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大唐极品闲人> 第419章 议征天竺

第419章 议征天竺

  在场的人听到杜睿的口中居然蹦出了“天竺”这么个词,都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方才还在说,怎么才能治理好吐蕃,怎的一下子又和天竺扯上了关系,要他们不惊讶都不成。
  唯独席君买的眼里精光闪烁,一双眼睛睁得老大,若有所悟。
  秦束琢磨了半天,还是不解其意,忙问道:“兄长,安定吐蕃,这和天竺有什么关系?”
  众将也是不解,纷纷出言相询。
  还是杜鲲鹏不想让众将再费思量,解释道:“杜大帅的意思就是说,若是出兵灭了天竺,这钱财问题就解决了,推行郡县就是最好的选择。”
  “灭天竺?”
  众将闻言都着实吃了一惊,一个个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秦束问道:“可是就算把天竺灭了,能弄到那么多钱财么?我在长安时也见着过不少天竺来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分明就是缺衣少穿的,他们会有钱!?”
  天竺有没有钱?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天竺很有钱,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作为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即便是生民穷的要死,可那些寺院之中的金银财宝,确实堆积如山,这大概也是佛教国的一贯传统了。
  杜睿前世曾到过泰国,就曾亲眼见到过一个普普通通的手工业者,一家九口的温饱问题还没能解决,却倾尽所有给寺庙捐献了十几颗宝石,为的就是向佛祈福,保佑全家人。
  天竺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等级制度森严,远胜吐蕃的国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祈求来世,而上层阶级要通过宗教来达到控制这个国家的目的,对于佛,自然也是不能吝啬的。
  可是和众将解释这个,显然没几个人能听得明白,杜睿思索了一番,道:“天竺地域广阔,气候温热,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若是灭了天竺的话,大唐就会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金银粮草就不会有问题,足够吐蕃都护府使用。”
  杜鲲鹏这些年来行走天下,对于天竺也不算陌生,接口道:“岂止是够用,应该还有很多节余,朝廷还可以支用。”
  薛万彻闻言,皱眉道:“可是天竺也是个大国,其实那么好灭的,如今吐蕃覆灭,我们虽然得到了那么多的牛羊,可是要攻入天竺,道路却难行,牛羊能带过去的不多,要是短时间内灭不了天竺,我军陷入了困境的话,可就不好办了!”
  薛万彻的担忧的确有些道理,但是杜睿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答道:“天竺虽然是个大国,却是四分五裂,彼此间连年征战,与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相似,大唐若要灭天竺,应该费不了多少事。”
  杜睿之所以这么有把握,还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曾出过一个王玄策。
  后世的历史学家喜欢将王玄策当成一个外交家,但是杜睿更喜欢将其称为一个将军,统帅。
  与强汉时一样,与王玄策同时代的名将也多的举不胜数的,但是知名度远远不能与李靖、秦叔宝、李世绩等相比,甚至连程咬金的名字都比他响亮,可是杜睿看过他的历史后大吃一惊,王玄策简直是个奇人。
  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在原本的历史上,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曾经奉命出使天竺,访问与唐有友好关系之印度玛卡达国的国王西拉迪提亚。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后,却发现西拉迪提亚王已死,王位被一个叫做阿罗顺那的人所篡夺。同时,不光是玛卡达国,当时全印度几乎均陷入战乱之中。
  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见他们的财货多,贪婪之心大起,竟派了两千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泥婆罗,也就是后世的尼泊尔。
  在泥婆罗,王玄策与泥婆罗王阿姆修瓦尔曼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泥婆罗借得七千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一千二百名精锐骑兵,凑凑合合组成一支上万人的杂牌军。
  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就带着这么一点儿军队,王玄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印度发起进攻。
  阿罗顺那当然不把王玄策这点军队放在眼里,出动数万象兵前来围攻。王玄策沉着应战,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打得阿罗顺那丢盔弃甲。
  其时,天竺一方的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这个难度比汉代时,常惠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此战过后,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一一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在王玄策的指挥下,这支杂牌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打得阿罗顺那闻风丧胆,无路可逃,印度兵将与唐军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无法,只得去投靠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然而,王玄策接踵而至,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
  王玄策大概是考虑到即使把东印度灭了,大唐离得太远,得不到好处,只能便宜靠得近的泥婆罗和吐蕃,这才接受了尸鸠摩的求和,放了东印度一马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至此,王玄策的复仇之举非常成功,回到长安,向太宗献捷。太宗大喜过望,封王玄策散朝大夫。
  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将军的话,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狱一事要求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将玛卡达国当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么说,王玄策的功绩都是可和世界史上着名的罗伯特·克莱夫匹敌,而他更是对领土及权利的欲望无缘,到底这是个人的资质呢?还是两人所属文明的价值观不同?
