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说到这里程伯绍眉眼间都是喜色,“我爱人做出了大的贡献,现在户口已经转为城镇的了,所以,现在我还是暂时不调了。”
  原来他担心樊香身体吃不消,怕有一天又会接到她晕倒的消息,才想着能带动家属为好,现在一家都转为城镇户口,樊香可以不用进行重体力劳动就有了粮食吃,他的忧心也放下许多,自然不用急着调动。
  这样的一个人,要能力有能力,要相貌有相貌,要品行有品行,为什么不是他的女婿呢?真是多看一会儿就生气。
  不过程伯绍这个得力干将不走,周院长还是放下了心,没好气挥挥手,“走吧走吧!再写信问问你老婆要不要孩子拜老夏为师。”原来怎么没见过他这么听老婆的话呢。
  知道周院长嘴硬心软,程伯伯绍不以为意告辞走了,嘴角都快裂到耳边了,恨不得见到一个人就说我爱人很厉害,做出了大贡献,现在全家户口都转为城镇的了。
  他决定,现在就回去写信,等他问清楚了夏眠情况,再写一张问问樊香要不要让女儿拜师。至于打乒乓球,要写信了谁还管乒乓球呢。
  那几个先去打球的人等了半天不见两人过去,有人说:“这两人怎么这么慢?”
  “嘿嘿,你没看小周那眼光,都要粘在程工身上了,不会两人脱离大部队,去进行二人活动了吧?”
  “别乱说,程工可不是那样的人。”
  “别乱说?没有撬不起的墙角,就看人努力不努力。小周她爸是院长,她本人条件也在那摆着呢,由不得人不动心啊。”
  被旁边的人一拉,这人看到一边彭光铁青的脸,讪讪道:“我这只是胡咧咧,大家不要当真,他们估计是有事耽搁了。”
  彭光“啪”放下手中的拍,“你们打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走出来半天,他才恍惚地想,为什么周海燕只能看到程伯绍,不把目光给他一点呢?
  樊香自然不知道远在因为她的信发生的这一场纠葛。几天了,她晾的纳鞋底布已经干透,因为吸了浆糊变得硬梆梆的,比一般布厚实许多。
  樊香揭掉之后按照尺寸裁好,一层层垒在一起,垒到比一手指还要厚才停下,纫上针,用线把这些布简单钉在一起。
  老罗脚背上拱,鞋面必需要做得比一般人的厚才能让他穿着舒服。鞋底倒无所谓,比正常的尺寸稍宽松些许就好。
  古诗里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好多以此诗说明母亲缝衣的不易,其实樊香穿越过来之后才发现,比起做衣,做鞋才是更要辛苦许多的事。
  如果是单衣,一天她用针也能做几件,可是鞋子,手快的人没有两三个星期也是做不好的,主要就在于鞋底太难做了。太薄鞋底硌脚,所以能穿的鞋底薄的也有近一个成人手指的厚度,鞋底厚的就像她要做的这双。
  樊香这才知道,为什么有纳鞋不用锥子——真(针)行这句俗语了。这么厚的鞋底,最大号的缝衣针也是根本扎不透的,用力过猛的话,针会断进里面。
  所以,做鞋就要先用锥子把鞋底扎个小洞出来,再用针从洞里穿过去,鞋底上这一针才算完成。一针连一针,大针脚鞋底布易开,要小针脚才能把鞋底纳结实,是十分辛苦的事。
  正是为此,樊香知道这里怎么做手工鞋后,除了完成了一双给花朵儿换积分外,几个孩子的鞋全是买的。
  这一次,她不得不亲自动手了,好在她让陈正雷送来了做鞋的工具,比起她完全用手工,方便太多了。
  即使这样,她也用了一周多时间,才把两双鞋底做好,鞋面原来也已做好,在偏外侧的位置开一个一寸长的口子,把松紧带布垫在了下面,以保持鞋面有弹性。
  余下的就是绱鞋的工作了,这是最考验一个人做鞋水平的地方。围着鞋底一圈要包一层边,这样从外面看才不是一层层的布,而是一个整体。这层边要和鞋面一样被绱在一起。
  又花了三天时间,樊香把两双鞋全做好后送去给了王婧,却在王婧邀请她一起去看老罗时拒绝了。
  她与老罗并不熟悉,哪怕他原来是个大领导,现在不过是被监看着劳动改造的人,太过殷勤只会惹人怀疑。现在做好她鞋匠及裁缝的工作就好,有王婧两口在,这就是个沟通的桥梁。
  并且,她对自己做的鞋也有信心,穿过她做的鞋,基本都不会愿意再穿其他的鞋,说不定之后还会与老罗有交集。
  种下的花菇也长了出来,樊香采摘了一些,架轻就熟走完程序装进了玻璃管内塞好,准备培育菌种。
  也许真是与蘑菇有缘,花菇的菌种一次培育成功,但木耳的菌种却失败了,变成了脓水。把花菇菌种种下,又一次找花朵儿换了木耳,一一按照流程做好放进玻璃管内。
  正在想要不要去找严主任汇报下工作,这天早晨,樊香还没出门,樊强手提着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化肥袋子过来了。
  樊妈妈看到儿子有些心疼,“一大早你怎么过来的?”
