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顺昌皇帝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张着嘴却再也说不出话来,一颗豆大的泪水从他的眼中滑落,在那滴泪落下之时,他也撒手归天而去。
  他的眼睛还是大大的睁着,显出对人世无尽的留恋!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70章乱京(五)
  第470章乱京(五)
  尉迟义逃离京城之前,还是差人给尉迟俭送去了一封信,让他和尉迟礼也赶紧离开京城。
  尉迟俭接到尉迟义的信时,正在为傅太医的被查而感到疑惑。傅太医有一个徒弟,在尹凯将傅太医带走之时,这个徒弟正好去上了茅房,因此也躲过了一劫。看到尹凯那些人将傅太医押走之后,他马上跑到了尉迟王府,向尉迟俭禀告,希望能够借助着尉迟俭的手段,将自己的师傅救出来。
  开始的时候,尉迟俭只是觉得奇怪,不明白巡城司的人抓走傅太医作什么,毕竟巡城司的人是属于尹凯的手下,如果尹凯虽然被撤了职,但是那些人还是他的人。
  直到他接到了尉迟义的传书,这才豁然明了,再不多言,连钱财之物都没有带,与尉迟礼打马出了京城,赶往了京城西郊的杏花镇。
  如今,对于他们来说,有兵才会有权,有兵也才会有命。
  在杏花镇,尉迟家的三兄弟聚到了一起,三个人都有些忐忑,便是任尉迟俭这么聪明的人,也没有想到尹凯会和顺昌皇帝会行此险招。
  只是这一夜到底会发生什么,三个人谁也不知道,一切只能单凭着猜测而已。
  等到天亮的时候,才有一只城中飞来的信鸽将消息带来,这只信鸽原本就是尉迟俭平时与城郊三军进行联络的工具,到这时,他们才知道昨天晚上京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与此同时,被尉迟义打发出去的斥候探马也回报,说是京城四面的城门都紧闭,城墙上官兵列阵齐出,分明是一种大敌当前的临战状态。
  顺昌皇帝驾崩的消息,尹凯原本想要严密封锁,但是他却也知道这个皇宫中,有不少的宫娥太监、嫔妃贵人,都是尉迟家的眼线,果不其然,天还没有亮起来,就有许多的大臣排在宫门之外,以拜谒顺昌皇帝。
  到这个时候,尹凯已然知道无法再行隐瞒,只怕越是隐瞒,也便越是有鬼,所以还不如如实地在朝堂上,将昨天夜里所发生的一切公之于众。
  当然,在尹凯说来,尉迟三兄弟离开京城,就是畏罪潜逃,好在他手里也有一桩王牌,那便是丽妃娘娘枪击顺昌皇帝的事情,是很多人都看到的,容不得别人作假。
  不过,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尹凯一面主持着朝臣们会商立谁为皇的事情,一面令人向天下公布尉迟家的罪行,将尉迟三兄弟定为国贼,下达海捕文书,以追捕逆贼尉迟三兄弟。
  谁都知道,在尹凯主持下所公布的尉迟家的罪行,也只在京城里传达,根本就出不得京去。他们更是知道,尉迟三兄弟逃离京城,那也便意味着开封将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毕竟,尉迟义可是手握重兵的北地元帅,而尉迟俭又是大楚国名正言顺的宰相。反倒是尹凯,却名不正,言不顺,他已然被顺昌皇帝撤了职。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尹凯才是逆贼,只是如今在京城中,只有尹凯的三军,人们不得不低头。
  对于立谁为皇帝之事,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原来的废太子赵举,也是宣德皇帝的儿子,是顺昌皇帝的弟弟,除了他之外,再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
  赵举虽然被顺昌皇帝封为了济南王,但是因为并没有成年,如今才十三岁,所以也没有去他的封地,而是留在京中的府邸慢慢长大。
  相对来说,是因为有尉迟俭的保护,赵举才没有被顺昌皇帝杀害。赵举是尉迟温所生的儿子,他对尉迟家的几个舅舅的关系,反而要亲密很多,毕竟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又哪里懂得什么家国恩仇呢?
  虽然尹凯并不希望立赵举为帝,但是他根本没有选择,想一想当初若是郑王还在的话,或许立郑王要比立济南王要强了许多,也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吧!
  便这样,赵举被推上了帝位,年号为庆隆。
  可是这个小孩子刚刚坐在皇位上,首先的一个问题竟然是:“我三舅怎么不在?”
