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0节

  “不是说臣妇的,那又能是说谁的呢?”林雨桐就道:“今儿臣妾一劝贵妃,三思而后言。阿猫阿狗这话,贵妃娘娘说不是说臣妇的,那臣妇便信。但这话即便不是说臣妇的,那也不成!说谁也不成。能进宫来,能见娘娘,能在娘娘面前直言指出娘娘娘家人的错疏,不是臣下的家眷,也必然是忠仆。皇上待臣下如手足,如肱骨。对待忠仆,陛下也慈悲以待。别说皇上,便是老圣人,也还册封早年的乳母为奉圣夫人。这便是圣人老圣人对待臣下和忠仆的态度。可在娘娘您这里呢?对臣下的家眷,对肯直言劝谏的忠仆,动辄便是阿猫阿狗,听言竟是仿若呼唤牲畜,别说关爱慈悲,便是连最基本的尊重也全无。因此,臣妇今儿先劝娘娘,三思而后言。哪怕娘娘的口不对心,但从您嘴里说出口的话,便也因为您是皇上的贵妃娘娘,也绝不仅仅代表您的意思和态度,臣下和仆从一样会从您的身上感受皇家的德行。若一句话不甚,坏的不仅仅是娘娘的操行,也不是周家的口碑,而是皇上与臣下忠仆的关系。娘娘也知,皇后娘娘对臣妇多有优容,而臣妾却自知,不是臣妾有多好,而是皇后娘娘在为皇上分忧,优待了臣妇,便是优待了臣妇的丈夫,这便是夫妻一体。当然了,没人要求贵妃娘娘做到如皇后娘娘一般与陛下一体,但想来,娘娘也应该尽量做到不坏了陛下的事。臣妇一番苦心,望娘娘勿怪臣妇心直口快才好。”
  这一番话说的不疾不徐,但偏偏的,却不给任何人插嘴的机会。
  这殿里除了周贵妃也就是她了,周贵妃一时没反应过来,可伺候的人却全然不敢开口。
  是!贵妃心里有气,说话自然就带出了一两分。什么阿猫阿狗,那就是说的眼前这位夫人的。女人们相互打机锋,用的可不就是这些手段,指桑骂槐,言语讥讽,来来去去可不就是这一套。便是宫里的其他娘娘,被这么讽刺了,也不过是讽刺回来便罢了。谁知道来了这么一位,正事还没说一句呢,便如同那御史一般,竟然真就劝谏起来了。
  劝谏也就罢了,还动不动皇上如何,老圣人如何,皇后娘娘又如何,只差没明说,以贵妃娘娘这说话水平,会坏了皇上和臣下的君臣关系。这罪名可就大了,没看见娘娘的手都抖了,藏在袖子里不敢叫人瞧见吗?
  更有就是,这位说话着实是气人,什么叫做‘哪怕娘娘口不对心’?这是教我们娘娘以后对臣下的家眷虚伪些呢?还是夸我们娘娘性子直呢。这事要传出去,若是那多心的人,只怕我们娘娘说了好话讨巧的话,人家也说虚伪,说我们娘娘学会伪装了,学会口不对心了。这要是说的不顺人家的心了,又难免被讥讽受了这么大的教训也学不乖。
  这还不算,最后竟是直直的往娘娘的心口戳。说什么夫妻一体的话,可不是往人心口上捅刀子。
  可不管她的言语有多不好听,人家是‘劝’,末了还说了一句‘心直口快。’
  什么心直口快,口快是真的,心只怕未必直。
  这边嘴里秃噜一句,那边心里沉一份,等这边说完了,那边周贵妃还没反应上来。还是边上伺候的一个嬷嬷递了一杯茶给贵妃,缓解了这个难堪,然后才说林雨桐:“贾夫人,按说这里没有我说话的份……”
  “那你为什么要说呢?”林雨桐看她:“我乃三品伯爵夫人诰命,是朝廷命妇,便是来说话,也当是宫中执事或是女官。请问,嬷嬷乃是几品内官?”