  “我记得二姐喜欢吃槐花,就想着带过来些。”他把袋子放在了地上。
  槐花,从原主记忆里知道很香,樊香却还没吃过。她打开袋子,清香扑鼻而来,香味不像桂花那么浓郁,要清甜一些,却比桂花更好闻,忍不住深吸了一口,
  “怎么这么多?”樊强拿来的快一袋子了,这么小的碎花,得摘多久才能摘这么多啊。
  “反正都是野生的,谁手快谁摘得多。二姐你又爱吃。”樊强没说他是攀到树上摘的,摘一个树枝上比较密集的花时,差一点掉下来。
  “这么早你还没吃饭吧,我们现在就吃鸡蛋炒槐花。”樊香掏出一些槐花淘洗了下,把两个鸡蛋搅碎拌在一起,等锅里油热了倒了进去。
  刺啦一声,很快那股香味就传了出来,程爱军闻到香味自然醒了,穿上衣服揉揉睡眼,捂着小肚子出来,“妈,菜真香,什么时候能好啊,我饿得能吃下一只鸡。”
  “洗手洗脸后就可以了。”
  鸡蛋和槐花熟得都快,樊香把菜锅端上来,又多馏了两只馒头,“来,强子一块吃饭吧。”
  早上他们原来做的是清炒花菇,现在又加一个菜,樊强不由笑,“姐,你们这生活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了啊,一大早就有两个菜。”
  “有老人有孩子,不吃好点怎么行?”几人坐好,樊香夹了一口槐花,鸡蛋的嫩香,槐花的清香,加在一起不只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美妙的滋味在口腔里爆炸开,樊香眯上了眼睛,这就是幸福的感觉啊。
  太香了,和肉片炒蘑菇是不同的感觉。想到初来时一个干巴巴的鸡蛋就让她觉得美味,樊香想,自己真是见识太少了,她还要更努力,以便吃到更多的美食。
  “这滋味真是绝了,光槐花没有这么香,是和鸡蛋混在一起炒才能这么好吃。我主要想着槐花放久了怕柴,不然再多摘些给你。”
  樊香突然萌发一个念头,“我们一起回去摘槐花吧!”这么好吃的东西自然得多准备些,不然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晚了说不定就没了。
  “你还上班呢,这样不好吧?”
