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玄幻奇幻>最初的巫师> 第638章 动摇的认知

第638章 动摇的认知

  奥古斯都属于历史遗留,在早起多元巫师世界册封过一批神灵,虽然只有十几个,但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祂们作为巫师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与被奴役的神灵分开。
  泰勒斯认为神灵可以团结,也是从这而来。
  戴娜看到艾斯的化身,作为传奇巫师的祂自然认出了那是化身,而且有着莫名的熟悉。
  这化身乃是艾斯最初那个投影的思念,那投影在与艾斯的第一个强敌海格力斯的一战中回归本体,但是思念始终留下。
  艾斯趁机将这杂念排出,化为了这一化身。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艾斯回到了魔法圣殿,坐在主座,手按下了六芒星纹章,多元巫师世界飞升星界四层之后,第一次最高评议团全体会议召开。
  最高评议团高级委员,十环传奇巫师四百四十一位;正式成员,九环传奇巫师一万零二十三位。
  随着全员齐聚,艾斯宣布了新的计划。
  “我们,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星界四级分层,这是我们开始的地方,我们从自己的家园狼狈逃离,而现在将要拿回一切。
  但我们的实力对抗卡亚世界还不足,更加麻烦的是,卡亚世界发生了异变,从最恶劣的角度考虑,也许卡亚世界诞生了可怕的超限力量。
  我们至今没有弄明白那翠绿究竟是什么,世界树又掩藏着什么秘密。
  为今之计,我们需要完成三件事,第一是对星界四级层面的时空曲率测绘,拾取自然的六级时空符文;第二是探知卡亚世界的虚实,第三是传奇之间进一步共享资源,六级符文将会被无条件共享!”
  艾斯的话很简短,但其中的意味深刻,第三件事更是激起了所有传奇巫师的兴奋,巫师世界还没有诞生一位十一环巫师,即使是艾斯也不是。
  艾斯其实先走了法则道路,先成就了泰坦主神,如果谁能成就十一环巫师,除了实力更是无上荣光。
  传奇巫师们很快开始行动,十环不朽传奇巫妖维特更是第一个报名前往卡亚侦查附近的情况。
  在巫师们忙碌之际,传奇巫师布鲁的弟子,神话巫师达鲁正在进行一个看起来枯燥乏味的研究。
  “没有什么比实验数据更真实,既然巫师世界已经正常化,那就是时候从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布鲁老师提出的模型固然不错,但是魔法研究应该从直接的、可被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入手,而不应该假设一个模型,然后把对数据的解释往假说上套。
  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不为解释一个现象而假设一个井的模型,说不定它的真实面目是一个烟筒。”
  达鲁写完长长的绪论后,继续写道:“量子轨道不曾被看见,但原子光谱中的强度、暗线的频率是一幕了然的,我们要从这一方面入手,探究原子中的奥秘。”
  这些数值是完全离散的达鲁干脆将它们画在表格之中,但是仅仅表格运算法则并不完善,聪明的达鲁进一步发发展了表格的运算。
  仅仅一个月,他就整理出来一沓厚厚的草稿,交给了自己的老师传奇巫师布鲁。
  布鲁一看表格,没看懂,但是祂被自己学生的表格所展现出的深奥数学基础所折服,在达鲁反复解释之后,布鲁终于看懂,并为这个表格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矩阵”。
  矩阵的运算很复杂,很反人性,即使是用最先进的神魂计算机辅助,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错。
  布鲁与达鲁商议后,干脆找到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与他们使徒一拍即合,最后亚历山大、布鲁、达鲁和唐娜四人组成了一个联合研究所,因为位于格尔图星球,所以又叫做格尔图研究所。
  四人合作写了名为《论量子力学》的长篇巨著,花了大量的时间介绍矩阵运算,并且计算了乘法交换后两个乘积的差值范围。