  内宫女官,非常少。也就是皇后宫中有三五个,帮着处理朝中诰命等事宜。其他妃子那里是没有的。哪怕是娘娘身边亲近的嬷嬷,别看谁见了都给几分脸面,但是却没有这一项正式的任命。这种人,给她脸的时候,那她便有脸。不想给她脸的时候,她就是没脸。
  就跟这位嬷嬷一样,一张嘴,被打了个没脸回来,连话都没说出口。
  “好好好!好大的威风,竟是威赫到宫里来了。”周贵妃一拍扶手,就要起来。
  “娘娘这话又错了。”林雨桐的语气一如既往,“敢问娘娘,臣妇哪一句话是在威吓娘娘?臣妾自打进了宫门,一言一行,哪一条不是按照礼仪来的。但若是娘娘将劝谏的话,当成是威吓,那臣妇领罪。”
  这降罪了,不等于自己不察纳雅言。
  周贵妃被堵的哑口无言,边上的嬷嬷扶着她坐下去,连连摇头,她这才稳住了,本想说,‘本宫不想听你在这里逞口舌之利,该言归正传了’,可一想,这样的话若是出口,还不定又被她抓住什么痛脚呢。干脆连这些话也省了,只道:“贾夫人的话本宫记下了,之前说本宫的娘家,如今本宫便问一句,我娘家哥哥到底哪里得罪了你们……”
  “娘娘又错了。”林雨桐眼里闪过一丝隐晦的笑意:“臣妇今儿二劝娘娘,纵使娘娘没有皇上爱民如子的心,没有皇后娘娘母仪天下的胸怀,但还请娘娘放开怀抱看人待物。娘娘张口便问‘我家哥哥到底是哪里得罪了你们’,那么在娘娘看来,臣妇连同臣妇的丈夫,都是不能得罪的人,一旦得罪了那便斤斤计较,这岂不是把臣妇夫妻二人当成了小人。更有,娘娘为皇家贵妃,那便先是皇家人。天下万千子民,都是皇家的子民,应一视同仁才是。娘娘那话,分明就是站在周家的立场上,认为两家有矛盾,或许周家有错,但臣妇连同臣妇的丈夫也太小人之心,为了这点小事,竟然兴师动众,来宫里这般的胡搅蛮缠。娘娘,您这样想,只怕不是见识偏颇,而是心里把亲疏远近摆的很清楚。由此可见,娘娘身着皇家衣,却无有皇家心。”
  这个指责更厉害,就差没说她德不配位了!她的品行操守,不配为皇家贵妃。
  把皇贵妃气的手抬起来指着林雨桐,嘴唇都颤抖了。
  可却不等周贵妃再说话,林雨桐又接着道:“臣妇今儿进宫,一不是为了告状,二不是为了寻衅。真真是为了跟娘娘的情分才来的。娘娘总说,臣妇于娘娘和公主有救命之恩,但凡家里有事,娘娘也必然重重赏赐。臣妇是个实诚的人,窃也以为,娘娘待臣妇跟皇后待臣妇一般,也是可以以骨肉相托的信人,因此,臣妇今儿才来了。娘娘问事情的始末,那臣妾便说事情的始末。”她的话顿了顿,脸上却露出恰如其分的失望之色来:“事情的起因,是老荣国公之嫡孙,被周家二爷找人打断了子孙根。”
  周贵妃面色一变,冷眼看向一边的嬷嬷。这事她压根就不知道。
  林雨桐紧跟着便道:“权贵子弟之间,有些冲突,哪怕是误伤,只要双方和解,按理说,本不与我们相干。可娘娘可知,周家二爷是为何要如此对这个贾家之孙的?”她看向边上那嬷嬷,“想来这为嬷嬷该是知道的,是周家的二爷收了一对姐妹花。而那对姐妹花却原是宁国府贾珍的禁lian……”
  周贵妃就皱眉,这又如何,风流韵事,又是什么大事。
  林雨桐又是失望的叹气:“娘娘还没听出来,问题是出在哪里了?”
