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玄幻奇幻>大夏文圣> 大夏文圣 第995节

大夏文圣 第995节

  稷下学宫这一遭。
  顾锦年会创造怎样的奇迹,又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惊喜。
  如此。
  转眼之间,又是两日的时间过去。
  这段时间,仙门,佛门也派来了代表,各大王朝也纷纷派来了皇室,前来参加这场儒道盛会。
  距离稷下学宫开启之日,还有最后三天。
  顾锦年的身影,还未出现,这让诸多人心中情绪无比复杂。
  毕竟,之前就是因为顾锦年,稷下学宫拖了足足快半年时间。
  而今,距离最后三天,顾锦年还没出现,这如何不让人感到郁闷。
  如若顾锦年这次还没来,那该如何?
  虽然说没有顾锦年,学术大会可以继续开,可所有人都在等顾锦年。
  倒数第二日。
  稷下学宫显得无比热闹。
  顾锦年没有到来,是苏文景来了。
  谁都知道,苏文景是顾锦年半个师父,外加上苏文景是最有望当代成圣之人,自然而然显得更加热闹。
  不过诸多问题还是一个,?
  ?锦年在何处?什么时候来?
  但随着苏文景说的几句解释,让整个稷下学宫彻底沸腾了。
  三句话,让稷下学宫沸腾。
  第一句,锦年会带无上新学前来,具体时间不知,一定会在大会开始之前抵达。
  第二句,无人可与锦年一争高低,争辩过后,他将踏入圣道。
  第三句,我占一半功劳。
  三句话。
  让整个稷下学宫沸腾。
  上上下下,没有不惊愕的,而且消息也飞快传了出去。
  这让一些本来不打算过来观看的势力,最终都忍不住了。
  主要是苏文景说的话太狂妄了。
  但,的确没有人敢质疑苏文景,他是儒道半圣,未来的圣人,到了这个程度,谁敢质疑?
  而稷下学宫内。
  苏文景仰望星空,不由喃喃自语道。
  “锦年啊锦年,势老夫已经帮你造完了。”
  “就算这回说不出什么学术,光靠这股势,帮你抢一道天命印记,应当不难吧。”
  自语声响起。
  苏文景有些感慨道。
  第220章 :临稷下学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棋道之争!
  可以说。
  苏文景的出现,让稷下学宫的热度,变得史无前例。
  所有人都知道,稷下学宫为了顾锦年推迟半年,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稷下学宫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如此一来,世人都将瞩目于顾锦年,产生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顾锦年将会在稷下学宫开创属于他的新学。
  毕竟,顾锦年之前所作所为,每一件事情都震撼这世间一切,诗词如神,文采绝世,为大夏王朝做的事情都不可以不说。
  佛祖古经镇西漠。
  道祖真经定仙宗。
  佛门无数高僧都着不出的古经,被顾锦年写出来了。
  仙门万年来都写不出的真经,也被顾锦年写出来了。
  但要知道的是,顾锦年最擅长的还是儒道啊,并非是修仙者,也不是佛修者。
  所以,连佛门与仙门古经都能写出来,自然而然会营造出一种,顾锦年能着作出儒道圣人经文,开创新的学问,这种错觉。
  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民间百姓,还有诸多读书人。
  可第二种看法则是。
  儒道难,因为涉及到了思想之道,想要着出一部这样的经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哪怕顾锦年着出易经,有一批儒道文人还是不认可顾锦年。
  当然,这种不认可,不是抨击顾锦年,也不是瞧不起顾锦年,当世读书人,有几个敢瞧不起顾锦年的?
  文采绝世,诗词惊天地,文章泣鬼神,更是着出易经这种天命圣人经文,谁还敢瞧不起顾锦年?
  只是易经,是奇书,而并非是思想教育之书。
  圣人学术,是指出一条大道,让后世读书人去学习,构建万世太平,是精神思想上的转变。
  孔圣之道,以礼为主,若无礼之道,则人性崩坏,弱肉强食,如同动物一般,只知杀戮,似蛮夷无礼。
  尊老爱幼,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可却蕴含着无穷道理,若没有这个礼,想想看这天下会如何?
  而今,顾锦年要开创新学,让他们不相信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思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圣人新学要符合天地自然之道,同时还要向善而行,并且不能重复。
  孔圣之礼道。
  亚圣之君礼。
  复圣之国礼。
  宗圣之儒学。
  在这些圣意之下,你很难开创新的学问出来。
  即便开创出来了,也要适应每一个人,不能说开创出一个学术,只能让读书人懂得,而不能让百姓明悟。
  这就是开创新学的可怕之处,以及困难之处。
  不认可,并非是恶意,而是因儒道的非凡。
  可问题是,随着苏文景的到来,将这种思维彻底转变了。
  本来是可能或者是不可能。
  现在苏文景一来,三句话让整个稷下学宫沸腾,道出顾锦年将会带来无上新学,这如何不让天下人惊愕?
  顾锦年本身就无比的优秀,再加上一位半圣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而然使得议论一面倒。
  这样的言语,让老一辈的人,更加期待顾锦年,可也让年轻一代的读书人,充满着不满。
  只是,这样的不满,又有何用?
  说句难听点的话,比得过顾锦年吗?只能憋屈受着啊。
  苏文景的言语,传播出去,使得整个稷下学宫都热闹起来了,甚至一些隐世的势力,也不得不出面,来到稷下学宫。
  就等着顾锦年到来。
  虽然来的势力,有些杂乱,但整体来说,一共分五股势力。
  稷下学宫是其中一股势力,比较中立。
  老派儒者,大多数是读书世家,可以理解为是学阀一派,他们对顾锦年的看法,到也算是很理性,
  新派读书人,以苏文景为首,大力支持顾锦年。
  老一辈有威望的大儒,他们也准备了不同的学术,类似于竹山七贤这种,对于新学这种东西,带着先天性抵触有任何人开创新学,过度推崇旧学。
  以及最后的隐世和各国大儒,因为政治因素,外加上他们鲜有人知,所以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态度想法,以目前来看,不希望顾锦年开创新学。
  天命即将降临,在这个节骨眼上,看到别人的提升,自然而然有些不舒服了。
  倘若没有天命,顾锦年立下不朽之言,就让顾锦年立呗。
  涉及到天命。
  这的确是一件大事。
  翌日。
  随着稷下学宫还剩下最后一天时。
  一道人影出现在稷下学宫。
  是长云天。
  与之不同的是,长云天的到来,并没有让稷下学宫发生什么争议,甚至不少人对长云天并不熟悉。
  甚至临近傍晚,孔家的人也来了,这要放在以前,孔家大儒前来,可是天大的喜事,哪怕是稷下学宫,也要恭敬对待,可现在孔家来到稷下学宫,也只是正常被招待一二。
  因为所有人,都在等顾锦年。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苏文景,把话说的太满了,非要说什么顾锦年将带来无上新学,要在稷下学宫完成圣人三不朽最后的立言。
  现在好了。
  一传十,十传百,原本一些不打算过来的人,也全部来了,大家都在等,期待顾锦年如何开创新学。
  这样的情况,也让苏文景有些咂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