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黄天之世> 黄天之世 第424节

黄天之世 第424节

  ……
  襄阳城府衙,荆州别驾刘先和刘表两人站立在庭院之中,观赏着身前的花草。
  卫士站立于庭院之外,此时的庭院内只有他们两人尚在。
  刘表身高八尺有余,比刘先要高了一头,虽然今年刘表已经四十有八,但却没有丝毫的白发,一路的车马劳顿也没有让刘表有丝毫劳累的迹象。
  刘先顿了一顿,向着一旁不慌不忙正在浇花的刘表的问道:“使君,已经占据荆州七郡,不知使君以后有何打算?”
  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庭院之中的花草之间。
  如今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北地袁绍等人很明显已经起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心思。
  东西二帝并立,汉室威仪被董卓践踏,早已经是衰微了不少,如今各地州牧、郡守,皆是生出了异心。
  天下已入大争之世,不日必将伐交频频,届时,强则强,弱则亡!
  固守一地,不思进取,必定将会灭亡,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刘表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身走入了身后的亭中。
  “听说,孙坚被天子任命为了破虏将军,领豫州牧,还授予了假节?”
  刘先神色微变,孙坚的破虏将军还有豫州牧都是刘协所封,刘表称呼的天子无疑正是刘协。
  刘表的立场,一目了然。
  “是……”
  刘先欲言又止,孙坚领豫州牧,还被授予了假节,这就说明刘协似乎很信任孙坚,无论是刘协的本意,还是刘宠的授意,这都不重要。
  孙坚进入陈都,可没有请求过豫州牧一职,也没有带兵,更没有任何的威逼。
  这是陈都朝廷自愿授予孙坚的官职,从这一点看来,孙坚备受当今天子的信任。
  荆州可是曾经孙坚的地盘,原来的荆南三郡孙坚已经经营了数年。
  但如今却是被刘表所占,而刘表荆州牧的官职还是长安的朝廷所封。
  现在刘表想要支持刘协,但是却和孙坚交恶,倒是有些让刘先颇为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
  刘表淡然一笑,他看到刘先的神色,瞬间便知道了其心中还有疑惑。
  刘先跟随他多年,其一些神态上的细节,他自然也能注意到。
  刘表抬起绢扇,轻轻的扇了扇风,凉风驱散了一丝闷热。
  “如今东西两帝并立,各称正统,刘焉之前上书改置州牧被先帝所允,此事遗祸甚大。”
  “董卓乱京,行废帝之事,倒行逆施,这也让天下局势进一步恶化,如今关东联军其心已经是十分明显,根本就是想要割据一方。”
  刘表寥寥数语,已经是将天下的形势说的较为分明。
  “孙坚为人虽然勇挚刚毅,其心向汉室,但其掌控豫州,一家独大,陈王刘宠虽然可以作为依仗,但是陈王毕竟是陈国之君,于礼于法皆不能招募太多军兵,天子如今身在陈都,手下可用之人几乎接近于无。”
  “关东联军人心不齐,讨伐董卓之事,只怕是会草草收尾,大部分的公卿百官都被董卓控制,孙坚一人独大,长此以往,恐怕也有可能生出不臣之心。”
  刘表看了一眼有些讶然的刘先,用绢扇指了指刘先的胸腔,摇头叹道。
  “世上最复杂的东西,便是人心……”
  “如今暂时不要不管其他地方,先稳定荆州,如今我军军势正盛,荆州七郡虽名义上已经归属于我,但是实际上各地豪强宗贼仍存不少,盗匪贼寇纵横山间水流,即日起,重心转移到剿灭残存抵抗的势力为主。”
  刘表面色凝重,他站起身来,往着不远处的池塘看去。
  “荆州就在豫州的旁侧,这样也可以防止孙坚一家独大之势。”
  ……
  《三国志》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
  第五百一十六章 动荡不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晋阳城府衙,手捧着书籍的文吏匆匆行走在洒满了落叶的道路两侧。
  春夏已过,此时已经是步入了秋季。
  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
  也正因为如此,也使得各地府衙之中文吏的工作越发的忙碌了起来。
  没有什么皇权不下乡,在黄巾军治下管理地方也不再是什么三老,也不是当地的豪强世家,而是黄巾军委派的官吏。
  原本地方的旧制度虽然大多保存了下来,毕竟任何的改革都并非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任何的新制度都能很好的在社会之中适宜。
  受制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许安只能是慢慢推行改革。
  这一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是自下而上的改革。
  只是原本的地方的权力机构,代言人三老被转移为了民意代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执法权。
