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其他类型>小货郎> 小货郎 第152节

小货郎 第152节

  这私塾还是坐北朝南,面前有条白色石子路,是从刺绣坊那边延伸而来。
  从这条路走,鞋底都不沾泥的。
  进到私塾里面,这房子比作坊什么的精致不少。
  两侧分别是两个房间,一边是学生们休息喝茶的地方,另一边则放着许多书籍。
  不对,现在书架还是空的,只等着万秀才开个书单,纪彬即刻去买。
  正对着的主屋则是两个房间的大小,夫子的讲台,学生的书桌,里面一应俱全。
  现在学生书桌摆了三十张,都是小书桌,毕竟这里只做启蒙的教育,所以放了许多书桌也不显得拥挤。
  引娘把这里布置得很好。
  纪彬第一次来看的时候都觉得很好,万秀才更是满意,不由得感慨:“当年我在邑伊县读书的时候,条件都没这样好。”
  “但等我上完县学,发现那里重新整修了,变得特别好看。”
  纪彬差点失笑,难道古代也有这种情况吗,只要你毕业,母校一定会重新装修?
  这也太巧了吧。
  不管怎么样,前面的私塾是看过了的。
  至于后面的客舍更是没问题,里面干净整洁,该放的东西都已经放了。
  只要万秀才跟宣家三姐住进去就行。
  这让万秀才的娘也很是放心,回邑伊县的时候还吩咐宣家三姐,要好好照顾万秀才。
  这个架子摆的让宣家三姐有点难堪,不过大家都没怎么在意,毕竟知道万秀才的娘是什么人。
  她这次回邑伊县,肯定跟之前不同,说不定还拽起来了。
  这些都是小事,纪彬关注的,是夫子都来了,这私塾也要开业了吧。
  万秀才早就准备好了,随时都能开始讲课。
  但招生却要费些时间。
  而且怎么收费,怎么给万秀才月钱,这都要定下来。
  如果是其他私塾,一般都是秀才自己办的,就跟荆夫子那种,束脩直接给夫子。
  但纪彬这里不同,私塾是他的,万秀才只是他请来坐馆教书,这钱就要另外算了。
  可纪彬没打算用私塾盈利,原本成立之初,就是方便刺绣坊,酿酒坊的伙计们家小孩读书的。
  毕竟在没说建私塾之前,大家都把孩子往荆高庄那边送,一口气送了十二个过去,之后陆陆续续又去了五六个。
  那边夫子还没说什么,荆高庄本地的庄户肯定是不高兴的。
  这也好理解,突然去了十几个外乡人,难免会有矛盾,而且也会分走夫子的精力。
  现在纪滦村开私塾,也能缓解这些压力。
  纪彬家的刺绣坊还在荆高庄买丝线买布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要对荆高庄的人客气的。
  但现在要紧的是,要定下万秀才所得的束脩。
  纪彬也问过其他地方的价格。
  一般来讲,同样是教书,夫子所得的银钱,跟他自身水平名气也有关系。
  名气高些的,只教孩童读书,能年薪三千两,名气次些的,也能有个几百两。
  在汴京宿勤郡那边,平常请夫子在家教学的月薪,基本在三十两左右。
  可是这些价格,全都是有经验夫子的薪酬。
  毕竟教书这件事,有经验跟没经验,又是两回事。
  而且那是大城市,跟小城市完全两种情况。
  像万秀才这种情况的,也有几个例子,隔壁县的一个私塾,请秀才坐馆教书,每个月给二两银子,教导二十个学生。
  给的钱虽然不多,但已经足够请个没经验的秀才了。
  纪彬知道这些价格后,心里已经有数。
  打算按照每月固定二两银子作为薪酬,若是超过私塾超过二十个学生,在这基础上,一个学生每月加两百文的报酬。
  若是半年过去,教学生教得好,他再加钱。
  万秀才略略思索,直接应下了。
  毕竟他这种没经验的教书先生,如今能坐馆教书,已经不错。
  再说二两银子,足够他家作家用了。
  一边教学生,还能读书,等到两年后再去春闱试试,一举多得。
  见万秀才同意,纪彬笑着点头,随即让人送上米面油粮,还有不少禽蛋。
  既然是来这里当夫子,这伙食费肯定是包了的。
  办私塾可太难了。
  搞定了老师,接下来就是学生。
  之前也说过,纪彬办这个私塾,并非为了盈利,所以面对学生们的收费,自然会降低一半。
  按照正常来说,一个学生去私塾上课,每天要付十五文钱左右,一个月要交四百五十文。也就是说,要供一个孩子读书,除了平常的笔墨纸砚书籍之外,学费最少都要二钱银子。
  以前的纪滦村里,基本上没人供得起孩子读书,也是这个原因。
  学费太贵了!