  周贵妃便道:“失手了,出手过重误伤也是有的,要什么赔偿,加倍赔就是了。”
  林雨桐摇头:“娘娘啊!这就是臣妾先进宫的缘故了。臣妾只问娘娘,甄太妃娘娘薨逝才多少日子?”
  周贵妃蓦然变色:对了!这是国孝!
  国孝期间,皇亲国戚除非是有恩旨,否则,喜事都是不许办的。
  闻家跟林家的婚事,是甄太妃还没薨逝的时候,两家定下日子之后,闻家讨了圣旨,旨意上的日子不能改动,所以,婚事才顺利的办了的。
  这个国孝,要是自己在家乐一乐,哪怕是收了丫头,只要不折腾出孩子,那是一点事也没有。可你若是因为纳妾的事,弄的人尽皆知,那这就未免太有恃无恐了。
  周贵妃心里已经是退了,今儿不论如何,这口气都得咽下了。闹大了,真正吃亏的只能是周家。
  才要说话,就听林雨桐又道:“老圣人下旨,给老太妃应有的礼仪待遇。连陛下和皇后娘娘都遵旨不误,为何周家却能如此?只是周二爷荒诞不羁吗?有心人会不会想,难不成是周老大人心里蔑视老圣人的旨意?那又有人问了,为何周老大人会如此?谁给的胆子?他是陛下的潜邸之臣啊,是他从圣上那里得了什么话了,还是擅自揣摩了圣上的心意了?”
  从圣上那里得了什么话,这是说圣人不把老圣人放在眼里。
  擅自揣摩圣意,这本已经是犯了忌讳了。又有这样的后果,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若是有心人在圣人和老圣人之间制造嫌隙,这便是入口。
  真真的祸原来在这里埋着。
  林雨桐就说:“因着情分,臣妇来了,便是告诉娘娘一声,这事不可等闲视之。饶是周家二爷,带着那禁luan招摇过市要往我家送,我也只有替娘娘可惜的……这便是我要三劝娘娘的,正心清心!”说着,便敛身一礼,“行宫那边今儿来人,取新酿出来的米儿酒,臣妾不敢耽搁,这边告退了。”
  人都出去了,周贵妃才反应过来,催身边的嬷嬷:“去送送!”
  却不知道,林雨桐从正殿里踏出来,便见到了默默的站在外面的两个大太监,一个皇上身边的,一个皇后身边的。
  皇上身边的人来,必是四爷知道自己进宫了,怕自己吃亏,搬了救兵。
  而皇后身边的人过来,那便是皇后的心意。她郑重的谢过了。
  她出宫了,四爷在宫门口等着她,两口子回家去了。却不知道宫里的消息跟长了腿的似的飞呢。
  正隆帝听大太监学的有声有色,初开始听着,也就笑笑。皇贵妃口齿是不及这位贾夫人伶俐,脑子也不如这位明白,句句话都人家留下把柄,也不怪人家拿捏她。至于说臣下的妻子怼贵妃这事,那贵妃还联络旁的妃子怼皇后呢,这又怎么算?没听见这位贾夫人言辞里处处抬高皇后吗?这位可是机灵的很,把自己放在为皇后打抱不平的嫌疑上,便是自己要责难,只怕责难的话也不好说不口。这说了人家,其实最伤的反而是皇后的心,以为自己偏着贵妃,这却是一个最要不得的信号。所以,打从一开始,这位贾夫人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周贵妃败的不冤枉。
  可听到最后了,却为那‘正心清心’四个字,不由的有些动容。
  这话其实真是好话。
  心放的端正了,便少了是非。
  心里清明,少些欲望,她将来未必就没有好日子过。
  正隆帝想到还年幼的女儿,还在襁褓里的孩子,叫人铺纸,挥毫写下这四个字,“着人装裱好,给贵妃送去。”
  皇后把这些事从头听到尾,便从头笑到尾,只觉得解气的很。还跟身边的人感叹:“可见,这女子还是要读书的。这不读书,便不知理。明白了道理,只要有理,便谁也不惧。”挺欢喜的事,直到听到皇上赐了那么一幅字过去,还是那四个字,皇后的笑意就微微敛了敛,但随即又摇头。皇上还是不了解女人,他的心是好的,多少还是顾念着情分,叫周贵妃反省呢。这是盼着周贵妃能懂人家臣下的家眷随口都说能说出的道理。可惜,女人的心最是莫测,只怕这份好心,周贵妃注定要辜负了。
  正沉吟呢,前面打发人来说,皇上说晚膳过来吃。
  皇后便收敛了所有的情绪,叫人准备了。
  正隆帝来的时候,刚是饭口,皇后笑着迎过去,小心的瞧皇上的脸上。正隆帝就笑:“成了,朕没生气,别做出这个样子来。”
  皇后边笑:“这位夫人也确实算是大胆了。改天,我说说她。贵妃言语不慎是有的,但绝对没有旁的心思。”
  正隆帝就冷哼:“她也没有生出旁的心思的能耐来。”
  是说人笨!