  李新玲根本不管她,反正里面是按件计酬的,和她说一声,她一天不去也没什么。
  樊香下定决心,却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们只顾说槐花,你没看这个花菇,这是我新培育出的一个菌种,正好要给严主任汇报后拿回东方红大队让他们种。”
  “你让我养的蘑菇,差不多天天吃,虽然觉得这个比蘑菇更好吃,倒没注意细看。”
  大家把槐花一抢而光,连平时都爱吃的蘑菇也放后面了。最后一小团菜大家谦让给了程爱军。他口里塞得满满的,“妈妈,我回头还要吃槐花。”
  这么说好后,樊香对樊强说,“你等着我,我去请个假,找严主任汇报后就回来,我们一起回去,骑着自行车要快得多。”
  樊妈妈看看儿子,看看女儿的家里,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樊香不知道妈妈的想法,她觉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汇报的下属会更得上司的信任与器重。
  等几个孩子都走后,她带上花菇去找了严主任,“严主任,我向您来汇报工作了。”
  这么短的时间,严主任并不认为樊香有什么进展,这次来找他,八成是有什么困难是她解决不了来求助的,“樊香同志,有什么困难你只管说,你要做的事,是我们的重点项目,县里全力支持你搞攻关。”
  第55章
  严主任踌躇满志, 东方红大队的蘑菇种植成功后,他已在全县推广了这一技术,并准备向省里汇报这一农业上的重大胜利。
  所以,即使樊香没有什么新进展,只这一个,已值得大力表扬。
  樊香把盖着花菇的布扯下,“木耳我还在培育中, 目前进展不大,但意外之下又培育成功了一个花菇, 这个花菇比蘑菇好的是质地更坚韧一些, 晒干后也不影响味道,比蘑菇好运输及存放。”
  严主任上前拿起了一个樊香所说的花菇。它呈淡褐色, 头部肥厚,裂开的地方里面是白色的,用力捏下, 被捏的部位下陷一些,但松开手后它就又恢复了原状。
  “樊香同志,你可是我们清水县的大功臣啊!”严主任热情地端了茶给樊香, 连请她坐下都忘了。
  虽然蘑菇很好, 但它不耐存放, 并且很娇嫩, 手稍稍用力就会碎。所以也很难运输出去,只能就近消化。
  但花菇真像樊香说的,优点比蘑菇大多了, 这样的话,清水县发展花菇种植后对外输送,可以换回很多清水县需要的工业品。
  他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几圈后停了下来,两眼目光炯炯像会发光似的,“樊香同志,我觉得应该向省里汇报这个事情,并把你的先进事迹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你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年代不讲索取,只讲奉献。樊香等他说完,这才道:“严主任,这都是领袖思想给我的启示,是领袖光辉照耀的结果,我也想把这项技术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所以我想写本蘑菇及花菇人工种植之类的书,让大家可以方便学习。”
  如果樊香写的书出版后,这就不单单是农业战线的一次胜利,更是清水县革命文化领域的成功。严主任理解了杨主任原来知道消息后忙向他汇报的心情,他现在也是这样,恨不得早点向上级汇报。
  另一方面,他庆幸自己当时灵机一动对樊香的投入,不是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她能这么快又研究出一种菌种的培育方法吗?
  据说樊香没上过几年课,是个半文盲,严主任以为他明白了樊香意思,很痛快地说:“樊香同志,我无条件支持你的行为,你需要什么帮助?是写文字材料的助手吗?我让洪秘书给你帮忙怎么样,你们也熟悉,他能配合好你完成这个工作。”
  樊香发现严主任理解错了她的意思,“不是,我是想着借个相机,拍下从开始做培养基到蘑菇种植成功的过程,文字配上图片会让人更容易理解。当然,我不会用相机,让让人教教我最好。”
  严主任犹豫下,叫来了小顾,“你去让宣传部的仇部长过来一趟。”
  仇部长很快过来了,他个子高高的,脸有些长,过来后问:“严主任,您找我?”
  “仇部长,这是樊香,想必你们也都认识,我就不再介绍了。”上一次报告会,具体办事的是洪秘书,主抓这项工作的可是仇部长,樊香当然认识他。
  两人互相点头示意。
  “樊香同志不但学习领袖思想是先进,在领袖思想的指引下,在农业战线上也做出不小贡献。自发现了蘑菇的种植技术后,又成功了攻克了花菇的人工种植技术。现在她准备出一本书,想着借一个相机拍蘑菇培育到生长的全过程,你们那里能否挪出来一个相机?”
  仇部长觉得他理解了严主任的意思,这样的事怎么能没有他们宣传部的介入呢?
  “樊香同志,我想拍照片时不但要拍蘑菇的培育过程,最好把你怎么做的手法也拍摄进去,这样学习的人也会理解得更快,你说呢?”
