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古代言情>宠婢> 第143章用好了才是药(四更)

第143章用好了才是药(四更)

  只是赵如意没想到,这一斟酌便是一天一夜。
  去寒,要么用柴胡汤,要么用桂枝汤。
  可郑老婆子体内又有淤积多年的肺火,用桂枝汤恐怕会把她体内的火燥得更旺,可用柴胡汤的话,也要根据郑老婆子的病情有所添减。
  就在赵如意还在苦恼这方子该如何开的时候,妞儿和杏儿就各拿了一幅写好的字帖跑了进来。
  “如意姐姐,快快帮我们看看,我们谁的字写得更好!”杏儿一进来,就急着让她评判。
  虽然现在夕照堂里的人多了,可赵如意对她们却是一视同仁,只要是想要识字写字的,都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去“闻雅屋”里读书写字。
  那些婆子和媳妇子自认年纪大,也就不想去凑这个热闹,倒是那几个新来的小丫鬟想要试一试,可又因为害怕有些犹犹豫豫。
  后来还是因为她们之中有一个和杏儿交好,杏儿又将这事告诉了赵如意,赵如意这才知道那几个小丫鬟的心意。
  因此她也就将二儿、三儿还有秋娘编成一个班,开始教她们《幼学琼林》,而妞儿、杏儿和那些小丫头们的进度则要慢一点,她们还在一笔一划地学写《三字经》。
  妞儿和杏儿争着来让她评的就是她们今日临的正是“香九龄,能温席”,因为之前赵如意便许诺过她们,谁写得又快又好的,便能从她这得一个小香囊去。
  这两个人几乎是同时跑进来的,那也就只好从字迹上来判断这两人的输赢了。
  字,当然是杏儿写得好一些,可妞儿的年纪最小,也应当鼓励。
  因此赵如意就摸出了两个小香囊,给了她们一人一个。
  两个女孩子就高高兴兴地手拉着手出去了。
  进来给赵如意添茶的三儿见着了就同赵如意抱怨道:“如意姐,你也太好说话了些,再这么送下去,又要挑灯做小香囊了吧?”
  “做小香囊的初衷本就是想鼓励她们读好书,写好字呀!”赵如意就笑应着,然后提笔写下一张药方来。
  待那药方干透后,她便同三儿道:“同我一起去一趟仁安堂吧。”
  二人到了仁安堂后,赵如意便将她写的那张方子拿给张大掌柜看。
  “如意姑娘这是想给人去寒火么?”张大掌柜拿着那张方子也就同赵如意笑道,“这添减做得很是小心翼翼呀!”
  “让张大掌柜见笑了。”赵如意就有些不好意思道,“这药用好了才是药,用不好就是毒,因此我不得不十二万分的小心。”
  “如意姑娘说得有道理。”张大掌柜就很是认同地点了头,然后亲自帮她去抓起药来。
  随后赵如意又提着从仁安堂里抓的三副药去了花房。
  花房里郑老婆子正在莳弄赵如意送去的那盆茶梅,在将根系拔出土凉干后,她正打算将其重新装盆。
  “郑阿婆,这是我根据你的病情特意去抓的药,你先喝三副,三天后我再来帮你把一次脉,然后再调整药方。”赵如意如是说。
  那日赵如意替她把了脉后,什么都没有同她说,这郑老婆子还以为赵如意说要帮她治病的事只是说说而已,因此就没怎么放在心上,而今日见着赵如意竟提了药来了,心里就激动了起来。
  “进屋坐,进屋坐。”郑老婆子就将沾泥的手在身上的围裙上擦了又擦,领着赵如意和三儿进了屋。
  说是屋,其实就是以前的暖房,赵如意一进去,就让屋里的烟熏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咳咳咳。”三儿更是被熏得直接咳嗽了起来。
  “真是不好意思,这屋里冷,得烧些柴火才能让它暖和起来,”郑老婆子就很不好意思地道,“府里的银霜炭我是用不上,只好拾掇些干柴烧些火……”
  赵如意看着那盆火就若有所思。
  “郑阿婆,你每年都这样烧火的吗?”赵如意便问道。
  “可不是么,每年入秋起,我就开始攒柴火,省着点烧,也能熬过一个冬天。”郑老婆子就同赵如意笑道,说着她又是一阵猛咳。
  看着那火盆里还冒着阵阵青烟的木头,赵如意便问起了郑老婆子:“你那个咳嗽是不是一到了冬天就特别严重?过了冬天又会好一些?”
  “是呀,是呀!”看着赵如意她们两被烟呛得气都喘不过来,那郑老婆子也不好意思再叫她们两个进屋,可让她们就这样站在门口吹风也不合适,一时倒让她变得没了主意。
  “我怀疑就是这些青烟加重了你的病情,你不烧这些木头,会不会好一些?”赵如意就同她道。
  郑老婆子听着就很是尴尬地笑道:“不烧这个木头当然会好一些,可如果不烧这木头,我就会冻死在这的。”
  赵如意也知道郑老婆子说的是事实。
  她打量着眼前的这间屋子,就奇道:“这儿不是暖房吗?那应该是埋了地龙的吧?为何不把那地龙烧起来,反倒让自己在这受呛?”
  “姑娘说的是,可这地龙早就因为年久失修,烟道塌了大半,即不塌,我一个老婆子也是烧不起的,那得要多烧多少木柴呀!郑老婆子就很是为难地道。”
  赵如意一听,也知道她说的是实情,便只能微微叹了口气。
  外头的人只道这宁国府是公侯世家,还以为府里的日子过得是多么的花团锦簇、烈火烹油。
  可上一世在二公子院里当过差的她却是知道,这宁国府早就是空架子一个了。
  在老夫人和老太爷的手上时,就已经开始寅吃卯粮,吃到这一任宁国公宋长盛的手上时,府里剩下的产业便不多了。
  加之宋长盛又不是个善钻营的,这么多年才混了个金吾卫的小旗,府里外面的产业全靠当年老夫人留下来的姚大总管在打理,而内宅的一应开销都由薛氏说了算。
  由姨娘扶正的薛氏能提供给宋长盛的助力自然不如茂国公府的徐二小姐。
  无法开源的她,便只能截流。
  花房的开销也就这样被削减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