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重归黄金年代> 重归黄金年代 第440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440节

  离开了盛华电子,孙耀良坐着宋援朝的车返回了别墅。
  回到别墅,宋援朝重新泡了茶,两人喝着茶聊起了张坚的事,聊着聊着孙耀良说以前读书的时候倒没发现张坚居然有这么做生意的头脑,怪不得他不愿意继续留在单位呢。这一次他下海还真是下对了,以张坚的能力留在老单位实在是屈才了。
  另外,孙耀良还说,当初宋援朝应该多多坚持的,坚持让张坚去司特公司,如果张坚去了司特在市场上肯定是一把好手,假如和自己搭档管理销售公司,自己现在就轻松多了。
  “他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别看他读书时候就嘻嘻哈哈的样子,可心里的主意大着呢。耀良,老张是一个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人,让他打工这里就过不去,还是让他自己去闯的好。”说着,宋援朝指了指心口。
  孙耀良点点头表示赞同,说句实话,他打心里佩服张坚,虽然如今孙耀良在司特干的着实不错,可和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张坚相比,他觉得自己无论是魄力还是商业头脑都远不如张坚。
  “你说,老张那个产品有没有前途?”
  “呵呵,前途肯定是有的,关键还是产品和销售手段,不过老张能从拍照和搞健康检测上就赚了这么多钱,你觉得他会做没把握的事么?”
  一听这话,孙耀良也笑了起来,点头表示赞同。
  第847章 闲子
  点上一支烟,宋援朝开口问:“说说吧,司特现在什么情况。”
  “对,差一点忘了正事。”孙耀良挪动了下屁股坐直身子,表情也变的严肃了起来。
  “目前公司基本工作还是按照你离开的时候制定的策略实施进行,去年的年报你应该也看了,公司现在市场各类产品占有率稳步提升,尤其是几个新品的市场反馈不错,而且之前全运会的赞助和后续广告的跟进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名气……”
  “这些我知道的东西就不用重复了,说重点!”宋援朝摆摆手,打断了孙耀良继续往下背资料,直截了当道。
  孙耀良点点头继续道:“目前公司的问题就是内部问题,尤其是新来的那位董事长这些日子有点不甘寂寞,在公司内部拉帮结派搞小团体现象有些严重。再加上你走后,公司内部现在就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外资派,也就是以露丝为主的一派。”
  “露丝作为总经理现在手上的权利不小,而且市场部、津门、山城分厂的几个中层都是她的支持者。第二派是老郑为首的地方派,老郑是常务副总,再加上总厂、燕京、姑苏分厂的支持,虽然比露丝稍弱些,但在公司内部也有相当的话语权……”
  “第三派呢?这第三派不会是以你为主吧?”宋援朝似笑非笑地问。
  孙耀良老脸一红道:“瞒不过你,你说的没错,第三派就是我和安妮还有老汤几个人,公司内部称我们为从龙派。”
  “呵呵,从龙派?谁起的名字?有意思!这才多久,就泾渭分明了?”宋援朝哑然失笑道。
  孙耀良开口要解释,可话还没说出口,宋援朝就摆手道:“不过这也正常,其实我在的时候有就这样一些影子了,只不过当时没像现在这样明显罢了。再说了,一家公司做大了,公司内部产生派系也是很常见的事,如果没有派系反而不正常了。”
  “对了,你刚才不是说那位董事长也在搞小团体么?难道就没成立派系?”
  “他倒是想,可也要有这个本事呀。”孙耀良笑道:“现在公司董事长和你在的时候不一样,说白了就是一个摆设。再说,我们这是合资公司,性质和国企不一样,他拿国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当然不会那么容易。而且你走后,董事长的权限已经压缩到最小了,他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是有心无力。”
  “未雨绸缪,不能放松警惕。”宋援朝提醒了一句。
  孙耀良点头道:“这个你放心,那边都盯的死死的,我这次过来也是打着走访南方市场的理由,公司内部连安妮都没和她明说。”
  “有心了。”宋援朝赞誉地看了眼孙耀良,孙耀良在司特他是完全放心的,因为孙耀良不仅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他在司特的左右手。
  作为司特的副总,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孙耀良目前在司特的排名可不低,仅次于名义上的董事长、书记、总经理,和常务副总郑国元不相上下。
  更何况孙耀良和应安妮是夫妻,应安妮又是司特外资方实际的大股东,再加上应安妮掌握公司行政和部分人事权利。
  销售公司在司特所占的比重很大,直接掌握了司特所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终端,再加上张建国的物流公司,仅靠这几块,宋援朝哪怕如今已经不在司特任职,却依旧能牢牢掌握住司特的命脉。
  此外,郑国元虽然属于地方派,却也是宋援朝的左膀右臂,再加上李大琪和郑丽的因素,郑国元同样是宋援朝的人。应安妮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现在露丝有些和以前不同,在宋援朝离开之后,总经理的权限大大增加,露丝这一年多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不过这也正常,人嘛都是有自私心理的,况且露丝并没有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只是在市场和经营理念中和郑国元等人有些不同,所以一些小问题无伤大雅。
  “援朝,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司特?”孙耀良突然问了一句。
  “回司特?为什么这么问?”