  东汉之时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州内设置郡县,这也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郡县制”。
  每郡设守、尉、监,各一人,分别管理军、政,监察。
  郡下辖县,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皆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始于秦朝,刘邦立汉以后仍承袭这个制度,也对其进一步完善,最后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
  而在汉代的地方治理,则是实行乡亭之制。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
  十亭为一乡,乡设立三老、啬夫等职。
  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准确来说,汉时并没有村之类制度,小规模的聚集地一般俗称之为“聚”。
  现在的黄巾军治下,亭设亭长,乡设乡长,原本三老的权利,也被黄巾军拿到了手中。
  因为符祝并不多的原因,只有在乡内才会设一到两名符祝传道讲义。
  不过这些符祝只有收取信众的权利,没有收取道众的权利。
  现在的黄巾军考察十分严格,想要入道,必须要经过重重的测验,并非是原来那种只要想加入就能加入的情况,只有入道者才有资格称为道众。
  而信众的要求放的很宽,不记录在册,只要你肯听取太平道的教义那么你就是道众。
  许安修改太平道教义和内容的时间是中平二年底(185年)开始,如今已经是永汉元年(189年)。
  太平道的内容经过近四年时间的长时间长期的改正,已经和原本的太平道逐渐的脱离开来。
  经过了许安修正的新太平道,摒弃了大量的糟粕,也被许安添上了很多的新的思想,一些来自于后世的想法。
  许安一直觉得有一句话说很对。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这是一首歌的歌词,出自一首伟大的歌,一首名垂青史的歌,一首万千人民共同颂唱的歌。
  正因为起于微末,正因为经历了苦难,正因为见识了艰辛,也正因为许安曾经见过一个恢弘的盛世。
  正因为这些原因,也让许安能够看到更深远的东西,能够确信道路的正确性。
  刘辟身穿着香色鹰狼服,手持着一本黄天纸装订而成的书册,快步走入了许安办公房舍外面的庭院,身后还有一名穿着紫鹰服的鹰卫官员紧随其后。
  守卫在庭院入口的卫士见到来人是刘辟,立即是让开了道路。
  卫士转头看着那穿着紫鹰服的鹰卫官员,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刘辟来晋阳城府衙来寻许安的次数并不算少,刘辟可以说是整个黄巾军最受许安信任的人,也因此刘辟每次前来,卫兵们都会自觉的让开道路,连简单的盘查和通传都省略掉。
  但是这一次刘辟到来却是有些不同寻常,平常刘辟每次前来就算带着亲随,亲随也多少狼卫。
  鹰狼卫之中两卫分工明确,也正因为如此,在黄巾军的辖地之中,众人见到的往往是狼卫,鹰卫多是出现在未控制的区域,和黄巾军的外围区域。
  一般在晋阳城的府衙之中出现鹰卫的身影,尤其是鹰卫高官的身影。
  鹰狼卫之中按照衣服的颜色区分级别,指挥使身穿鹰狼服,上绣鹰狼两兽,底色为香色。
  而能够穿戴紫色鹰狼服,只有仅次于指挥使的镇抚使一级,整个鹰狼卫也不过两人,也就是鹰狼二卫的主官。
  狼卫的镇抚使是魏律,魏律如今在黄巾军之中声名鹊起,毕竟狼卫在领地之中起到的作用,和做出的事迹皆是有目共睹。
  鹰卫的镇抚使名字大多数人倒是知道,名为杨廷,但是就算是晋阳府衙的官员文吏,甚至大部分黄巾军的将校都其十分陌生。
  今年南征河东郡之时,就有一名身穿着赤鹰服的鹰卫进入过晋阳府衙之中。
  这一次鹰卫的镇抚使亲自前来,只怕是要引起一番更大的震动。
  卫兵收回目光,他不过只是一个卫兵,没有能力去管辖这些事,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
  “鹰卫镇抚使杨廷,见过明公。”
  杨廷走入房舍之后,和刘辟一起向正在处理政务的许安行了一礼。
  许安放下了手中的文书,他听到杨廷的名字,明显一怔,随后抬起来了头来。
  “外面局势发生了变化?”
  因为情报工作的需要,杨廷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留在上党郡的长子城中,但是现在却直接到了晋阳府衙。
  许安也注意到了杨廷的身上衣服还沾染着不少的尘土,恐怕是一路上马不停蹄的从长子城匆忙赶到晋阳所导致的。
  所以许安立即便猜出了大概,只有在极其重要的情况和变化之时,才会让杨廷离开长子城。
  “确实如明公所言。”
  杨廷点了点头,他平复了一下呼吸,挪动了一下脚步,将手中的一叠文书放在了许安身前的案桌之上。
  “恐怕两个月之内,河南之战就要结束了。”
  许安拿起文书,鹰卫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将这几个月发生的大事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有些情报虽然之前呈上来过,但是这一次所有的情报都连接在了一起,也让许安的感受更为直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