  三个月之后,最高期刊《魔法》发表了名为《论量子力学》的特别增刊,赢得了一片赞誉,拜仁更是称其恰如其分的表达了量子的离散特征。
  在天之界中央高塔的学术大厅,拜仁这位支持者向在场的巫师解读《论量子力学》,并在最后说道:
  “格尔图学派提出的《论量子力学》,我认为也可以称之为矩阵力学,因为这个体系的根基就是矩阵。当然矩阵也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不符合乘法交换律,可以说这是矩阵运算法则决定的,也是对矩阵的运算法则定义后的必然结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先测定物体的速度再测定时间,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位移,但是它与先测定时间再测定速度而得到的位移不一样,算来算去总有个差值,而且还大于某个特定值。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因为魔法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有其特殊意义。”
  做完演讲的拜仁回到自己的巫师塔,祂的学生同时也是祂的后人汤姆逊也在拜仁的巫师塔居住,他正在自己的居所随意的翻阅学术期刊。
  汤姆逊是一位心高气傲又有才华的年轻人,作为一位神话巫师,他才几百岁,在凡人看来当然垂垂老矣,在巫师看来,这才是个少年人。
  一本名为《以太波》的论文引起了汤姆逊的注意,因为以太太古老了,汤姆逊看到这个词,不禁笑了出来,也起了兴趣,翻看了起来。
  这片论文认为,原子核周围的以太因电子的震动产生了一种波,所以产生的波互相干涉,只有在电子轨道半径合适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环绕原子核的主播,因而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
  汤姆逊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认真的看着,思考着。
  “如果真是这样,电子跃迁之后,就不用别人告诉它在哪待着、该以什么速度运动了。更重要的是,不必担心电子因运动而辐射能量了。”
  这篇论文只在不入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不是汤姆逊最近实在无聊,恐怕都不会翻开。
  祂将这一页折开,躺在沙发中,深陷其中,喃喃道:“这个观点其实很有启发性,只是以太实在是太腐朽了,相对论解决了光速不变后,以太早就被请出了魔法基础理论的行列。
  而且既然光是波也是电,具有波粒二象性,那么电子可不可以是波,又该如何是波呢?”
  汤姆逊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来到书桌前,俯下身子写道:“根据狭义相对论,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电子应该具有静能(e=mc2)。能量和质量其实是物质的两种形式,如果将电子的质量堪称能量的化,就可以将能量视为频率为f的内在周期性现象,即e=hf,所以e=mc2=hf!”
  祂的神情渐渐振奋,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是那样让巫师陶醉。
  “假设该电子以速度v运动,根据相对论,电子的质量增加,那么电子的内在频率f也增大到f1。可相对论又告诉我们,对于静止状态下的观察者而言,运动参考系的时间在膨胀,周期在变长,内在频率减小到f2。
  不同的频率即意味着不同的波?”
  写到这里,汤姆逊停了下来,祂陷入了困惑,这是怎么样的两个波?
  闭目思考,过了一会儿功夫,汤姆逊睁开双眼,眸子中精光爆射。
  “假设:一个质点在运动时会伴着与质点相结合的波,波的频率正是f1。”
  通过计算,这个波速明显超过了光速,让汤姆逊一时间感到了迷惑。
  祂带着迷惑找到了老师拜仁,拜仁看了后哈哈大笑,称赞自己的学生:“你的奇思妙想真的很有价值,这个超越光速的波并没有违反相对论,因为这个波不携带能量啊!”
