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

  于是,明夏就发现,自己在这次月考后,终于被政.治和地理老师放过,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也一看她就笑眯眯的,偏偏语文老师一看她就要严肃脸:“昨晚有没有刷阅读理解题?你的解题思路还……”
  明夏:……
  唉,还是得赶紧把语文也给搞上来,才能真正地解放啊。
  话说回来,语文阅读理解这个题,为什么能这么丧心病狂!她又是为什么老是t不到作者以及出题老师的点!
  果然,还是数学和英语更亲民,历史最可爱。
  她真的好郁闷。
  *
  时间像白马拉着南瓜车,呼啦呼啦就过去了,带起一片努力过的回忆之尘。
  12月初,“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的市级复赛开始了。
  王飞没能成功晋级,没理由请假,就不一起去了,明母便提出,她送明夏和吴琪琪去参加比赛。
  复赛的地点还是之前那个会场,时间、流程上的安排也一样,就是比赛的形式以及环节数目不同了。
  比赛形式以语言类题目、感官类题目为主,知识类题目为辅,设立三个环节的比赛,成绩依旧是累加排序,取排序靠前的一定名额进入省里的半决赛。
  能通过资格赛的,说明英语底子是有的,而能通过初赛的,就说明英语水平不错了。
  至于通过复赛并参加省半决赛的,那就确确实实是英语水平在本市里已经算得上很不错的了,毕竟是代表市去省里出赛的。
  而这一次复赛结束之后,明夏和吴琪琪再比赛,就是去省里的半决赛了。
  明母开车,将明夏和吴琪琪送到会馆门口后,就只能止步了。
  她不能进去,便在原地来回踱步,一派焦急和紧张,口中一再叮嘱她们,比赛千万不要紧张,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努力过了就行。
  闻言,明夏和吴琪琪对视一眼,皆在彼此面上看到了无奈。
  其实她们不紧张的呀,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迎着明母焦虑的眸色,她们还是点了点头,表示会的。
  明母这才忐忑不安地目送着她们进了复赛的会场。
  第三十二章
  这一次复赛, 明夏和吴琪琪就是两个不同的楼层了。
  明夏在最顶层的五楼,吴琪琪则在二楼,两个人便约好比完赛还是老地方见。
  这一次,明夏所在组的几个参赛选手的水平都不错, 比较凑巧的是, 其中一个人也讲的历史,只不过是讲的国外的, 但明夏也觉得说得挺好的,喜欢历史的人都很棒。
  她是组里第六个上台的。
  “这个小姑娘挺漂亮的, 还感觉有点眼熟啊。”看到明夏,坐在左边的一个男评委老师偏过头,和坐右边的那个女评委老师嘀咕。
  女评委老师斜他一眼:“你眼熟什么眼熟, 初赛评委又不是你, 快认真听演讲吧。”
  男评委老师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开始听明夏的演讲。
  复赛的比赛环节有三个, 第一个环节是展现一个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明夏自然是把她最爱的历史说了一下, 还灵活引用了历史上的一个趣味小故事。
  虽然说, 在英语演讲比赛表示自己最爱的其实是历史的参赛选手很少, 但从内容和表演形式来说,这个演讲并不算新颖, 只是胜在发音标准、语言流畅,台风也可以, 评委老师便给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分数。
  第二个环节,是“人物演绎”题,取名为“名人r名作”。
  在明夏身后的那个大屏幕上,投影出了奥黛丽赫本、奥巴马两个外国名人的照片,以及《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作的图,旁边对比了现代人的模仿照。
  这个环节要求参赛选手进行模仿,可以选这三张图作为模仿对象,又或者自己选一个“名人”,但必须通过英语以及肢体语言,表现出这个“名人”或“名作”的特色。
  明夏认出来了这三幅图,但她并不打算从中选择,而是心中另有他想。
  她决定演绎身为李白“迷弟”的“杜甫”。
  说到唐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李白和杜甫。
  “李杜”是唐诗里的两尊大神,两人在诗词界都享有盛名,被后人分别尊称为“诗仙”和“诗圣”。但鲜少有人知道,“诗仙”和“诗圣”之间,其实有一个箭头超级粗的单相思故事。
  杜甫非常崇拜李白,熟读李白所有的诗,花式探听李白的消息。如果换算在21世纪,差不多就可以说,杜甫就是李白的小迷弟,是粉丝后援会的会长。
  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相识,一起出游,杜甫还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们相识的日子。诗里记录了两人“酒后同床共枕,白天携手同游”(“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纯洁友谊。
  之后,两人重逢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杜甫是李白头号粉丝,还是会经常写诗给他,光是有记载的就有15首,题目也十分直白:《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
  后来,李白入狱、被流放,所有人都对他砸臭鸡蛋,只有杜甫站出来为他辩驳。
  可以说非常讲情义了。
  但事实上,这只是杜甫的“单相思”。
  李白面对杜甫的15首诗,只回了一首,但是他给王昌龄、孟浩然写诗写得却十分的频繁。这是因为,在唐朝,诗人之间并不是说,我写给你一首诗,那你就一定要回诗。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李白和杜甫的社会地位并不在同一水平线。
  李白比杜甫大11岁,当李白名满天下的时候,30多岁的大龄青年杜甫还一事无成。
  按现在的看法来理解的话,杜甫和李白,就是爱豆和粉丝,能被翻牌一次就已经很幸福了,还想让爱豆和自己日常亲近,就是太过奢望了。
  后来,杜甫在颠沛流离中遍尝人间疾苦,名气逐渐上涨,历经千百年间,终于站到了和李白比肩的地位,被共称为“李杜”。如果,杜甫泉下有知,大概会很高兴,自己终于通过努力和爱豆站到了一样高的地位。
  明夏觉得杜甫对李白这种“迷弟”的崇拜和坚定,是很有趣也很有特色的,便选择去演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