  真的太贵了!
  这还是便宜夫子的价格,若是再贵些的,基本没人供得起。
  所以以前在李裁缝眼中,寡母供孩子读书中秀才,这是传说中的事。
  所以万秀才的娘亲才会那么自傲。
  毕竟供一个读书人真的很费钱。
  纪彬的打算是,只收孩子们三分之一的价格,差不多一个孩子收一百五十文,一个月不到一钱银子。
  当然了,这是在刺绣坊跟酿酒坊做活的人,他们家的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
  至于其他想来学习的人,自然是按照原价。
  按照三分之一的价格来说,纪彬办私塾肯定是亏钱的。
  别说盖房子修路的钱了,就连夫子的月钱都不够。
  但这是他早就想过的,亏就亏吧,让孩子家长们安心干活,让荆高庄缓解压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再说,这是私塾啊。
  他都办私塾了,还有人好意思让去转商籍吗。
  应该没有了吧?
  纪彬自然知道,现在外面对他议论纷纷,毕竟酸果酒的生意已经慢慢铺了整个春安城。
  邑伊县跟周边的几个县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这种时候自然要有个好名声。
  办私塾,这可是最有利名声的事了。
  就是这也太复杂了,果然办学没那么简单的。
  不过好在有引娘帮忙,现在事情都确定下来。
  三月九号,由万秀才亲自草拟的文书张贴在私塾外墙上,基本意思就是开始招生了,三月十五号正式上课,若是想来的赶紧来。
  过了这几天的统一招生,以后就会比较难了。
  这事一出,整个纪滦村的人都在商议。
  纪滦村盖私塾的事大家都知道的,可现在盖好,请了夫子,还是让他们津津乐道。
  首先把孩子们送来的,是之前去荆高庄的小朋友们。
  之前送去荆高庄十六七个孩子,有六个孩子也不到十岁,现在都能送到自家村子的私塾,毕竟孩子小,天天坐牛车过去,大家也不放心。
  其中李裁缝的孩子元宝就是如此,小孩去年五岁的时候,就送到荆高庄上了一段时间的学。
  可是孩子毕竟太小,别说李裁缝不放心,那边的夫子也不放心。
  现在放到离刺绣坊很近的私塾里,那可真是太好了。
  所以元宝就成了纪家私塾的第一个学生。
  陆陆续续,纪滦村一共送来了十五个学生,全都是六岁到十岁的孩子们。
  其中男孩十一个,女孩四个。
  他们十五个,就成了纪家私塾第一批学生。
  而且没有例外,这些孩子们的家长,都在刺绣坊或者酿酒坊做事。
  都快成作坊附属小学了。
  万秀才看着一群小豆丁们,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明明他早就备好课了,现在倒是怎么教啊!
  这还只是报名,还没正式上课呢,他都开始紧张了,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白白拿纪彬给的薪酬?
  纪彬看着,倒是让万秀才慢慢来,而且总觉得不会只有十五个学生,明明之前问他上学的人还有很多。
  果然,又把孩子带过来的,是黄沟村的黄娘子。
  这位黄娘子也知道是自己多说了话,所以让引娘差点没买成良田,最近很是愧疚。
  虽然已经道过谦了,可还是纪彬不让孩子们上学。
  毕竟大家都知道,纪彬是最疼引娘的,若是让引娘不高兴,那谁都不能高兴。
  可是思前想后,黄娘子还是想让自己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来上学,这些孩子们,一个七岁,一个九岁,一个十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