  皇后只笑:“不是周贵妃能力不济,便是臣妾,言辞上也未必胜得过人家,只是占着身份便利罢了。可见啊,这人不在于多机灵,多能耐,还得看有多大的福气。”
  是说她自己虽然笨,也不是顶顶好的女子,却因为嫁给自己,成为一国之母的皇后,而有了如今的尊荣吧。
  “这个马屁拍的朕很受用。”这般一说笑,这事便揭过去了。
  吃着饭,打发了伺候的人,正隆帝才说:“安民那里,朕是有大用的。”
  皇后一时没有明白这‘安民’是谁。
  正隆帝这才道:“这个你不知道,大哥……忠义亲王还小的时候,父皇给取了小名叫保国,不知道是名字太大还是如何,反正是大哥身子自小也不算多康健,就有张道长的师傅言说,名儿太大,压不住,为此,父皇还很有些不高兴……”
  当然不高兴了。太子若是不能保国,那是要社稷不稳的。
  不过如今回过头看,这位确实没能保国。
  就听皇上又道:“那名儿没给改,但却不许叫了。那时候有了二哥,本来父亲给取了小名叫安民的,后来保国都不能叫了,安民就更不敢叫了,只说等二哥加冠之后,做字用的。可后来二哥夭折了!”
  皇后面色一变:“这安民两个字,父皇给贾大人用了。”
  “咱们自己知道便好。”正隆帝脸上露出几分怅然来:“其实,也不光是父皇觉得安民像是二哥,便是我跟老六,也觉得像。就是那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
  皇后忙道:“这缘分谁又说的准?想来稷康伯若是能种出高产的粮食,能辅佐陛下,叫天下的子民都有饭吃,那这‘安民’叫的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正隆帝又说:“至于他媳妇的事,朕还真不计较。对周贵妃,人家说的真是良言,她若是能自省,那便是他和两个孩子的福气。如今,愿意跟咱们说真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正心清心,皇后当与朕共勉之。”
  “谨领训!”皇后福身下去,正色道。
  林雨桐也问四爷呢,进了一趟皇宫,这都说了些什么。
  “知道你进去了,我再说什么就是多余。”四爷说着便凉凉的一笑:“只是说了平安州那边的事而已。”
  其实是怀疑那位所谓的遗孤在平安州的吧。
  那些簇拥着这位遗孤的人,像是宁国府贾珍如今都开始抱了周家的大腿了,那么在西海沿子上的南安郡王呢?周培育本就是监察这位去的,若是两人私下暗通款曲呢。若是这股子人马投奔周家又暗中支持周贵妃所出的皇子呢。政治投资,本来就是骑驴找马的过程。所谓的忠贞之士,毕竟是少数。
  自己都会这么想,那么正隆帝呢?
