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216节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216节

  她勾住顾见山的脖子,凑上去亲了亲他的嘴角,“我只是现在不想生,你若陪着我,我便想了,你在的话难受可以和你说,你以前受伤,我也不是一点忙都没帮。”
  姜棠喜欢孩子,也喜欢顾见山,除了这两点,她实在想不出自己为什么会要小孩。
  顾见山把人揽住,慢慢亲吻,快到最后一步,他又悬崖勒马。额头抵着姜棠的,哑着嗓子道:“先梳洗吧,明儿我再跟你去书院看看。”
  姜棠理了理衣裳,收拾妥当后叫丫鬟端水进来梳洗。
  府上的丫鬟没有要赎身的,正院里还是那几个。
  凝珠凝悦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事儿,人往高处走,且不说现在连赎身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就算拿的出来,真赎身了,哪儿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住。
  刚来侯府那阵,她们还觉得既然大娘子能赎身,自己也能。
  可在这儿两个多月,经历了不少事,有些跟着姜棠管铺子,再有凝悦凝珠两人看着,丫鬟们性子渐渐沉稳了下来。
  赎身也不是那么好赎的,姜棠把她们买回来,至少给了一个家,好好做活,等上几年,或许能攒下赎身的银子。
  只要是姜棠吩咐的事,不管大小,做好本分之事,其余的,慢慢走慢慢看吧。
  次日,姜棠带上凝悦和一个二等丫鬟,跟着顾见山去了松山书院。
  没去书院里面,只在外面转了转。
  书院在一个京郊的山坡上,而松山在书院后面,书院开阔,最外面是一人高的白色围墙。
  管得挺严,上课睡觉都有人查,不过中午晚上许出来一会儿。
  两人出来的有些晚,到的时候快正午了,正赶上学生下课,有好多人涌出来在外面的小摊上买东西。
  姜棠给顾见山指,哪个是她的摊子,顾见山直接去买了点吃食,有肉烧饼甜粽子。
  姜棠看着一愣,道:“马上端午了,都有卖粽子的了。”
  离五月初五还有不到十天,还挺快,端午顾见山都在路上了。
  不能一起过端午,一块儿吃个粽子也是好的。
  姜棠咬了两口粽子,剩的给了顾见山,顾见山低头咬了一口,味道甜津津的。
  他很少吃粽子,在军营里过日子,过着过着就忘了。身边都是粗人,更不会特意去包粽子过端午。
  姜棠带着顾见山去小吃街,她先指了指头顶那片地,顾见山仰头一看是苍穹。
  姜棠:“我打算在这儿挂许多灯笼,就和上元中秋的街上一样,全是灯。两边的屋檐挺长的,就不搭棚子了,这样到了夜里,还能仰头看见星星。”
  这里只要不阴天,基本上都能看见星星,满天星辰。
  一条街远看着很长,走近又不觉得了。左右的摊位已经装潢的差不多了,窗子很大,向上能撑着,供客人买东西。里面有灶台和炭炉子,只管这两样,其他的都得自己带。
  看着干干净净,若是挂上牌匾,这么一看去,会很好看的。
  顾见山见识不少,但也没见过这样的地方,他问:“这边什么时候能用?”