  “怎么?你就不想回来?”孙耀良白了他一眼说道:“你的心思我还不明白?你虽然离开了司特,可司特在你心里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减弱。再说了,盛华可是控制着司特不少股份,你作为盛华的大股东和董事长以后重回司特不是很正常的事么?”
  宋援朝叹了口气,摇头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过两年吧。司特那边有你们配合,暂时不会有什么问题,目前回归司特还没不合适,这个事以后再说……”
  孙耀良没再追问,心里却很希望宋援朝能早日回来,虽说宋援朝离开后司特的发展依旧不错,而且从许多方面来看都很好,但作为司特的高层和销售公司的老总,孙耀良却感觉到宋援朝离开后司特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大,却让他感觉到司特就像一辆原本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跑车,突然被人轻轻踩了刹车一般,虽然依旧还在向前,可速度却开始有些减速了。
  再加上目前司特内部的一些问题,又牵扯到了司特发展的许多精力,这让孙耀良感受到宋援朝在和不在的不同。他真心希望宋援朝早日回归司特重掌大权,可惜的是宋援朝这一年来虽依旧关注司特,私下也和自己沟通,却从未露出要回归的想法。
  “我之前让你留意南都那边,现在南都的情况怎么样?”
  孙耀良摇摇头:“南都的情况不太好。”
  “具体?”
  “用三句话来归纳,内部混乱,产品老化,市场萎缩。”
  宋援朝没说话,静静抽着烟,过了片刻他把烟头掐灭问:“项先荣现在在南都是什么情况?”
  “他目前还是生产副厂长,不过江大海和顾平离开南都后,项先荣就没了后台,再加上施满林后来也调离了南都,留下来的付庆红又和他向来不对付,新领导到位后就低调了许多。”
  宋援朝笑笑,他脑海里闪过当年在南都开会的场景,当时厂办会议除了宋援朝外,还有江大海、顾平、古常军、项先荣、付庆红、施满林等,宋援朝作为副厂长排名第七,比劳资科的老汤高些罢了。
  一转眼就好几年过去了,当初与会的这些厂领导中现在还留在南都的也就项先荣和付庆红两人了。江大海先去了局里,后来因为新优民厂的事临危受命,担任了一段时间优民厂的一把手。
  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江大海无奈求助都宋援朝这边,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住了优民厂局势,等到他熬了两年正式退休后,早就名存实亡的优民厂顺势就被宋援朝吞并,变成了司特的一部分。
  至于顾平,在南都和江大海斗到最后也没落得好处,司特公司成立后,顾平就被调离了南都,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工作去了,这些年宋援朝也没关注顾平的情况,只是听说还算马马虎虎吧。
  古常军在司特公司成立之前就调离了南都去了山城,后来病逝,当年宋援朝还亲自去送了他最后一程。
  施满林就不用说了,这个家伙本就没什么本事,靠着江大海上的位,江大海一走,在南都施满林也就呆不下去了。不过看在亲戚的份上,江大海去局里后还是帮施满林在其他单位安排了个职位,但这个职位说起来只不过是养老而已,早就没了当年在南都的威风。
  所以现在还在南都的老人里只有项先荣和付庆红两个人,项先荣是顾平的人,主要负责厂里的生产和车间日常管理。付庆红是江大海的人,负责的是供销方面的工作。
  江大海和顾平一走,现在两人都没了后台,只不过付庆红机灵些,站队比较快,据说在南都过的还算不错,再加上他管的又是供销方面,相比生产要灵活许多,当供销副厂长这么多年,付庆红在外面还是有点自己渠道的,只要单位不撤掉他这个副厂长,日子还是蛮滋润的。
  不过项先荣的日子就不怎么样了,南都在江大海时期就存在许多问题,只不过当时这些问题没爆发出来而已。而现在,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者也越来越多,可南都直到现在还在抱守残缺,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难过,作为主管生产的项先荣是首当其冲。
  “找个时间你约一下项先荣,就当时老同事之间的关心,平时和他多喝喝酒,聊聊天什么的。”宋援朝对孙耀良说道。
  孙耀良若有所思地点头:“我明白了,这个事我回去就办,先摸摸他的底,了解了解他的想法。”
  宋援朝顿时就笑了,孙耀良还真明白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个事交给他去办是最合适的。
  对于司特,宋援朝一直有着自己的考虑,他辞去司特董事长的职务并不表示他会放弃司特,相反宋援朝一直在暗暗布局。
