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就是啊。你自己想想,我们买了多少大坛子。”宁二提醒她。因为腌制了大量的山鸡野兔子,家里原有的一些坛坛罐罐缸子都装满了,弄得他和丑姑还专程去买过一回这些容器呢。
“我这都糊涂了啊。”丑姑哑然失笑。
这段日子她虽然整天干劲十足的忙进忙出的,但心里装着事,哪里会没心肺的快乐。她也并不是那种不懂事的孩子。说的是不在意,但真的能对自己的身体不在意的人,又有几个呢,她也是普通人,还没有豁达到看破生死的关头。
她还这么年轻,还希望自己有大把的好日子在前头呢。所以,她不过是在用劳累麻痹自己,日子也过得昏昏噩噩,居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都忙活了些什么,只知道不停的忙下去。采摘枸杞菊花,打猎干活,一刻也没闲过。
宁二痛苦的看了她几眼,心里暗恨自己无力帮她。他明白丑姑不过在是借劳动掩饰内心的不安与痛苦罢了。可是,白大夫和宋东家这样医术高明的大夫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他这个无权无势又不是大夫的小人物又有什么办法呢?
宁二满腹心思的回了家,脑子里翻来覆去的想着过往自己所接触到的达官贵人,一个个的梳理出来,希望有朝一日能利用得上,来帮助丑姑。可是,他把这些人名全列出来后,才发现这事还不如去求皇上呢。
毕竟皇上才是最最大的大人物,而且他还认识这个人,其次就是当年他陪伴过的五皇子。可惜的是,五皇子势弱,皇上就算不杀他,他也没法子让皇上帮他,除非他有重大的功劳。
对江山社稷有重大的功劳,才可以。
所以第二天,他来找丑姑,说:“你这个情况,我想来想去,只有找宫中的太医来。毕竟最高水平的大夫都聚集在宫中。”
“太医?为皇帝后妃看病的,怎么可能来给我治病?”丑姑下意识的就反驳起来。如果这么容易,阿山和白大夫就不会一去没回音了,显然他们也没有找到有办法的大夫。
“如果有皇上的命令,还怕大家不用心用力的治你啊。”宁二说。
“可是皇上为何这样帮我啊?你这也太异想天开了。”丑姑失笑道。
“我们明天搬到田边去住,这回一定要好好照顾那块高粱田了,只要能让它们有收获,就凭这一大功劳,皇上就一定会奖赏你。”宁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撇开皇帝对宁家的作为,依他的认知,他觉得皇帝其实还真是个合格的皇帝。有了这个大功劳,皇上自然会令太医们专心医治丑姑。
不得不说,丑姑被他这个狂热的念头给吸引了。要知道粮食在古代产量很低,还完全是靠老天在赏饭吃,风调雨顺之年,大部分人都在饿肚子,遇上灾年,更会颗粒无收,所以人们对粮食的渴望可谓是重中之重。就是现代人,大家也一样追求更高的产量,不然那些杂交产品,一代又一代的新转基因物种也不会层出不穷了。
而且这块初验田,他们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早早就给它们架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层,而且这段日子虽然丑姑有点失魂落魄的没有怎么想到它们,但宁二却一刻也没有放松对高粱的关心。他每天都会让老爷子去照顾它们。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同时老爷子也能在这里采晒野菊花等等。大家把丑姑没想到的事情,全都干得好好的。
所以,今年的高粱长得比去年好多了。现在早就结果了,就在小心翼翼的等着它们成熟呢。去年就是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的,今年可不能再浪费了。
“有点道理。行吧,我们就拼一把了。”丑姑同意了。
因老爷子要留在宁家看着柱子和姜春花,姜春花怀孕了,大家都不敢指望桩子能照顾到她。所以,宁家就宁二一个人搬到田边小屋来住了,反正有孙婆婆和丑姑与他做伴,老爷子也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及日常生活了。只是孙婆婆与宁二都住在这边,丑姑还是回家里住,怕别人知道她不住在家里,有些闲言闲语。