  姜棠:“这会儿就能用了,但都是按月租的,初一吧。”
  两人又往外走,外面是大片大片的桌椅板凳,都是用废弃的木料做的,上头有能遮风挡雨的棚子,坐这儿吃饭别有一番滋味。
  旁边是大片竹林,另一边是梅花和菊花,不过刚移植过来,看着有些蔫巴,得等扎扎根才行。
  小吃街还没开,但已经有人在棚子下面吃东西了。
  中午两人也是在这边吃的,姜棠吃了小碗阳春面,就着锅盔吃的,顾见山则要的是大碗面,吃了两个锅盔。
  小吃街还有几个工人,吃过饭两人见了见,临走时学生们都已经回书院了,摊贩门也收拾收拾准备回去,烟火气散尽,隔着很远都能听见书院里面的读书声。
  顾见山忍不住回头看了眼,他盼着西北有朝一日也能这样。
  两人吃完饭又把碗筷还了回去,这才从书院回去。
  顾见山又在家中留了两日,二十八晨起走的。
  那日阴雨绵绵,他带上收拾好的东西要推开房门,可又忍不住折返回去,轻轻拉了拉姜棠的手,上一次是悄悄走的,但无论是离开还是回来,都说一声的好。
  “我走了,会常给你写信的。”
  姜棠睁开眼睛,眼里没什么睡意,“到了就写信,路上慢着点,给母亲那边的信用两个信封,也一同寄回来,我到时送去。”
  顾见山陡然生出许多不舍来,最后不舍都化为了一个字,“好。”
  顾见山在寮城买了宅子,好说歹说也是个落脚的地方,再说成亲后就不像以前那样孤苦无依,西北又没有仗打,姜棠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会儿天色还早,若是以往她还能再睡一个回笼觉,可顾见山一走,闭眼都是他走的样子,就怎么都睡不着了。
  回来二十多天,好不容易又习惯身边有一个人,结果突然又不在了,下回他再回来,应先去书房睡两日。
  姜棠睁眼等到天明,天亮之后起床梳洗,看外头雨势有些大,一时半会儿不会停,就没打算出门。
  下面丫鬟脸上带着点喜色,估计也最喜欢雨天雪天,这样的天气活少,能窝在耳房说闲话做绣活,快活恣意地很。
  不出门,姜棠就理理府上的琐事,把凝珠凝悦叫到书房,问了问下头丫鬟小厮近来如何,“你我三人,有什么话就直说,人无完人,小毛病肯定是有的,改正就好。”
  凝珠犹豫片刻便说马房的丁管事总是招惹丫鬟。
  姜棠长得好看,自然喜欢看好看的人,府上丫鬟都小有姿色,看着赏心悦目。
  正院的丫鬟体面,无人敢招惹,便是三等丫鬟,去前院传话都有人捧着的。
  被招惹的是绣房梧枝,马上入夏了,绣房要负责赶制府上的夏衣,大娘子四件,丫鬟小厮两件,得一个个把尺寸量好才行,外加得选样子给姜棠过目,所以这月初就准备了。
  就是去量尺寸的时候,丁管事手脚不干净,摸了梧枝的手。
  梧枝不愿意惹是生非,再有这种事总是女子吃亏些,就忍了下来。
  丁管事是马房的,平日除了喂两匹马,还管点金乌金的饭食,管事和小厮不一样,张嘴白的都能说成黑的,若是闹到大娘子那儿去,万一丁管事说是自己勾引,那才是跳进荷塘里都洗不清。
  原想忍忍,谁知丁管事越发得寸进尺,在回下人房的时候堵她,虽有同行丫鬟护着没出事,可谁知道他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所以就报到凝珠这儿了。
  正赶上姜棠问,凝珠咬咬牙便说了,“大娘子,梧枝一向老实本分,绝对不会……”
  姜棠道:“还有别的事吗,一并说了。”
  凝悦受凝珠鼓励,也说了小话,成了告密之人,“奴婢有一日回来,见前院小厮从外面吃酒回来,好几个,喝的醉醺醺的。”
  侯府下人每月一次假,但请假不能好几个同时请,都是提前两三日就同管事说好,省着耽误正事。
  这样一看就是偷着溜出去的。
  还不是看府上主子少,姜棠又不管这些。
  主子仁善,下人感恩,但太过仁善就不拿你当回事儿。
  姜棠问:“可还有别的事?”