  作为一家合资企业,如果想通过香江盛华和司特总部来控制司特的话,这个难度很大,毕竟在政策上是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而且在林道远退下之后,宋援朝也不适合继续留在司特,提前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848章 多方投资
  在司特的董事会里,南都在董事会的席位是由国资方面代管,实际上却和南都并不发生关系。
  可从股权角度来说,南都拥有司特的部分股权却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宋援朝能通过其他方式拿到这部分的股权,那么再加上盛华所控制的股份比例,宋援朝就能完全控股南都。
  作为一家金陵老牌的食品企业,如今的南都虽然早就不如从前。但有句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南都依旧是一家大型食品企业,而且南都所拥有的品牌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再加上南都还拥有的大量熟练工人和基层管理者,尤其是位于市区的一大片厂房用地未来潜力巨大,拿下南都是件绝对不亏本的买卖。
  当然了,宋援朝现在还没打算马上出手,因为南都现在虽然大不如从前,可依旧还能勉强过的去。在这个情况下,对南都出手并不是个合适的时机,不过再等上两年就不一样了,到时候以目前南都的情况来看,南都比如会陷入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再加上未来政策的变化,对南都的改制是必然的,等到那时候宋援朝再出手就容易得多了。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张坚一直就呆在盛华电子,密切关注着他的产品进展。
  不得不说盛华电子的工程师和技术员的能力很强,而且盛华电子相比鹏城的其他电子厂,也有着这些电子厂无法达到的技术力量和设备能力。
  一周之后,根据张坚的需求,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盛华电子拿出了一款样机,这款样机经过测试后基本通过了使用需求,不过因为一些零配件的原因,造价相对高昂,仅仅样机的造价就超过了600元,按照盛华电子的估算,接下来大规模采购和生产之后,成本会大幅度下降,但就算这样,成本的下降也有有限的,最终的成本至少会在300元以上。
  这个价格着实不低,要知道目前盛华电子生产的中文寻呼机的成本价格最初是300元,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到如今也只不过压缩到了250元左右,而张坚的电子血压计投产后初步成本价格已经超过了中文寻呼机。
  后续投放市场的话,这个产品的售价可就更高了,相比目前普通的老式水银血压计,在价格上根本就没任何优势。
  因为这个原因,张坚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没想到产品虽然完成,可成本却远超过了他的预料,如果按照这个成本进行投产,张坚手里的钱仅仅只够近千台的订货量,这个订货量并不大,仅勉强达到了最基础的实用性投产而已,这还没包括未来的广告和市场销售成本,再加上接下来市场如何定位,产品是否有销路,张坚一时间心里也没底。
  宋援朝得知情况后和张坚关起门来细谈了一次,谈完之后,张坚是带着笑容离开的,几天后,张坚就和一家名叫众星的投资公司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由众星投资向张坚的劳伦斯医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300万,从而获得这家公司40%的股权。
  随后,宋援朝又帮忙联系了大刘在鹏城的工厂,把这款产品交由大刘的工厂进行生产,因为订单数量的增加和宋援朝的关系,大刘的工厂最终的产品成本压缩到了275元每台。
  解决了产品的后顾之忧,张坚马上赶回了羊城开始招兵买马,接下来就是市场推广和销售的过程了。
  在市场营销方面,宋援朝提醒了张坚,让他参考一下目前国外的“医疗代表”模式,这个模式目前在国内还没出现,鉴于张坚公司的产品和未来经营方向,参考这个模式介入市场是最为合适的。
  一开始张坚对这个模式还不以为然,可当他从宋援朝这边研究了由国外渠道收集而来的有关医疗代表的信息资料后,张坚突然觉得自己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回到羊城的前几天,张坚一直都在琢磨这个模式的特点,还针对性地对这个模式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最终拿出了适合自己的方案。
  就这样,张坚信心十足地回到了羊城,在招兵买马过程中特意选取了有医学知识或者医疗经验的群体优先为主,并且开出了极高的工资待遇。