  王玄策乃是在印度这样的异国中,率领着尼泊尔异国的军队,与天竺大军作战而获得胜利的人,让这个人以英雄之姿在后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王玄策其实曾经三度前往印度,最初并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时则升为正使,还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而率领了尼泊尔的骑兵大为活跃。其后他还曾经再一次前往,去做什么呢?其实他是去寺庙中参拜。是个立下了大功之后,挥挥双手就回去的人。中华的智慧与谦让表现的淋漓尽致,太让人佩服了!
  由于在中国境内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发挥。在从印度回来后,也只是辛苦了就结束,算是有点可怜。这个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过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详细的记录留传,叫做《中天竺行记》,可惜在晚唐因为战乱,已经散落,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
  关于这个人,后世日本的一个玄幻小说作家田中芳树认为一一即使是把他当成如好莱坞电影般具华丽风格之冒险电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田中芳树的名字,对喜爱玄幻文学的中国读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另一大“拿手好戏”当属历史小说,尤其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具有浪漫英雄主义特色的历史小说。
  杜睿前世曾看过的《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虽为曾经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唐代使节,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究其原因,杜睿前世在与朋友谈论这段历史的时候,曾不无幽默的表示,王玄策之所以被人淡忘,或许是因为被名着《西游记》中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一个人出名是要靠宣传的,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位英雄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不过王玄策凭一人一国复仇,差点儿灭了印度,这是一段佳话。其壮勇不在班超、傅介子这些着名的使臣之下。
  薛万彻一听此时的天竺居然如此混乱,简直就是一个抱着金元宝还不设防的生病孩童,顿时大喜道:“既如大帅所言,这天竺如此羸弱,灭了天竺,又可以解决我们的钱粮问题,那就灭了天竺。”
  因为玄奘和尚的关系,大唐和天竺之间也曾多有来往,众将对天竺的印象也并非完全陌生,只是杜睿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王玄策出使天竺的事情并没有上演,不过王玄策倒也没有被埋没,深知其能的杜睿在李承乾登基之后,就推荐王玄策做了漠北都护府的大都督。
  众将闻言,顿时轰然叫好。
  可是王玄策却微微皱眉,杜睿见状道:“席将军可有话要说!?”
  王玄策犹豫了一下,道:“大帅!天竺与大唐多有往来,彼此相善,天竺对大唐又一向恭顺,若是师出无名的话,恐怕……恐怕难免受人诟病!还请大帅三思!”
  众将闻言,顿时也都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了杜睿,他们虽然都不在乎什么名不名的,可是国家的形象却不能不顾及。
  当初杜睿趁势灭亡新罗,还被人诟病了很长时间,要是他们不经皇命,擅自将天竺给灭了的话,朝中那些迂腐之人,难免又要乱言。
  杜睿闻言,点了点头,道:“此事倒也好办!”
  杜睿说得格外自信,他一向都是谋定而后动,在平灭了吐蕃之后,就派冯照去查探天竺的消息去了。
  此前出海远洋,冯照也曾跟随杜睿到过天竺,还见过戒日王,对天竺倒也熟悉,此时消息已经传了回来,席君买所说的名,大唐已经有了。
  “我大唐天朝上国,岂可兴无名之师!?”杜睿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对着席君买说道。
  在场的诸位将军对杜睿也是知之甚深,哪里还能不知道他的心里在盘算什么,每次杜睿露出这种笑容,也就意味着有人要倒霉了,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天竺人是怎么犯在杜大帅的手里了。
  杜睿也不让众将就等,随即笑道:“前日已经传来消息,天竺国内大乱,戒日王去世,阿罗顺那谋逆,那戒日王一向与我大唐交好,如今王位被小人篡夺,我大唐身为友邦,岂能置之不理,况且,那阿罗顺那狂悖,居然趁着我大唐与吐蕃鏖战之时,擅自出兵,侵扰吐蕃之南,如今吐蕃已归我大唐所有,阿罗顺那此举分明就是在向大唐挑衅!”
  杜睿说着不禁想到,这个阿罗顺那何止狂悖,简直就是狂妄之极,要不然怎能因为眼馋王玄策的所带财物,就贸然与大唐交恶,以致身死族灭。
  众将闻言,纷纷大喜,如今是那阿罗顺那自己送上门来,这可就怪不得他们了,现而今吐蕃已然灭亡,如果再顺手将天竺给灭了的话,那功劳可就打了。他们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的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战功,好得到皇家的封赏。
  席君买也是心中一喜,不过他可不像薛万彻,秦束他们那样想的简单,他考虑的事情要多得多:“大帅!如今兴师已经有了名分,只是天竺毕竟是西方的强者,若要攻伐,还需好好的谋划一番!”