  他会不会朝这边想。
  这可比告周二爷国孝期间这个那个的狠多了。
  周家二爷回去自然不会说惹恼了这边的事,可这心里到底是提着的。结果等来了宫里出来的嬷嬷,是来给家里传话的。先是娘娘训诫了一通,然后再说了那位伯爵夫人如何在娘娘宫里说的话,怎么把娘娘说的无言以对,最后皇上还送了字,叫娘娘禁足反省。
  周家那位病着的大爷,用帕子捂着嘴咳嗽连连,手指着老二,气的话却说不出一句来。
  周老二这才知道怕了:“原也是他们多心,哪里就有那么多意思?”
  是别人多心吗?是你没心没肺!
  大奶奶赶紧上前去,拉着嬷嬷:“您回宫只管回复娘娘,就说,咱们家跟稷康伯府,以后一定会处的好的……明儿我跟大爷,就亲自去给人家赔罪。”
  这嬷嬷点头便笑,大奶奶跟大爷做事,还是靠谱的。
  不过她不急着回宫,而是看向一边一言不发的二奶奶,很有些意味深长的道:“……可千万别有什么大错处,影响了哥儿们的前程……”
  这话叫屋里的人面色都一紧。
  等这嬷嬷走了,三奶奶就道:“二嫂,那位是有喜了吧?”
  是说尤二姐!
  二奶奶叹了一声,看向周二爷:“您要是舍不得,只怕宫里的娘娘不肯罢休的。”
  周二爷只不言语:“她最是个柔弱的女子,一辈子也不曾害谁,如今才过了几天像人的日子,又何苦为难她。”
  周家大奶奶便冷笑:“她要是真心要过好日子,便学那贞洁烈女,那也叫人有的一敬。可偏做了无德之事,却还一味的只推脱别人的过错。我不敢说这世上没有那种无辜被害的女子,但这若是自己本身言行谨慎,便是遇上那轻薄之人,那也得留几分尊重的心。国孝纳妾已经闹的人尽皆知了,如今出了这个事,已经是惊动圣上了。再生下这孩子,三弟,你想想家里的几个孩子,以后的前程还要不要了,婚嫁可怎么办?这家里没人逼着你做什么,与你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二弟妹和几个孩子,我们跟你,说到底,是搁着房头的。你也别怨恨二弟妹,你屋里那么些人,她都容下了,也没苛待过你的庶子庶女,好人家的妾室都有几个呢,她还真未必就在乎那么一个品行不端的。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孩子。”
  二奶奶就赶紧的朝大奶奶福了福身,谢她说了这一番话出来。
  周二爷抱着头好半晌才道:“罢了罢了!眼不见心不烦。”
  带着人出城去了别院,临走还带走了尤三姐。
  当天晚上,一碗药下去,尤二姐便小产了。不等天亮,就吞金,死在了屋里头。
  周家大爷大奶奶却不管二房如何料理这后事,而是下了帖子,要去贾家伯府拜访。
  吃早饭的时候,帖子就送进来了。四爷今儿就不能出门了,得在家里等着。昨儿打了脸,今儿这脸就得给。
  四爷一向认为,坑人的最高境界是把人坑了他还得念着你的好。
  他一项也是这么做的,并且也把桐桐给带的有点这个意思了。
  林雨桐在见到这位周大奶奶的时候,特别亲热。说上次没见到,很遗憾云云。因着上次听说周家大爷身体不好,又不免问起了这位大爷的身体情况。在得知还是弱症之后,很主动的道:“那米儿酒昨儿给行宫送走了大半,剩下的我们爷说家里给姚先生留两坛子,其他的要送进宫的。如今匀出来大奶奶带回去,每天晚上不用多,只一小杯就好,千万别贪多。这么坚持上两月,一准见效的。别的不敢保证,日头好的时候出来转转,想来还是不难的。”
  如今比较追捧的就是这个了。人家这个诚意很足,这叫周大奶奶特别意外。真觉得昨儿嬷嬷的话八成有些言过其实,这哪里就是那个言辞咄咄的人呢?明明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