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这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呢。
  像去年也就是三百多块钱。今年直接翻了好几倍。
  孙大琴一拍大腿乐了,“哎呀,早知道能得这么多钱,咱们还绞尽脑汁地跑去县城干什么?不如就留在乡下种地得了?”
  钱淑兰有些无语。如果种地能让他们一辈子都能超过60%的同龄人,她何苦这么折腾。
  这次分到的钱,大头还是卖猪得来的钱,可她已经打算好了,明年就是养猪的最后一年。这种不合常理的东西,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果把这项去掉,恐怕他们分到手的钱,全部都得去黑市买高价粮了,哪里还能有结余呢?
  至于给他们找工作,锻炼的是他们的眼界,工作能力和性格的培养。
  当然是非观也会增加不少。可不只是钱的问题。
  这次他们生产队工分值算下来有五毛钱,比之前的三分钱直接番了十六倍还多,报到公社的时候把周社长喜得眉开眼笑的。
  当天下午就去县城给汇报了。
  回来之后,就给王家村发了个先进生产队的奖状。
  然后又开始召开全体公社大会,重点表扬了王家村生产大队的先进事迹。
  十几个生产大队社员全都一脸羡慕地看着他们。
  原本周社长得到的五万粮食,都用来分给那些受灾严重的生产大队了。
  可僧多肉少,分到每个人的手里依旧没有几斤粮,没几天大家又饿起了肚子。
  听到王家村这么有钱,一个个都打起了主意。
  有那家里跟王家村有姻亲的人家开始登门了。
  这不开完大会没两天,老王家也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孙大琴的亲爹亲娘亲自登门了。
  说起来,孙大琴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乍然间看到亲爹亲娘上门还有点发怔。
  鲁三翠直接就是握住她的手,一个劲儿地哭诉,“大琴啊,你可要救救娘啊。家里已经断顿了。你两个小侄子都饿得哇哇叫。”
  她不提侄子还好,一提起他们,孙大琴就想起之前的事,她冷着脸抽回自己的手,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娘,回了一句,“咱们家什么事都听婆婆的,我做不了主。”
  然后直接离开堂屋,回东屋去了。其他人不想蹚浑水也纷纷找借口离开。
  鲁三翠尴尬得不得了,气恼地瞪着孙大琴的背影。
  孙保财倒是没管自家的闺女,如果闺女真的做得了主,也不会一年多不回家了。他搓着手十分不好意思地看着钱淑兰,“亲家,真是不好意思。我们这也是没法子了。咱们孙家村现在连一碗粥都吃不起了。村里已经有人饿死了。”
  钱淑兰倒是对他们登门没有意外,只是听了他的话,她还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周社长不是已经发下口粮了吗?”
  孙保财还没说话,鲁三翠直接拍着大腿就开始哭诉,“亲家,你可别提这个人了。当初怂恿我们把粮食都交上去,可今年干旱,地里颗粒无收,之前他说的返销粮迟迟没法兑现。我们就没把他当回事了!后来也不知道他打哪弄来的红薯,咱们村八百多口子,他就只分给我们四千斤,一人才五斤,就是省吃俭用也只能吃十天。”
  钱淑兰一想也是,整个王河公社有十几个生产大队呢,五万斤粮食平均分,可不就只能分到四千斤吗?
  只是这些人虽然可怜,可钱淑兰从来没有想过要白白贴补他们。
  钱淑兰摊了摊手,语气很平静,“不是我不想借给你们,可咱们家现在也是吃食堂的。你们要想换粮食,我带你们去找生产大队长。现在咱们村换粮食,五毛钱换一斤红薯。你们要换多少?”
  孙保财一想也是,现在都是吃食堂的,谁家也不可能藏粮食。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很狠心,一咬牙,“咱们先换二十斤吧!”
  钱淑兰一口答应下来,“行!”
  说着领着两人到了钱明华家。
  因为他们生产大队有十万斤玉米,所以之前大家偷偷藏的红薯就吃不完了,钱淑兰便建议大家把多余的红薯卖掉换钱。
  反正以集体名议卖掉也不算是投机倒把。每斤红薯五毛钱,这价格算是相当贵的。当然这个价格比起黑市已经很便宜了。可架不住这些乡下老农民没几个人去黑市买过粮食,所以根本不知道。而之前钱淑兰卖给他们的粮食价格又不贵。
  所以许多人家都很心动,纷纷把当初偷藏下来的红薯拿过来,让钱明华帮着卖掉。
  冷风袭来,钱淑兰忍不住裹紧了身上的棉袄,她抬头看了一眼屋檐下的冰锥子,又瞅了一眼两人身上穿的单薄衣裳,给两人建议,“我看你们不如多买些回去。离过年还有十几天呢。冰天雪地的,你们也不好过来。”
  孙保财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又多要了三十斤,一共五十斤,花了二十五块钱。他们生产队不像王家村还能分到钱。
  现在他们生产队不仅发不出来钱,还倒欠国家公粮呢。估计以后也没钱了,这不到一百块钱的存款,他们得省着点花。
  两人背着红薯一前一后出了王家村。因为刚下了一场雪,路面有些滑。两人连马车也没有坐,直接就是步行来了。
  孙大琴从屋里出来,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婆婆,十分好奇,“娘,你不怪他们吗?”