  两人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回大娘子,没了。”
  姜棠:“那把李管事叫过来。”
  凝珠凝悦从书房退下去,两人扬眉吐气,找了个小丫鬟,去前院跑了一趟。
  这些事,李管事未必就不知道,男人可每一个好东西。
  李管事人很快就到了,问姜棠有什么吩咐。
  姜棠问道:“点金乌金都是谁在喂,我看它们这几日瘦了些。”
  李管事还未反应过来,“喂点金乌金的是丁管事,他管马房的。”
  姜棠:“我记着府上总共两匹马,马房却有三个人,处了驾车出去的,其他人没什么事吧。到底是多重的活计让丁管事忙成这样,连点金乌金都照顾不好,还是说……心思根本没在正经事上面。”
  大约是在侯府学的,一句话绕成三句,点到为止,却比直说更有威慑力。
  李管事脸色大变,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对丁管事的事有耳闻,可他是男子,自然向着丁管事,而且,奴婢配下人,说不准还能结个亲,凑成一桩好事。
  李管事能看出姜棠的态度,自然不会求情,“小人这就跟他分说清……”
  姜棠:“不必了,别的或许能从轻发落,这个我忍不了,打发出去。”
  李管事:“是。”
  “还有,府上小厮有多少人,一个月一人休一日还排不过来吗,非要扎堆赶一日去。”姜棠语气缓和了些,“你是大管事,虽不能面面俱到,但这些小事都做不好,下头人怎么服你。当初宫里有变,我看你处变不惊,那时做的就很好,这些事我信你也能做好的。”
  李管事一头汗,那几日偷溜出去的他也没罚,“小的必不会辜负大娘子的期望。”
  姜棠道:“行了,下去吧。”
  一府的人,不管是不成,倘若李管事管不好,姜棠只能换一个人来管。
  她又让凝珠给叫梧枝的丫鬟送去二两银子,以作安抚。
  不过这事到底是吃亏了,银子能顶什么用,她又让凝珠凝悦把这事儿埋心里,下头人也不许到处嚼舌根,再盯着点前院的小厮,万不可再出这样的事儿。
  经此一事,凝珠凝悦对姜棠又有了改观,其实,主子奴才之间最难得的是感同身受,别的主子兴许做不到,但姜棠会。
  以至于两人干活更卖力了,连带着府上的丫鬟,做事也上心许多。
  四月份的最后一日,绣房的梧枝把姜棠的夏衣做好了,四套衣裳一起送了过来。
  梧枝想借送东西的名头进去谢恩,守门的丫鬟通禀后,便低着头进去了。
  “奴婢是绣房的梧枝,过来给大娘子送夏衣,大娘子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奴婢再拿回去改。”
  姜棠瞟了一眼,夏衣轻薄,上头再绣花十分考验绣技,她道:“你绣工不错,原来是哪儿的人。”
  梧枝道:“奴婢原是蜀地渝城人,后来家里出了事,辗转被卖到盛京。”
  姜棠问:“可识得布料蜀锦?”
  梧枝不知姜棠问这个作何,但飞快地点了点头,“奴婢认识。”
  姜棠笑了笑,“那正好,我这儿有桩事,别人还不好做,你去办。你拿我的帖子,去杼原街第四家敲门,找一个叫佩兰的姑娘。你问她原先说的愿意吗,她若愿意,你们一块儿去找隔壁刘家,若不愿意,你自己去刘家。”
  梧枝眼看姜棠写了帖子,心里又激动又害怕,不知姜棠吩咐的是具体什么事,恍惚觉得和布料有关,拿了帖子之后匆忙谢恩。
  露竹等人已经赎身了,四人如今住在姜棠原来住的小院子里。
  四个人搭伙过日子,等有出路了再做打算,当然,这个宅子也是从姜棠这儿租的,每月付一定的租金。
  露竹四人是前几日离开侯府的,四人没法再去陆锦瑶的庄子铺子做事,既然离开了,还是断干净点的好。
  姜棠这边,火锅店不用帮忙,而小吃摊,说实话,她们四人还真做不来这个,手艺好学,也能吃苦,可比起刘大嫂她们,差的是力气。
  做小吃摊的首先得有力气,挣得不少可也是费力的活,像刘大嫂和隔壁陈家娘子、王氏,都是一大早推车推大老远去卖,买菜做活,四人并非吃不下苦,可都是柔柔弱弱没嫁人的姑娘,别说卖了,车都推不动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