  樊香听严主任说话才发现自己考虑得不周到,她借个相机也只是想着不麻烦别人,但没考虑到人家的参与度。
  如果不是严主任雷厉风行给她提供了条件,她为了生活得多奋斗一段时间,人家又不是昧她的功,只是找个人拍照而已,还是为她提供方便。她又不想从政,把功劳分润人一些不是什么坏事,就当是人家的指导费了。
  “还是仇部长考虑得周全,我原来只是想着我都是晚上才进行培育工作,这时候大家应该休息了。如果不麻烦人的话,当然是有人来拍些照片更好。”
  仇部长微微激动,“怎么会叫麻烦人呢,我们可是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干部的责任。”
  既然都是分人功劳,还不如分给熟人,“刚才严主任还提了洪秘书,不知道让他帮着拍照行不行?如果我有文字表达上的问题,正好也能让洪秘书把把关。”
  “这没问题。”严主任一口答应了。
  仇部长本来想提一个自己人帮樊香的,严主任答应了只得作罢。心里觉得洪亮这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搭上了樊香,直接从公社里到了县里获得严主任重视不说,现在又能去做这个明显送功劳的事。
  严主任让小顾去叫了洪秘书,洪亮过来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等知道事情原因后真恨不得叫樊香两声万岁,不过这是领袖他老人家的专用称呼,他心里感谢,口头上还是不要给樊香添麻烦了。
  “樊香同志,你到时只管吩咐,我完全配合你的行动,随时待命听指挥。”心里庆幸当时对樊香态度还不错,而他自己来了县城后又学了摄影,这个工作才能落到他头上。
  严主任提了一个要求,“樊香同志,知道你个人爱好裁缝工作,但现在你要做的事十分重要,党需要你,人民更需要你,你能不能暂时牺牲一下,关系还挂在裁缝社,在写书这段时间专门写书,然后再回去工作也不迟。你以为呢?”
  樊香有些犹豫,她这段时间是挺紧迫的,一件事接一件事要去做,在裁缝社的工作虽然与她喜欢的服装设计有关,但现在衣服基本类同,其实都是在做重复劳动。
  如果不是为了挣钱,去做的意义也不大了。看出她的犹豫,洪亮偷偷在上前在严主任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严主任露出恍然的神色,“当然,裁缝社是按件计费,你为了党和人民做出了牺牲,组织上也会考虑你的生活问题。在你写书这段时间,就按每天1.5元给你发生活补助好吗?”
  按陈晓芬的说法,裁缝一个月多了也就挣40多元钱,现在一天1.5元,基本和那里收入持平,这下,樊香什么顾虑也没有了,也没好意思说她书已写得差不多,和洪秘书约好时间在她住的小院见之后告辞走人。
  回家的时候看到妈妈听着收音机在织毛衣,弟弟樊强正摇着辘轳从井里打水,打上来一桶后拎起来倒进了厨房的水缸里。
  “姐,你这房子我最相中两点,一是有水井,二是有电灯。”
  樊香想到一件事,“强子,搬来的时候忘了,你把家里那头猪带回去呗,这里喂个猪也没多大地方。现在我们又不攒粪,这一段把它拴在厕所里,它到处拉,上次爱军上厕所差点一脚踩在猪粪上摔倒。”
  樊香早就不想养猪了,它随处大小便,实在是太脏了,特别是夏天,又脏又臭,会引来一大群一大群的苍蝇,还是绿头的那种居多。
  “可是带回去我也没多余东西喂它,现在小还行,把玉米杆打碎,掺着红薯渣、干草勉强还可以,等稍大些,它吃得会越来越多,我可没东西能喂。”
  樊强很是为难,他不是不想帮姐姐,可猪吃得太多了,人还吃不饱,不是为了攒粪,为了卖猪后奖励的那些东西,谁愿意养猪呢,也没东西可喂。
  樊香拍了拍脑袋,“我都忘了,我给人家做衣服,找他买了一大袋便宜的麸子掺糠我还没带回来,我现在去拿,给你带回去喂猪吧。回头吃的不够了我再想办法。”
  樊香出来先去找了李新玲请过假,然后才找了个无人的地方,从花朵儿那里换来一麻袋的猪饲料,才花了10个积分,这种饲料看起来就像麸子和糠的混合体,在东方红大队时她已喂过猪,效果还挺不错。
  把麻袋在自行车后座外侧捆好,她带着回了小院,“你看这一个麻袋可以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