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传看之后,德方态度明显软化了几分。
  厂长赶紧又把翻译叫来,跟外方解释,说这就是之前他们给另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加工的零部件,采用的就是东德标准。
  德国专家看过之后,让霍夫曼当代表跟厂长沟通。
  “这真的是你们在没有规范化生产线的情况下,纯手工制作的么?”
  厂长被高大的德国人盯着看,很有有压力,不禁心里也有点没了底,他赶紧看向跟他一起进来的杜大海,这零件是他们车间生产的,他应该心里最清楚啊。
  杜大海接收到厂长求救的眼神,立即坚定表态,干脆答道,“没错,就是我们的工人用半自动车床手工车出来的。”
  得到答复之后,霍夫曼连同身后的一众德国人都有些惊讶了。
  “能不能再多拿几个零件过来,我们看看。”
  杜大海听了翻译的话,没用厂长再吩咐,赶紧去隔壁的展示间里又取了十来个小零件过来。
  德国专家拿出随身带的测量小工具,一个个的都戴上眼镜,开始仔细测量起来。
  结果让他们很意外,也觉得不可思议,半自动车床能达到这样的加工水准么?太难以置信了。
  要知道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里程碑之一就是统一了标准。
  可即使公布了标准,仍不能保证在作业中的微小误差,尤其是在半自动化时代,在依赖人工的阶段,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精益求精的德国人对人工和手工技术极其不信赖,他们觉得人的因素是最不可控的,与人相比,机器的精准度更高,因为他们不会受到情绪和工作强度的影响而降低工作质量。
  因此德国人虽然不是第一个发明生产线的国家,但却是生产线应用最广泛,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次德方之所以会同意来机械加工厂考察,也是因为厂里夸大其词,声称组装了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先进的车床零部件生产线,而邮寄来的样品也是精度极高的,所以才引起了东德方面的重视。
  可谁知,到了现场一看,竟然被告知,精准度如此高的零配件,竟然是人工打造的。
  虽然和预期截然不同,但却从另一个方面引起了德方的兴趣。
  他们倒是有意看一看,这个加工厂到底是有怎样的一支优秀技工团队,竟能打造出这样堪比流水线产品的零部件
  因此他们暂时放弃了立即中断合作的想法,而是向机械加工厂提出要去生产车间参观。
  厂长一看外方态度有所缓和,哪敢不应承,这年头,要是外资合作谈不成,钱赚不到不说,再搞出点外交危机来,他可吃不了兜着走,之前也是太大意了,现在想想也真是后怕。
  本来今天的日程里也包括了参观加工车间,所以按照预定计划,杜大海把一队外宾领到了自己的车间。
  还没等进车间,只是从大门里往里面张望,德方专家就直摇头。
  确实是,大远一看就能发现,车间里的设备都很老旧了,甚至有些设备还是二战结束之后,从苏联运过来的老古董,而这些老古董里,就有苏联缴获德国兵工厂的车床,最后辗转到了这家机械加工厂里。
  外方专家还没等问情况,仅是看着加工设备就频频摇头,交头接耳。
  甚至队伍里有个穿风衣的金发专家直接说道,“不用看了,这群狡猾的中国人肯定又是在骗我们,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这么陈旧的设备,怎么可能加工出精密度如此高的零部件呢,我看八成是他们从日本进口来的零件,糊弄我们,想骗点投资罢了。”
  这话一出,外方的专家队伍立即乱了起来,大家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看看再走,另一派则表示要即刻走人,让机械厂方面下不来台,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这时候,颇有些威望的霍夫曼站出来说道。
  “诸位,既然已经到了门口,不妨进去看看,如果他们真的撒了谎,事实只会更加让他们难堪而已,我们又没有什么损失。”
  如此一说,大家都觉得有理,队伍便恢复了秩序,又安静整齐的往车间里走去。
  厂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看样子也知道他们这是在激烈争执,问那翻译,翻译离得远也能听到只言片语,说,“好像是觉得咱们骗他们,想这就走呢。”
  厂长听了,急得直跺脚,后来一看德国人又不走了,他忙又问翻译,翻译道,“好像是要进去看看真假。”
  厂长擦擦汗,德国人这翻来覆去的,给他也整的心里没了底,他拽过一旁的杜大海,焦躁的问,“老杜,你们车间的人到底行不行,这可真不是小事啊!要是搞砸了,咱们都得丢了饭碗!”