  要知道现在在羊城普通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工作好一些的大概两百出头,一些在外资、合资企业的白领再高些,但也就三百元上下,再高就不是什么打工仔了,基本都是自己做买卖的小老板什么的。
  可张坚的公司在招聘人员关于学历和医疗经验上虽然不低,但开出的薪资待遇却是非常优厚的。不仅直接给了底薪两百元的高薪,还特意规定了做医疗代表的奖金提成制度。
  按照公司规定,张坚制定的奖金提成比例丰厚不算,更重要的是上不封顶。只要你有本事,能把产品给卖出去,一个月下来拿到几千上万的奖金都是有可能的。
  财帛动人心,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在金钱的动力下,张坚没用多久就成立了一个相对专业的团队,等第一批产品完成后,张坚亲自带着他的团队就开始了产品推广工作。
  在张坚产品推广的同时,由林燕她们广告公司专门定制的产品广告也在羊城电视台投放。
  这款广告制作的相当精美,不仅有香江的两位家喻户晓的老牌演员担任拍摄,而且广告中还着重体现了高科技和健康的两个重要点。
  新颖广告上市,很快引起了许多人的瞩目,劳伦斯电子血压计的大名就这样打了出去。接下来张坚公司的销售员(医疗代表)用张坚所制定并培训的方案对市场进行了推广销售,仅仅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产品就初步打开了销路,一下子就把之前投入的资金全部赚了回来。
  面对这个大好结果,张坚信心倍增,一方面追加生产订单,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市场推广和销售力度。
  到当年年底的时候,张坚的这家公司就成了一家拥有近200人规模,包了整整一层办公楼的公司,其拳头产品电子血压计不仅在南方打开了局面,还卖到了北方和其他内陆省份。
  这还不算,张坚并没有满足这个成绩,在第一款产品得到成功后,张坚就着手研制和开放新的产品了,他把目标放到了呼吸仪器和超生仪上面,找到了一家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在投入近百万的资金后拿出了能够应用于市场的成品,并且很快在市场上得到了成功。
  除去自有的产品外,张坚还通过宋援朝的渠道得到了国外一家著名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授权,由此进一步介入这个行业。
  在张坚的公司突飞猛进的同时,宋援朝的众星投资其他几个投资项目也进展顺利。
  其中郭涛的五金厂因为众星投资的资金支持顺利完成了设备的更新换代,再加上其复古产品被国外市场接受,除去原来的订单外,一些自己找上来的订单也开始不断增多。
  第二年的春季交易会,郭涛再一次前往羊城参展,这一次参展获得的成果比上一次要好上许多,直接拿到了令郭涛欣喜万分的订单数额。
  现在郭涛的工厂无论从产品、质量、销量各方面来看都不同往日,复古系列产品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仅一年,整个厂子出口创汇就达到了580万美元的高额,让郭涛信心大增。
  邵浩强的工厂发展的不错,但在去年的时候也因为资金的问题陷入了困境,无奈求助于林宇航寻找贷款的可能。因为当初宋援朝特意关照过林宇航,林宇航得知情况后就直接把众星介绍给了邵浩强。
  经过几次会晤和细谈,邵浩强最终接受了众星投资给出的方案,出让了25%的股份换取众星的一笔投资。
  有了充裕的资金,邵浩强的工厂开始对目前的产品进行调整,从普通的皮件向皮革服装产品转型。
  对了,在这里还要说一件事,邵浩强的工厂改名了,因为确定转型皮革服装生产后,原来的皮件厂的厂名就不合适了,邵浩强决定把厂名改成“雪豹”,并且准备在沪海开设雪豹皮衣专营店。
  潮县的斜桥榨菜项目在改制后发展的也不错,潮县蔬菜厂被宋援朝在沪海的公司收购后,就正式成立了潮县斜桥榨菜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大量资金注入和市场推广。
  斜桥榨菜公司的股权结构并没直接放在盛华旗下,当初宋援朝在沪海成立了一家公司进行收购,所以名义上收购完成后的公司只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实际的股权却在宋援朝、顾杰和众星投资名下,这样的操作是宋援朝故意为之的,也是为了未来这家公司发展所考虑。
  除去这三家企业外,众星投资还对国内其他民营企业进行了部分投资,这些投资规模有大有小,投资金额最少的仅50万,最多的也没超过200万,因为时间太短,目前的效果还看不出来,不过宋援朝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投资必然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