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棵棵高粱的长势都非常好,日子一天天冷起来了,但因为早早就准备好了,时不时的在地里烧火取暖,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所以,他们的实验成功了,而且这些高粱的产量还不低。
看着收下来的高粱,大家都喜出望外。就连丑姑都欣喜不已。
“太好了,太好了。”孙婆婆一个劲的惊叹道。虽然她是一天天看着这些高粱开花结果的,但是能成功的收割下来,还是令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如果在南方暖和些的话,完全不需要我们这样照顾,二茬子高粱,二季谷子都应当顺顺当当的生长。”丑姑说。
这也不是她信口开河,最起码现代的不少粮食作物都是一年种二季,甚至每个季节都能种的。而且就是在她老家乡下,早年水稻还种三季呢,后来人们懒了,粮食产量又高了,就变成了二季,没人种晚水稻了,再后来就变成了只种中水稻,连早水稻都没有人种了。因为中水稻亩产最高,口感又最好,经济效益最好。
宁二沉吟良久,期待的说:“你的这个说法很新鲜,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我们能搞出二茬子高粱,就一定能搞出其他的。就是需要多花几年时间。”
“如果能到南方去生活就好了。”丑姑说。
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宜二季庄稼,就比如他们弄的二茬子高粱,花费的人力物力都不小,就这么一小块实验田,就把他们三人累得不行。到了后期,因天气太冷了,怕高粱又象去年那样冻死,他们不得不一刻也不停的在实验田里烧火,光是烧掉的柴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这就跟暖棚种植差不多了,为什么暖棚珍贵,就是因为消耗太大了。
“去给你舅舅写封信,说不定他有办法呢。”宁二提醒丑姑。明摆着的大腿还是在抱的,况且搞成功了,对她舅舅也是件大功劳啊。
“不错。”丑姑点点头,又和他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然后由宁二执笔润色,写了一封信捎给她舅舅。
搞成了这桩大事,丑姑心情终于好起来了,这回是真正的好了很多。
“该要开学了,你准备得怎么样?”
宁二笑笑,说:“我也准备了一些。不过也得你协助啊,你和去年一样先弄些教案给我。我暂时先把去年学过的给大家温习一遍,再看着大家的进度授新课。”
“行,就这么说定了。那后天就开学啦?”丑姑问。最近已经有不少人来暗里打听过了,但是他们一直很忙,别人也没好意思直接问。
“可以,我明天先在宁家村上一天课,后天来你们村。”宁二同意了,这回决定先在宁家村开课。
“可以啊。我今天先去村里通知一声。”丑姑是无所谓哪个村子先开学的,反正两条村子一天一天的轮。但是宁二毕竟是宁家村的人,先在他们村开学还是比较好一点,免得到时又有人计较。
第162章 喜事
日子就在教课与学习中很快又到了春天。
两条村子的孩子们,学习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大家对吴家和宁家人也更加尊重了。特别是宁二,在两条村子里已经很有些声望了。他的小夫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
开春后的第一次种金针菜,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始的,他决定哪些家先种哪些家后种,各家种多少。
“其实大家也可以多种一些,本地卖不掉,就贩到远处去卖。只是这个也有风险,并且出一趟远门也不容易。需要大家自己决定,我没这大的本领管这事儿。”宁二提醒两条村的村长。
“是啊,桩子阿爷不是经常去县城卖山货吗?让他带大家去啊。”有人马上就把主意打到柱子阿爷身上了。
“他骑马去,我们大家又没马,靠脚走人背,能走多远,金针菜运过去还新鲜吗?”有人提出意见。