  杜大海却心若磐石,点点头道,“没事儿,厂长,你放心吧。”
  果然,德方专家一进车间,直接停留在了门口的那架车床旁边。
  顾朝晖正在按照厂里的要求,加工近期合资厂客户下的那批单,这批零件就是按照德国的高标准制作的,因为已经连着加工了半个多月了,所以他现在操作起来非常熟练。
  德国人进来的时候,他正专注工作,根本没注意到,等霍夫曼等人都站在他的跟前,开始戴上眼镜,近距离的观察他的加工手法之后,他才发现外宾已经来了。
  但顾朝晖没有受他们的影响,无论外宾怎么围着他旁观,议论,拿起他已经加工好的零件不断测量比对,他手里的工作都没有停。
  为了不被翻译听到,德国专家进入车间之后便从英语转成了德语。
  “天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不敢置信,他们国家竟然也有技术水平这么高超的机械加工工程师。”
  “是的,难以想象,而且这台机床已经如此老旧了,如果是在我们国家,恐怕早就被当做垃圾扔掉了。”
  “更神奇的是,我刚才测量了他半个小时之内加工的这三个零件的数据,竟然分毫不差,我可是在放大镜下测量的。”
  “也许这就是厂长所说的现代化生产线吧,虽然不是机械作业,但是这种手工的精准度和稳定性不比流水线作业低啊。”
  “主要是废料也非常少,你看他的废物篮,再看他现在加工的情况,应该都是经过详尽规划的,物尽其用,将废料值降到了最低,这点可是机械流水线无法做到的。”
  专家之间互相补充,讨论的非常起劲。
  厂长看到他们兴致盎然的样子,和之前的气愤恼怒已经截然不同,赶紧找翻译过来探听。
  可翻译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道,“厂长,他们现在说的是德语。”
  厂长刚想骂“废物”,可一想人家是他们请来的大学老师,也值得叹气作罢,然后找到杜大海说,“看样子好像还行啊,也不知道说的是啥,急死我了。”
  杜大海就笑了,然后上前拍了拍顾朝晖的肩膀,道,“小顾,你给外宾介绍介绍。”
  其实德国专家围着顾朝晖讨论的时候,他已经一字不落的都听见了,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要知道,他两辈子都加起来,这也是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而且还是技术水平远远领先于国内的东德专家。
  因此,能听到他们这样毫无保留的称赞,顾朝晖心里还是非常得意的。
  但他一直没说话,也是等着杜大海的示下,毕竟对方有意帮他,他就不如承了这个人情。
  既然让他现在介绍介绍,那顾朝晖就没什么好保留的了。
  他先是停下手里的活,抬头对外宾礼貌的笑了一下。
  然后一开口,便是很流利的德语问好。
  这让周围的德国专家集体愣了一下,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人,竟然会说德语!
  接着,顾朝晖更让他们意外,他一边操作车床,一边用专业的机械加工术语向他们讲解了加工的过程,中间还不时回答一下专家们的临时提问。
  通过沟通,专家不时频频点头,然后进一步发问,顾朝晖都耐心而细致的解释了。
  但是当他们问到一个技术要点的时候,顾朝晖微笑了一下,然后停下动作,用礼貌而不失气节的姿态说道,“对不起,各位,这部分属于我个人和我们厂的技术机密,未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向你们提供细节。”
  可这部分,正是专家们最感兴趣的,到底怎样才能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达到流水线的水平,这个节点才是关键啊。
  霍夫曼很欣赏他的技术水平,更欣赏他不卑不亢的态度,不禁对他很有好感,于是转身微笑着对厂长说道,“你们厂里培训了一位卓越的技术工程师啊。”
  他这句是说的英语,翻译赶紧就同声传译给了厂长,厂长见霍夫曼笑了,心里就有了底,又听他夸厂里的职工,更是跟着不住点头,道,“是,我们厂职工个顶个的这么棒!”
  然后霍夫曼又将顾朝晖说的,必须经过厂方同意才能传授技术机密的情况咨询了厂长。
  厂长哪知道有什么技术机密啊,但他不懂技术,却很有经济头脑。
  没有多说,他跟顾朝晖和杜大海瞬间碰了个眼神,就明白了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儿,然后他咳嗽了一嗓子,提了提精神,又打起了官腔,说道,“这个嘛,霍夫曼先生,你知道的,这个,只有达成合作之后,咱们才能共享技术层面的东西,否则的话,是不是,我觉得你应该也明白。”
  翻译精准的传达了厂长的意思,霍夫曼作为有话直说的德国人,表示有点没听明白。
  他要求翻译再说一遍。
  看着霍夫曼懵逼的表情,厂长直接对顾朝晖说,“小顾是吧?快,你给霍夫曼先生用德语翻译一下。”
  顾朝晖没迟疑,转头笑着对霍夫曼用德语说道,“厂长的意思是,只有合作才能进行技术合作,共享技术机密。”
  这霍夫曼才了然点头,然后对厂长伸出了右手,道,“可以的,合作的事儿,我们有了初步意向,下一步,我们想再参观一下厂里其他的车间,然后我们明天讨论细节。”
  厂长虽然微笑看着霍夫曼滴里嘟噜说了一堆,但他一句没懂,还得向顾朝晖求助。
  一听对方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之前眼看着要黄的合作,这又重现曙光,厂长喜出望外,握住霍夫曼的手摇了又摇。
  然后他又告诉杜大海,“告诉小顾,这几天不用上班了,就跟着外宾团队,当翻译。”
  杜大海却露出一副为难样,厂长赶紧问,“又咋的了,老杜?这小顾可是人才啊,你还不同意是咋的?”
