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今天杂志社不忙么?”
许昀嘴上关心着,心里却想着待会儿回屋还是先把画稿收好,别叫许父看见了。
虽然许父不一定会斥责许昀,但《蜀山》到底是罗家和压着不往外发的作品,又是罗瑜新跟他关系好才拿给他看的,可不能辜负瑜新的信任,叫除了他们之外的人看见。
哪怕是他爸也不行。
只是,他爸最近都特别忙,每天他都睡下了才听见许父进家门的声音,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许父正在看报纸,闻言点了点头道
“嗯,最近在学校怎么样?”
许昀抽出椅子坐下,面上一派沉稳的模样,
“都挺好的,上次月考也考的不错。”
许昀嘴里的“考的不错”,就意味着又考了年级第一,毕竟许父对许昀的要求一向很高,哪怕只是年级第二也算是退步。
“爸,你明天忙么?”
许昀怀揣着小心思问道。
明天瑜新可是要来家里住的啊。
许父翻过一页报纸,
“应该吧,这可说不准,不过多半回来的时候又到黑夜了,对了,咱们明天晚上是要吃煎鱼么,给我留鱼头那截儿行么。”
他刚刚回来看见厨房里有正在腌的鱼,所以有这么一说。
许妈妈把粥都舀好,放在各自面前,
“当然行,家里就你一个人爱吃鱼头,没人跟你抢。”
许父点了点头,放下报纸,端起许妈妈舀的白粥吃了起来。
许昀听到这个答案,心里放下大半,于是也夹了一筷子菜拌在粥里吃。
饭后,许昀帮着收拾了碗筷,便回到自个屋里头,因着许父今天回来的早,许昀也没敢再光明正大的画插画,一晚上便抱着书读了。
第二天放学,罗瑜新跟着许昀回了家留宿。两个孩子关系好,常常在对方家里留宿,而许昀平时又是个没朋友的,好不容易出来个罗瑜新,对于罗瑜新的到来,许妈妈自然很是欢迎。
两人都是聪明勤奋的,一回了家自然是先把功课做完。
等功课完成了,便有心思翻看许昀昨天画的画稿了。
罗瑜新拿着许昀画了大半的“顾紫元宵夜一见钟情”啧啧称奇,
“这画的可太好了,背景模糊却点明了了繁华热闹,反而更显二人对视一刹的寂静无声,心灵相通!”
罗瑜新仔细端详了半天,指着紫苑的眼睛道,
“就是这眼睛还不够传神,不知世事有了,却差了一点从此沉迷的味道。”
许昀点着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只可惜我不知道该怎么改――”
罗瑜新也皱着眉头翻开卫华的画像,仔细研究。
“怎么改才能把少女的情窦初开画出来呢?”
正当两个少年冥思苦想时,一道声音却突然出现在身后,
“这儿眼睛再画圆点看看。”
许罗两个少年顿时一惊,许昀更是顾不得回头就要先把稿子塞进抽屉里藏起来。
罗瑜新回头,只见许父正无奈的看着两个孩子做徒劳功夫,面上却未见愠色。
许昀连忙开口,想把话题叉过去,
“爸爸,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我们作业写完了才画一会画的。”
许父却不顺着儿子的话走,指了指被许昀塞在抽屉里露了个角的纸,
“试一试把眼睛画圆一点,长度不变,眼睛里不要黑漆漆一片,画出对方的倒影试试。”
见许父这样指点自己了,许昀和罗瑜新对视一眼,便把几张画稿拿了出来,只是刚才收的太急,纸张已经有了折痕。
许昀低声问,心下不住懊悔自己的莽撞,
“爸,你多会儿进来的?我们都没听见声音…”
无论是罗妈妈还是许妈妈,都只会送一次吃的进来,还往往在他们刚坐下写作业的时候,而许父和罗家和因为工作的原因都回家较晚,平时也一般不进儿子的屋子,许罗二人自然平时也就不锁门。
毕竟家里就这么两个人,锁了门,万一家长突然要进来,岂不是要起疑。
当然,平时他们还是很警醒的,看《蜀山》的时候外头都是包着别的书的皮的,画稿因为打着“切磋画技、学习温作家”的名头才敢拿出来,但平时也是故作镇定没叫两个妈妈起疑,只今天突然被许父逮了个正着,一时慌乱才做了这么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
许父看着两个少年惴惴,心下暗笑。
他早就进来了。
今天下班早,一回家正好撞上许妈妈要给两个孩子送吃的喝的,想着自家儿子好不容易有个朋友,自己又难得下班早,许父也就来慰问一下。
谁知敲了半天门,屋里两个孩子也没应声,许父以为两个孩子学习入了迷,便不请而入,谁知一进门,就见两个孩子正拿着张纸沉思。
许父上前一看,只见一男一女正对视,想必是一对爱侣。
许父倒没有因此就立即出声斥责两个孩子,毕竟许父也是从年少时期走来的,当然明白情有可原。而且看笔触像是自家儿子的作品,人物面容显见是模仿了红星杂志近来的封面,总体而言,有所长进。
许父暗自点头。
但令许父挑眉的是,画中无论男女,都穿着古时的衣裳。而更令许父吃惊的是,画中男人竟然梳着道士发髻。
这……
许父倒不生气这副画,只是觉着惊奇。
不生气是因为许父见得多见得广,而且作家和编辑本该有着丰富的创作思想和新奇点子,却因着十年浩劫而不得不全压在心底,十年之后,曾经的灵气已经散了大半,现下一时半会儿叫他们写个新奇文章也是写不出来的。
更何况,许父消息灵通,已经隐隐得知上头今年要有所动作,最近忙着也是因为这事儿,如今办好了,这两天才闲了下来。
惊奇则是因为这画看着只是一副小儿女的图,实则却隐隐表达了对于世俗的反抗和挑战。
梳了发髻的道士不能娶妻生子,却偏偏要让他跟一个女子一见钟情,不是反抗世俗又是什么?