  杜睿点点头,道:“这倒也应该,攻伐天竺,我大唐兵将虽勇,却也是有利有弊!”
  众将忙问,何利何弊?
  杜睿分析道:“利有三者,其一,如今天竺政令不一,各自为政,但凡据一城一隅者,便擅自称王,彼此间互不统属,互不协调,且征战不休,这些小国就是再多,然实力有限,若是我们打过去,他们只能各自为战,疲于应付。”
  印度也是和华夏并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其历史大多处于分裂,着名的阿育王逝世之后,印度陷入混乱,最后分裂,遭到一系列的外族入侵,最有名的当数亚历山大的东征了。
  杜睿前世看电影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个镜头,讲得是亚历山大在与印度人作战的时候,险些被对方干掉,当然这都是胡扯,事实情况是,亚历山大的军队一进入印度,对方就迫不及待的投降了,当时如果不是亚历山大染上了热病的话,印度人就要做先锋,翻过帕米尔高原,直接本着华夏过来了。
  纵观历史,印度本民族独立统一的时候,少之又少,阿育王之后,在中国南北朝和隋代之际,印度又有短暂的统一,主要是统一了北印度。紧接着,又是外族,即白匈奴进攻印度,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其实力急剧下剧。在如此情况下,若是大举进攻,以唐军的强悍战力,印度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历史上的王玄策之所以能复仇成功,这和天竺的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有极大的关系。可以想象得到,王玄策率领的不过是杂牌军,就是这样的军队,整个印度都抵挡不住,其军队战力是何等的低下。
  这点不仅在古代一样,就是在现代也一样,后世的中印边界战争中,天朝用四万军队就干掉印度二十二万军队,打的对方屁滚尿流,狼狈逃窜,所谓的世界第三强国,这个弥天大谎,轻易的就被戳了个大窟窿。
  如今唐军的战斗力比起吐蕃军队的战力都要强得多,若是唐军出现在天竺,天竺还能有活路不成?
  杜睿接着说道:“其二,天竺各部之间不仅相互倾轧,战力不强,其政治更是腐败透顶,民不聊生,等级制度相较于吐蕃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束惊喜道:“那岂不是又能借着给那些奴隶自由的手段,剩下我们不少的力气!”
  杜睿闻言一笑,不置可否,杜睿之所以能开释那些吐蕃的奴隶,是因为在在华夏历史上,藏人也是华夏民族的一支,同根同源,杜睿自然下不了狠手,可是对上印度阿三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况且印度气候温热,土地肥沃,适合汉人居住,这等膏腴之地,岂能给那些印度阿三白白糟蹋了!
  杜睿接着又道:“其三,吐蕃的地势高,从吐蕃出发,就是居高临下,俯瞰天竺。”
  西藏的地势非常高,在后世被成为世界屋脊,俯瞰印度,正因为如此,后世那个跳梁小丑尼赫鲁的“大印度”构想就包括了中国的西藏地区。中国只要占住西藏,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印度。据说,一千公里射程的导弹,从西藏打出去,就会变成三千公里的射程,印度阿三岂能不怕?
  要是灭了天竺,对于大唐守卫吐蕃就方便的多了,从天竺运送辎重到吐蕃,可比起从内地经积石山方便得太多了,这对大唐来说,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在历史上的边境战争,中国打完了就撤,原因就在解放军的后勤实在是个大问题,只能速战速决,不利长期作战,更不利消耗战。
  听着杜睿的剖析,众将越来越有信心,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飞到天竺,到那里去大杀特杀一场。
  杜睿见众将的士气都高涨了起来,紧接着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不过有利就有弊,这不利之处就在于天竺太热,我军如果深入其境的话,可能水土不服,引发疾病。”
  众将闻言,又不禁一阵忧心,疫病对于行军作战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可是会造成极大损失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虽说周郎的一把火,让势弱的东吴一举而竟全功,可要不是因为北军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引发疫病的话,东吴想要取胜,也是千难万难的。
  杜睿见众将面有忧色,笑道:“其实倒也不用如此担忧,只要方法得当,倒也可以克服此事。”
  听杜睿如此说,众将又来了精神,他们对杜睿有着盲目的崇拜和信赖,只要杜睿说行,那就肯定是行。
  秦束抢着道:“兄长!有如此之多的便利,天竺非灭不可了。兄长就是厉害,如此难决之事,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兄长!不知何时起兵!?”
  杜睿笑道:“这灭天竺这事,倒也不急于一时,只等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可以出兵了。”
  杜睿说着起身朝着西南看了过去,在后世那个时常滋扰华夏,贪得无厌的流氓国家,属于他们的历史将会到此终结,给他们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彻底的灭亡,要么沦为炎黄苗裔的奴隶,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