“你们自己商量一下吧,我家一匹马也抵不了什么事。”宁二说着就走了,不肯再掺和这事。
他可不会主动给自己揽上这份麻烦事。最主要的他也希望村民们能自己多动动脑子,去想法子赚钱,不要老是指望着他和丑姑。让老爷子带着大家去是可以,可是老爷子去的县城也不大,如果两条村子种了很多的金针菜去卖,估计也消化不完。显然还是要开辟新市场才行。这个新市场,他希望能由大家去开辟,不然这些人永远也不会成长起来。
两条村自然选了几个主事的人在一起商量此事,谁家都想多赚些银子把生活过好一些,但是又谁也没做过生意,一时间也难得拿定主意。商量来商量去,大家不得不又来找宁二商量。
“阿爷,你来和大家说说吧。”宁二把老爷子扔出来了。毕竟每次都是他去县城里卖猎物和金针菜。
老爷子把自己如何在县城卖猎物与金针菜的事情讲了一遍,特别是当地的一些注意事项,物价基础等等,一点儿也没藏私的都一古脑的教给大家了。
最终两条村子的人一致决定成立一个小商队,让老爷子带队,每村出三个人,跟着他出去卖金针菜,不过他们把目地的定在苇塘县城,也就是本地所属的上级行政县。而不是老爷子平时去的离本地更近的东临县城。他们要把这个老爷子打下来的地盘留给宁家和吴家。
“这回大家都有了长进啊。”丑姑听了宁二的汇报,有些惊讶的说。
“如果没长进,就麻烦大了。我们又得损失一个赚钱的地儿呢。”宁二笑道。
可见在他们的教化下,两条村子的人变得有礼也更富裕一些了。大家都富裕了,宁二的声望又起来了,对他们的以后也有不少的好处呢。
“也是,如果他们去这个地,我们就只能再开辟另一个新市场了。”丑姑也笑了起来。
“你舅舅还是没有来信吗?”宁二又问。
丑姑摇了摇头,心里沉甸甸的。
已是冬去春来,收获二茬子高粱一事也早就写信捎给舅舅了,可是阿山与舅舅却一点音讯也没有传来,她的心也由期待慢慢变得平静下来了。
“你也别太着急了。肯定是因为路上雪太大,不宜行走,消息滞后了。”孙婆婆安慰她。
“嗯,也不急这会子功夫了。”丑姑笑笑,一副没怎么放在心上的样子。她不想令大家整天为自己担扰。
今年她也要把小弟送去上学了,有哥哥的照顾,小弟倒没有多大的情绪,就是嘟嚷着:“要多多给我送吃食过来。”
“知道了,不会忘记的。你也别尽记着吃,多多用心读书啊。”丑姑笑道。
明儿现在的水平明显有了涨进,可见书院里的夫子还是蛮有水平的。她也希望小弟能好好念书。不管在哪个年代,多读点书总是好的。家里经济条件虽然好了很多,但说来说去,吴家也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户人家。如果没有舅舅的帮衬,他们也依旧活在温饱线上。想要生活的更加好,读书就成了最正经的一条道路。
小猫子极是羡慕小弟能去上学。
丑姑看了他一眼,说:“小猫子,你也不用羡慕他。要不是有个有钱的舅舅,他也读不起书。”
“我知道,我已经很满足能跟着宁秀才读书识字。”小猫子连忙说。
“嗯,好好学,农忙时也不要全丢开了,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你的学问也会越来越深的。现在两条村里,你也是独一份了呢。”丑姑又说。
“我晓得呢。”小猫子咧嘴笑了笑,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姜吴村选出来参与小商队的人,就有小猫子的爹。为何会选他,一来是因为他老实肯干,二来也是因为小猫子和吴家人关系亲近。为了能干好这份活,小猫子的爹最近也很是刻苦,跟着儿子识字学算术呢。毕竟出门在外,能识字会方便很多,做生意更要能写会算。宁老爷子虽然都会,但也不能全指望他,所以个个都私下底在家里用功呢。
要是小猫子再大个几岁,这个人选一定会变成他而不是他爹。所以丑姑和宁二都有意培养他,希望他以后能接手这个商队。
小猫子虽然不知道他俩的打算,但对他们可是言听计从,自然更加用功了。
而远在京城的周府,这一个冬天的却赚了不少银子。
周家本来就是暖棚,平时也养些珍贵的花草,各高门大户也都有这样的小暖棚,给冬季里增添些活动。但阿山带回金针菜的种植方法后,他就开辟了一个大暖棚,种了不少金针菜。由阿山带着专人精心照料。
金针菜的收获期本来就不长,因此一批金针菜赶上年前的节礼,他送了不少出去。果然引起了轰动,不少人都非常稀罕金针菜,家家都来找周家买或者要。