  钱淑兰收回视线,有些奇怪地看着她,“我们家跟你父母上次不是已经两清了吗?一直记仇什么的,我的心眼还没那么小。再说了红薯卖给谁不是卖。”好吧,她承认最后一点才是关键。
  孙大琴呆呆地看着婆婆的背影。
  也是!婆婆从来没有在她爹娘那受过委屈,婆婆怎么可能会把她爹娘放在心上呢。她刚才在屋里还担心他们又吵起来,真是瞎操心了。她叹了口气回了家。
  很快,李春花的爹娘也登门了。
  他们一开始想耍赖讹粮食的,可钱淑兰哪里是肯吃亏的主。直接把两人骂得狗血淋头。
  两人羞得满脸通红,才不得不掏钱也买了五十斤红薯回去。
  没过两天,周雪梅的娘也带着两个儿子上门了。
  钱淑兰依旧是带他们到钱明华家买红薯。
  曹大花还偷偷去养猪厂看过周三里,回来的时候,红着眼眶抹着眼泪,握着钱淑兰的手,一个劲儿地朝她道谢。
  这也就是有亲家和女儿女婿时常照顾,老周才能吃得那么好,这要是换成别的村,肯定早就饿死了。
  钱淑兰对曹大花还挺有好感,听对方这么说摆摆手,“你也别这么客气。老周在我们养猪场也帮了不少忙的。都是他自己劳动所得。”
  曹大花知道她是在宽慰自己,大恩不言谢,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报答亲家。
  曹大花又去看望两个外孙子。因为他们家现在成份不好,担心连累闺女,所以根本不敢过来看望女儿。
  即使两个外孙子已经一百天了,依旧没能过来一趟。
  这次要不是食堂没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开始找关系跟人家借粮食,他们也不会登门的。
  曹大花在屋里跟周雪梅说一会儿私房话,而后三人就背着买来的红薯告辞了。
  最有戏剧性的是王丹枝的公爹孙保贵。
  可能是之前一直要面子,直到饿得走不动道了,才肯拉下脸来王家村买红薯。
  钱淑兰只要一想到王丹枝之前受得那些苦,就没了陪他的兴致,直接让小毛驴带他去买。
  自己扭头就回了屋,这糊涂老头还是离她远点吧。
  第157章
  钱淑兰从自己空间里取出五斤棉花,十斤大米,两斤知了猴,一张铁锅和一把锋利的切菜刀。
  带着孙大琴浩浩荡荡地去钱维汉家。
  刚进门就看到张招娣正弯着腰捡东西。
  钱淑兰忙大步上前,帮她把掉在地上的剪刀剪起来,“哎哟,我说嫂子耶,你可当心着点。你都多大年纪了,怀这一胎不容易,你可要当心着点。你要是掉一根头发,等我大哥回来,还不把我骂死。”
  钱维汉半个月前,收到一封信,就火急火燎地赶去北京了,说是会在年前赶回来。
  张招娣羞红了脸,扶着腰站起来,“你呀,一大把年纪了就会乱说。大苍哥哪有你说得那么霸道。”
  钱淑兰撇撇嘴,提起钱维汉就是嫌弃,“也就是你才觉得他好吧。自从他娶了你,我看呐,他眼里都没我这个亲妹子了。”
  张招娣被她这么打趣,气恼地捶了她一下。
  钱淑兰皱着老脸笑,随机让孙大琴把带来的东西都放下。
  张招娣抬眼去看,惊呼起来,“我的老天爷,你打哪弄来的呀?这锅得花不少钱吧?”
  钱淑兰朝孙大琴道,“你先回去吧。我跟你舅妈唠唠嗑,一会儿就回去。”
  孙大琴点头应了。
  钱淑兰又有些不放心孙大琴的粗心大意,补充一句,“你当心着点,可别滑倒了。”
  “是,娘。”
  等人走了,钱淑兰小声凑过来,“这东西是我老早藏的。那会子不是担心大伙儿把铁锅都收走了吗?我就寻思将来买恐怕不容易,所以就提前买了几张。有备无患嘛!”
  张招娣朝她竖了个大拇指,“淑兰,还是你有先见之明。”
  自从张招娣嫁给钱维汉,就不再叫钱淑兰姐了,而是直接叫淑兰。
  她从炕上滑下来,到床头柜上拿钱盒数钱。
  钱淑兰忙拦住了她,“嫂子,你就是太见外了。我送给大哥家的,还有什么好说的?”
  虽然钱淑兰分家也有一段日子了,可钱淑兰一直没送锅过来,就是担心新家会有人时常光顾,到时候被人看到了不好。
  张招娣见她不要,想着等她走的时候,拿些回礼给她。
  钱淑兰补充一句,“我跟你说啊,这锅是我买得不多,你可不能说出去。到时候让我难做人。”
  张招娣笑呵呵地应了。
  跟她唠了一会儿嗑,钱淑兰从钱家出来。因为隔壁就是钱明华家。不可避免的就走到他家门口。
  郑小花站在他家门口,瞅着她手里抱着两罐麦乳精,嫉妒得眼圈都红了。
  钱淑兰挑衅地朝她挑了挑下巴,郑小花气得把门甩上,发出好大一声响。
  钱淑兰摸摸自己的下巴,暗自拍了一下自己,“好像有点太幼稚了哈!”
  而那边,郑小花气鼓鼓地朝院子里正在磨刀的钱明华道,“你瞅瞅你那继母,真不是个好东西。有麦乳精不知道送给我们,却送给你小姑。刚才你小姑从咱家门口经过还故意斜着眼看我呢。”
  钱明华头也不抬,凉凉道,“这不都是你作的嘛!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郑小花气得直跺脚。能别提这事了吗?她早就已经悔得肠子都要青了,怎么总是来戳她的心窝子。
  钱明华突然磨刀的动作一顿,“你刚刚说小姑来了?”
  “是啊。”
  然后一阵风过,刚才还蹲在水缸旁边磨刀的人已经跑没影了。
  钱明华大步跑了过去,紧赶慢赶还是追上了钱淑兰。
  “小姑,你等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