  “不是,厂长,小顾他是临时工,人家还有别的工作呢,明天他来不了啊。”
  “啊?临时工?”厂长一听有点发蒙,敢情这么好的技工,还不是他们厂的,这要是让德国人知道了,合作还不得又黄汤啊。
  “那我不管,你跟他说去,一定要把工作做通,还有,你一会去财会提一千块钱,就说是这两天给小顾的劳务费,我就不信他不对钱动心。这事你必须办成哈!”
  厂长扔下这句话就去追外宾了。
  他跑出去了两步又折返回来,本想找到顾朝晖,拽上他一起走,可找了一圈没发现,杜大海看到厂长像没头苍蝇似的在车间乱转,赶紧提醒他,“小顾已经被德国专家领走了,他们在前边边走边说呢。”
  厂长也是忙晕了,这才一拍脑门,一溜烟的追了出去。
  他跑到车间外面,看到顾朝晖正陪着外国专家参观厂区。
  一群人边走边说,看起来相谈甚欢,德国人这几天没怎么捞着说母语,也是憋得够呛,如今终于碰到个能无障碍交流的外国人也是惊喜不已,从一开始的加工技术,说道合作初衷,最后又八卦了一番中国美食和筷子的使用秘诀。
  顾朝晖本就长得高大强健,而且气质出众,这时走在一众德国人中间,他的气场并没有被压下去,反而看起来还很和谐。
  厂长大老远看着他谈笑风生的样子,心道,这小子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得让杜大海想办法把他留住才行!
  等他再追上这一群人的时候,发现德国专家团队对他的态度已经大变样,甚至亲热的拍起了他的肩膀,喊起了“共产主义兄弟。”
  厂长高兴不已,对着顾朝晖连连点头,后来在接待饭桌上,还主动找他喝了一杯酒,连勉励带拉拢,道,“小顾,你好好干,工作上有啥要求尽管提!”
  面对这样的情形,顾朝晖却只是笑笑,没多说一句话,这反倒让厂长悬起了心。
  等接待到最后一天,把德国专家他们送上火车的时候,在临别之际,霍夫曼紧紧握住了顾朝晖的手,诚挚的邀请道,“小顾同志,欢迎你去我们厂里参观,也欢迎你去我家里做客,我很喜欢你这个小伙子,希望能和你成为朋友!”
  顾朝晖也握住他的胳膊,笑着答道,“我们已经是朋友了,霍夫曼先生!”
  “对啊,哈哈,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期待过段时间能在德国见到你。”
  霍夫曼说这句话的时候,转头看向了一边的厂长,看来是暗示他要让顾朝晖参加那批出国考察学习团。
  厂长不知道具体细节,但这次能顺利签下合作书,厂里能赚上德国马克,那顾朝晖是立下汗马功劳,这出国考察应该不是问题,他也没犹豫,马上点头应和道,“没问题,霍夫曼先生,希望下次我们德国再见。”
  顺利送走了东德的专家团队,厂长非常高兴,把顾朝晖和杜大海叫到办公室好顿褒奖。
  等说到过些日子的东德学习考察团的事儿,厂长豪气夸口,道,“这个事儿,我定了,小顾,你就作为老杜车间的人选,跟着去德国,什么临时工不临时工的,能给厂里做贡献的就是优秀员工。国家领导人都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咱们厂也得响应号召,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厂长说完,却没有看到预想中的场面,杜大海和顾朝晖不仅没露笑模样,还看起来挺犯难。
  厂长不禁问道,“咋的了这是?小顾,你不想去啊?”
  顾朝晖怎么可能不想去呢,但厂长说让他代表车间去,那也就是说之前的那个人选就得被撸下去。
  可那个既定人选是孙炳胜啊,最铁的哥们要被撸掉,自己取而代之,这怎么能让顾朝晖高兴起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