更要紧的是,这样一个题材在现在,可算得上是头一个了。
许父相信这画是许昀画的,却不相信这内容是眼前这两个半大不大、未经世事的少年能想的出来的。
在十年浩劫,文化断层之后,什么时候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作家――
许父眯了眯眼,随即对两个少年缓缓、缓缓的,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
日转星移,很快就到了八月下旬。
这天,温向平一家背着一个大包裹,跟苏承祖老俩告了别,便跟江家五口一起坐上了前往沽市的火车。
两家人的位子自然是连在一起的。
火车上的人不算多,却也不算空荡,火车里弥漫着一股各种吃食汗味夹杂着火车特有的味道,并不算好闻。
但好在一行九个人都没有不适应。
大包裹里头,温家一家四口,各自有各自随身带的东西。
甜宝的是之前过生日时温向平给她买的连环画和花头绳,还有一个巴掌大的木头打磨的小姑娘,甜宝平时宝贝的紧,一口一个“妹妹”的叫,还叫妈妈和姥姥帮忙做了小衣裳,连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才行。
温朝阳和温向平不约而同装了几本书,好在火车上打发时间,毕竟要坐两天多。
苏玉秀就带了个毛线团和几根针,打算在火车上把甜宝冬天的毛衣打出来。
江家,李芝龄和江河清不时谈着话,或看着窗外飞速后移的景色。
但漫漫长途,书总有不想看的时候,话也总有不想聊的时候,疲倦更是来的长久。
于是,温向平便给几个被长途旅行折腾的不行的孩子讲各种各样的新奇故事,也算是让几个孩子重新又有了精神,剩下的一天车程便很快就在故事中过去了。
第56章
温向平一行人到的时候, 正是上午十点左右。
一出站,就看见罗家和举着个牌子站在出站口, 牌子上既没有写“温向平”也没有写“温知秋”, 而是写了“罗家和”, 毕竟凭着《纽扣》和《大惠山》,如今在沽市,温知秋这个名字可算是广为人知了。
罗家和旁边还站着个年级相仿的男人,看起来是和罗家和一起的。
想必就是那个刘组长了。
温向平想。
在得知温向平要来沽市以后,罗家和和杨主编都分别给他来了信询问他到沽市的日期,温向平想着在沽市人生地不熟, 还是有个熟人带路的好。
但是也不能一个拒绝一个答应,毕竟红星杂志是他的东家, 杨主编是东家的一把手, 温向平也不能下人家面子, 于是就都回了信,当然, 在给罗家和的回信中,提到了杨主编来信的事。
因此, 罗家和便不意外的和刘组长一同站在这儿等着接人。
罗家和眼尖, 一眼看见温向平拖家带口的从人群中挤过来,连忙接上前去。
见了温向平一行人, 罗家和还没开口, 旁边的中年男人已经抢过了话头,
“哎呀,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温作家吧,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我是红星杂志的编辑刘和,久仰久仰哪――”
说着伸出手就要跟温向平握手。
倒不是刘主任认识温向平,只不过这一行九人中,江河清一看就是个莽夫,两个女人和几个小娃更不可能,剩下的就只有疲倦不掩书卷气的温向平了。
温向平一手背着包裹一手牵着甜宝,实在腾不出手来,于是笑了笑略表歉意。
刘主任讪讪的收回了手。
罗家和心里暗暗摇了摇头,只伸出了手要帮着提行李,
“坐了两天车,可累了吧。”
确实很累,整整两天都被禁锢在小小的座椅上,不说五个孩子,就是江河清这样的壮汉也受不了,温向平就更是腰酸背痛了。
温向平推辞道,
“不用了,我们随身就带了这一件儿,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