  汤姆逊这才恍然大悟,电子在此时依然以质量的形式存在,而非能量,既然不具备能量,超光速与相对论并行不悖。
  在随后的几个月,汤姆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提出了“物质波”概念,被人们称为汤姆逊波,祂论证了物质波与粒子的内在波具有相同的相位,因而称为相波,并且从数学上证明,相波群速度等于粒子的运动速度。
  这篇论文的初衷就是为了解释布鲁提出的电子轨道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电子在某一轨道上运行,伴随的物质波必须有特定的相位才能产生驻波。
  论文在初期没有得到巫师们的重视,后来拜仁带着这篇论文亲自找艾斯点评,艾斯对此大加赞赏,称汤姆逊揭开了大幕的一角。
  正所谓人微则言轻,人重则一个唾沫也能穿透星球。
  艾斯的赞许让许多本来对这篇论文不屑的巫师开始认真的看待这篇论文。
  格尔图学派领军人物,神话巫师亚历山大在多地演讲时提到了相波,并说了一个例子。
  “所谓的相波,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比如我们拿钻头在墙上钻孔,表面上看钻头不断进入墙体内,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
  钻头的转动就像一个波,看上去不停往前走的就是波的相速度,而钻头的实际前进速度就是波的群速度。
  群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但是相速度可以,因为相速度不代表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自然没有任何信息量。”
  亚历山大不止深刻理解了汤姆逊的论文,更从论文中的一个预言中看到了新的可能。
  天资纵横的汤姆逊桀骜不驯,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预言,“干涉和衍射也适合微粒,假如小孔的大小和微粒的物质波波长一样,那么微粒通过时也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亚历山大的行动力极强,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足以获得拜仁金质奖章的验证,于是立刻设计了实验,用电子轰击金属镍,发现观测屏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这直接证明了电子也有波动性,从而验证了汤姆逊的观点。
  遗憾的是,亚历山大慢人一步,论文邮寄到魔法编辑部时,类似的实验论文已经到达。
  按照先到先发表的原则,拜仁金质奖章与亚历山大无缘了。
  不过亚历山大没有着急,祂继续进行着实验,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电子,并记录和计算电子的行为,成功证实了物质波的波长,也就证实了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荣获拜仁金质奖章提名。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人们认识光一开始就有猜测成分,而认识电子时,电子进入巫师视野时就是一颗活生生的粒子,亚历山大的阴极射线实验,电子束打到屏幕上呈现随机分布状态,没有任何理由让人不相信它是粒子。
  亚历山大在此实验,祂在粒子加速装置和屏幕间加入了一个双缝光栅,在漆黑的实验室中,有些颤抖的激发了粒子加速装置。
  粒子加速装置很稳定,一闪而逝的微光,很明显发生干涉现象,如梦似幻的干涉波纹,让人不得不相信它是一种波。
  “这与常识是相违背的,一个粒子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缝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面色凝重的看着屏幕上两个干涉波纹,心中的疑惑蔓延。
  不只是疑惑,他的心象世界在剧烈的震荡,波粒二象性也不能完全解释,即使是物质波,可发射时明明是粒子,怎么会同时通过两个缝隙。
  亚历山大内心的疑惑,几乎动摇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他强忍着不适,心象世界的动荡,继续进行实验。
  这次亚历山大拿去光栅,连续不断的发射电子,看着标记的点阵图,没有光栅的情况下,连续发射的电子留下的点也会呈现出随机分布状态,而且这个随机分布的图很像干涉图像。
  单个电子可以同时通过两个缝隙,证明它也是一种波,但是当没有光栅时,它是一个点。
  即使再怎么准确的发射,点的分布也是随机的。
  根据经验总结和数学计算,亚历山大可以大致预测粒子抵达探测屏任意位置的概率密度。
  可是,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刻,在探测屏的什么位置,会有一个粒子抵达。
  这无可争议的结果,是经过多次重复地实验而得到的。
  这结果给予了亚历山大极大的困惑,因为无法预测粒子的抵达位置,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缘由而发生的粒子的抵达事件。
  换句话说,确定的因导致了不确定的果,亚历山大的心象世界距离震荡,几乎如狂风暴雨来临,只剩下一地鸡毛,所有的法术模型破碎,映射的半位面竟然直接破碎,造成了巨大的空间涡旋,轰的一声爆炸。
  而在这其中的亚历山大也昏迷不醒,自己漂浮在漆黑的太空,昏了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