  这一句话,令尹凯与众位朝官都尴尬万分。
  尽管尹凯苦口婆心地告诉着新任的庆隆皇帝,尉迟俭是如何得祸国殃民,尉迟智又是怎么样的祸乱宫廷,但是这些对于年幼的赵举来说,都是似懂非懂,也许在他的心目中,尹凯才不是好人吧!
  得知了京城中所发生的一切之后,尉迟三兄弟开始了他的反击。
  尉迟俭以他当朝宰相的名义布告天下,说尹凯因为对顺昌皇帝不满,所以才害死了顺昌皇帝,而扶持弱小的废太子上位,他才是大楚朝真正的奸臣。
  当然,尉迟俭的话说得有鼻子有眼,毕竟在此前,尹凯便因为调戏丽妃娘娘而得到了顺昌皇帝的重惩。正是因为他的怀恨在心,所以才会把丽妃尉迟智拉出来充当杀害顺昌皇帝的凶手。
  尉迟俭的布告倒也合情合理,虽然传不到京城中,但是却已然遍及到大楚朝的各地,天下人知道尹凯是谋逆的,要比知道尉迟兄弟为谋逆的人,多了许多。
  在大造声势的同时,尉迟义也调集北地二十万大军南下,与京西的十万禁军会合一处,对京城采取了围困的措施。
  尉迟义倒是很想与尹凯在开封城下大战一场,奈何尹凯也很有军事头脑,知道自己的兵少,又要防内,又要守备防外,所以并不出战,只等着尉迟义攻城。
  就好像是心有灵犀一般,两个支军队隔着一座城墙,互相对峙着,谁也不发动进攻。
  但是局势却是异常得紧张,尹凯心力憔悴不说,便是尉迟义也何尝不是这般得难受。
  鹰眼组织从各地传来了不好的消息,首先是契丹人在知道了大楚国内乱之后,又有了南侵之心,他们已经派出了二十万大军赶往燕京而来,若不是此时身为南院大王的齐增极力反对,或许此时已然挥兵南下了。谁也说不好,如果尉迟义的北地军队在京城久拖不决,契丹人不会撕毁当初的协议,再度南下以报大名城下之仇。
  而北汉方面,上一次失去潞州,吃了一个大亏,也有乘机出兵收复潞州的打算,若是两路一起过来之时,便是他尉迟义有再大的能耐,只怕也会无力回天了。
  如今之时,怎么样能够最快的解决掉京城的危机,少些生灵涂塌呢?
  许八郎也正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471章换天(一)
  第471章换天(一)
  对于大楚京城的乱局,许八郎原本是置身度外的,但是此时却被困在城中,想要回太平寨也不可能,唯一的选择只能等到尹凯和尉迟义交战完毕。
  但是,许八郎也知道,如今无论是尹凯也好,还是尉迟义也好,都承受着无比的压力,尤其是尹凯,虽然手里有十万大军,而且京中的粮草也足够他守城一年有余,但是,对于京城里的控制来说,却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京城里有百万人口,十万大军与这百万人相比,也不过是一个零头而已。更何况这一百万人中,又有多少是尉迟世家的余党呢?有的时候,就是防不胜防。
  在城外,尹凯还没有与尉迟义有过一次交战,但是却在城里,扑灭了不下十次的叛乱。
  许八郎看着尹凯一日日的消瘦下来,心里也替他着急,在与张玉龙和张玉彪商议之后,尤其是张玉彪,虽然年青,主意却是最多的,他向许八郎建议着,也许可以通过他的关系,让尹凯和尉迟义直接谈判,以达成双方的妥协。
  “姐夫,你是尹凯的座上宾,当初若不是你替他出的主意,他也不会落到如今这样进退两难的地步!”张玉彪十分同情地对着许八郎道。
  许八郎看着自己的这个内弟,总觉得他的目光有些闪烁,这令他想到了什么,没有理会他的话,反而问道:“玉彪,你老实告诉我,当初尹凯准备对尉迟王府一网打尽,但是尉迟三兄弟还是在当晚就跑脱了,是不是你向尉迟义透露了消息?”
  张玉彪尴尬万分,嗫嚅了半晌,只得红着脸点头承认:“你是知道的,他是我的师兄,我总不能看着他见死不救,那天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在送他出去的时候,跟他说,要他赶紧出城,他问我原因,我也没有讲,就跑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