫名的遗憾。
  若不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真想把他们也一并举荐给大王,来个一了百了。
  而后,中君便带着遗憾走了,不多时,又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江汉新即位的封君,十有八九都往楚宫中跑了一趟,纷纷向楚王举荐贤才。
  这些人,少的仅仅只是举荐了自己的令尹司马,多的,将自己封地内的要害职位全都举荐了一遍,,仿佛被血洗了一遍整个封地的官吏都为之一空。
  此种情景,顿时让郢都的群臣以及其他封君全都看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而这,熊槐自然乐于如此。
  这些被封君们举荐而来的臣子,即便再怎么无能,但是,他们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有的。而现在的楚国,就缺这种治理地方的低级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入郢都,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正式举行考核的日子。
  在这个年代,虽然诸多名士都是通过上书游仕得到国军的重用的,但是,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国君的召见,故而,举荐并加以考核,依然是现在的主流。
  而举荐并考核的方法,也已经施行数百年了,最早将这种方式确立为一项制度人,可以追溯到管仲。
  不过管仲的方法是让国中官吏举荐,然后召集被举荐者加以培训,接着让这些人去齐国各部,在实践中成长,最后才对他任上的所作所为加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中下级职位。
  受时代的限制,齐国乃至各国的举荐考核办法,全都是以贵族子弟为主。而数百年后的现在,虽然各国或多或少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格局,但是,从管仲那里改良而来的举荐制,依然只是贵族统治的延续。
  不过,能者上不肖者退,再加上说客策士被委以重用,使得各国的官场出现了流动。
  流动顺畅的国家,则国力强盛,流动滞缓的国家,则国力衰退。
  这是天下的主流。
  而这一次,楚国的举荐考核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不仅准许大家自荐,这打破了非贵族子弟无法被举荐的限制。而且还没有进行培训就直接考核并安排职位,这也使得许多还没有经验的人,生出不少的期待之心。
  毕竟,按照原本的制度,在实践中培训,受限于职位的短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就比如一个闲散的职位,就算做的再好,考核之后依旧也只获得一个闲散职位。
  而楚国的这次考核,显然跟他们以前的职位没有关系,只看这次考核的结果。
  对此,许多人都冲满着希望。
  与此同时,对今天的考核,熊槐同样也充满着希望。
  为此,熊槐不仅将近卫军全都调去太学维持次序,而且还在考核开始后,亲自到了郢都太学的考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