周老爷趁机推出早就备好的金针菜,一斤卖价五百钱,十分昂贵,不过对于富贵人家来说,这也不算钱,一个月下来,他硬是赚了一千多两银子。
整个大冬天,他家供应的金针菜就没有断过,独此一份的生意,利润相当好。当然了,他也不会单单只在京城售卖,慢慢也开始往京郊与周边地方销,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打听当年之事,期望能找出妹妹当初所中之毒。
可是大家没想到,虽然加大了人手,铺开了场面,正经消息却毫无进展,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却打听到不少了。
“还是时间太久了,就算有把柄人家也早就收了尾。”周老爷恨恨的说。
当年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自然也没有朝这方面想过,可都过了十多年了,人家哪里还有傻傻的留下证据给他呢。所以,他们现在也不过是穷折腾。
“不然,去求求北安郡王,说不定他府中有解毒高手呢。”周夫人提议。周夫人娘家与北安郡王的侧妃是亲戚。
“北安郡王哪里是这么好求的。何况此种奇毒,他府中之人也未尝会解?”周老爷却摇了摇头,不太赞同夫人的意见。
北安郡王府就算能解,也绝不会如此轻易的帮他。再者,周府之事也是一件家丑,让北安郡王知道了,还不知道会给周家带来多少麻烦呢。他一向远离皇子皇孙,就是不想惹麻烦。现在的周家外表辉煌,实际上他独自一个支撑,过得也不容易呢。可经不起什么风浪。
“老白,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周老爷问。
白大夫摇了摇头,说:“不好说,丑姑那样子,再维持一两年应该没事,但究竟能坚持多久,我也说不准。”
几人正一筹莫展时,皇上派人来传招周老爷进宫。可把周家人吓了一跳。周老爷急匆匆的去更衣,管家在招待来人时,给了重礼。
来人却也一样摸头不着脑,只说:“皇上并没有生气,还显着很高兴呢。”
管家松了一口气,想必皇上并不是要问老爷的罪,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事去问问话。
很快的周老爷就随人匆匆进宫去了。周夫人和管家等人,一直等到半夜,周老爷才回家。
“怎么回事?”周夫人迎上去急切的问道。
“喜事。”周老爷兴奋的笑道。
原来丑姑给他的信,被劫送到皇帝手中来了。宁二也算是发配回宁家村的,自然有人监视他,谁让他家与反贼有关呢。虽然他家也不过是受到牵连了。但他一直是属于受控人员。
其实监督他的人本也没太在意他,因为大家也都知道他不可能是反贼,一个文弱还病得半死的小少年,谁管他啊。那人也一直没太理会他,可是他写的信却被孙婆婆走了秘密通道,自然别人就不能不在意了。
这也是阴差阳错,弄得周老爷根本就没收到信。这信传到皇帝面前来,偏偏又被人认为是不打紧的信,并没有排在前头,耽搁了不少日子,皇帝才看到。
结果,皇帝打开信才得知,丑姑和宁二居然捣鼓出二茬子高粱了。他连看了几遍信,好半天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以皇帝才会立马传招周老爷进宫,要了解详情。毕竟这封信是写给他的。
搞明白皇帝招自己进宫的目的之后,周老爷提着的心总算是慢慢回落下来了。他强压着兴奋之情,把周家之事和盘托出,讲明了丑姑与自己的关系,并且顺势请求皇帝派太医去救治丑姑。
“中了奇毒?居然有这等事?”皇帝十分惊讶。
“是的,皇上。”周老爷连忙把白大夫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皇上不由都起了好奇之心,究竟是谁这么大手笔弄出这种□□来的。
周家之事,皇帝已经在周老他到来之前,了解到了不少事情。不过,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就算是皇上手下的暗探也不可能立马打听出来。所以,皇帝并不清楚周家当年之事的详情。但他猜也猜得到,那不过是桩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