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盛唐血刃> 第720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720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一四零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太原城的大牢之中,六根粗大的火盆忽闪忽闪的闪烁着火光,整个监牢内显得阴森恐怖。那名披头散发的刺客,双肩的锁骨被铁锁链穿过,固定在一个粗大的架子上。刺客身着中单,头发披散,遍体鳞伤,脸上的胡须脏乱,整个人已经消瘦的脱了形,唯有两只眼睛闪亮,里面泛着血光。
  长孙无忌一身公服,捂着鼻子,在刺客面前踱着步子,两名官员,凝神屏气,垂首站在他的身后。
  两个狱卒拎着鞭子,微微喘息着。
  长孙无忌拉长着声调问道:“再问你一次,谁指使你干的!”
  刺客“呸”的一声,吐出一口带血的吐沫,沙哑地笑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长孙无忌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这首长短句他不是不知道,这是陈应当初在大败刘武周之后,在东宫饮宴上吟唱的。刺客虽然没有说出幕后指使的人是谁,可是答案却不言自明。
  只见长孙无忌凑近了刺客的脸,冷笑道:“倒是不怕死。你来告诉我,谁是孙仲谋?谁是刘寄奴?”
  他直起身,拿着手巾轻轻擦了擦鼻子,面色不变道:“接着打!”
  ——啪啪啪
  一声声清脆的鞭声响起。
  一名刑部官员上前道:“悠着点,别打死了,打死了人犯,你们吃罪不起!”
  长孙无忌离开大牢,转而乘坐马车,前往太原总管府。
  在李世民的书房内,李世民坐在书案前,低垂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房玄龄和杜如晦侍立在两侧。
  杜如晦一脸的不能置信,质问道:“刺客果真是这么说的?”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淡淡答道:“就是如此,我还能在这件事上说谎吗?真的就是真的,假不了!”
  杜如晦重重一抖袍袖,质问道:“孙仲谋,刘寄奴,这话是你该问的吗?”
  孙仲谋孙权是东吴开国皇帝,刘寄奴就是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这样的人物,都不是人臣,现在长孙无忌明显带着诱供的态度。
  放在这里没有事,可是一旦让平阳公主听到风声,那就是把平阳公主得罪死了。在去年的那场雪灾中,平阳公主扶危救困,活人无数,被关中百姓亲切的称为活菩萨。无论朝野,还是民间,李秀宁的名声都非常好。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就认死理,李秀宁是好人,凡是跟李秀宁作对的,那肯定是坏人,别的不说,这些老百姓就敢砸你的黑砖,或者晚上趁着没人泼粪便。秦王府学士之一的孔颖达,因为醉酒之时无意说了一句,时势无英雄,竟让竖子成名。
  结果,整个长安孔颖达连青菜都买不到,也没有人愿意给孔颖达府上做工,连收夜香的人,都不去孔颖达家里收夜香。
  孔颖达足足在家里被夜香熏了十几天,这才登门向李秀宁磕头认错,这事才告一段落。
  房玄龄道:“秦王殿下,这个刺客,我看还是送到长安刑部或大理寺吧,让太子殿下看着去审!”
  长孙无忌顿时急了:“让太子去查陈应该,还不如让东宫的左手查右手,能查出来才叫怪事。”
  李世民眼皮耷拉着,平静地问道:“不让太子去查,那让谁去?”
  长孙无忌当即道:“如此大案,自然该由乌台(御史台)总领,三司会审!”
  杜如晦不动声色地说道:“六个侍御史,三个都是东宫的人,若让三司会审,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该怎么查还是怎么查……
  长孙无忌摊开手道:“有何不可?陈大都护乃东宫第一大将,如此机缘,岂能放过?”
  李世民缓缓开腔道:“天子还没糊涂!”
  长孙无忌一愣。
  杜如晦低了低头道:“秦王殿下说的是!”
  见长孙无忌依然不解,他解释道:“万一,刺客是孤自己派的呢?”
  长孙无忌怔住,讪笑道:“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在陛下和满朝诸公看来,这完全可能。自东突厥定襄之败以来,我们在攻,东宫在守,我们在进,东宫在退。近日来,乌台上了不下百余份奏折,逼陛下,召回本王,党争之势已成。这个时候,任何轻率的处置,都会牵扯到朝局,没有确凿的证据,罢免陈应,让谁取而代之,在朝野看来,这就是陛下易储的前兆。如此一来,东宫太子、裴矩,陈应、李艺、李世绩,包括即将调任幽州的李瑗,都将成为朝野攻讦的靶子。那样的局面,怕是就连陛下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长孙无忌深吸了一口气:“所以……陛下还是要保住陈应?”
  他的语气中饱含愤愤不平之意。
  杜如晦深深吐出一口气:“关键其实不在此处。”
  李世民和房玄龄一愣。
  汤浩信站起身,二人上前扶住他的臂膀。
  杜如晦缓缓走到书房外间,轻轻捻着胡须,道:“关键在于,这件案子,到底是谁做下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脸上同时变色。
  长孙无忌失声问道:“难道不是陈应做的?”
  杜如晦摇摇头道:“你们是被党争迷了眼睛,也不想想,真是陈应做下此案,对东宫究竟有什么好处?这是秦王殿下无恙,陛下心中尚且存有疑惑,若是秦王殿下当真不幸身亡,陛下还会疑惑吗?那时节,雷霆之怒,就会降到东宫一党诸人的头上。东宫易位,固是其中应有之意,可随之入东宫之人……”
  长孙无忌满脸惊异之色。
  房玄龄凝眉沉思,眼中神光闪烁不定。
  李世民叹息一声道:“天下事,总是有得有失,欲得东宫之位,就要舍去地方权柄。要地方权柄,就需让出东宫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世民喃喃的说着,突然他脑袋中如同闪过一道利电,喃喃自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顿了一顿,李世民望着众人道:“孤是鹬,东宫是蚌,我们与东宫相争,渔翁得利。谁是渔翁?”
  ……
  “啪啪啪……”
  一阵阵爆竹噼里啪啦的响起,清林里的陈家堡最大的院落大门前,响起一团团火光。
  当然这个时候的爆竹,其实并不是后世的爆竹,只是一节一节的竹子,里同塞入一些硝石,在燃烧的过程中,爆发出响声。
  无数孩子聚集在院落的大门前,仰着脑袋望着大门匾额上的一大块红布。
  随着红布被揭开,露出仓劲有力的八个大字:“大唐工业科技大学”。
  这说是科技大学,其实有点太夸张了,区区占地不过一百余亩的院子,占据了陈家堡偏厢前三进院子。所有的墙壁上都贴着白色的瓷砖,一眼望着一片雪白,阳光照过去,显得光亮刺眼。
  别看这个院落显得并不高大,也不巍峨。不过装饰却非常实用,每一间教室中,都安装了壁炉,生起火来,哪怕再冷的天,里面也是暖洋洋的,比躲在炕里还要暖和。
  没错,它就是万年县第一家工业科技大学,当然也是整个唐朝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大学。
  不过这个工业大学却比较寒酸,有名的大儒一个也没有。哪怕这个匾额的招牌,还是李秀宁求虞世南写的,否则连一个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师都找不到。
  不过,陈应却不担心。反正他并没有开宗立源,创立一个真正的可以媲美国子监的大学。
  当初听到李秀宁要办一个大学的时候,李渊还非常吃惊。在这个年代,都是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李秀宁要办学校,自然引起了李渊的注意力。当鱼彦章将打探到的情报告诉李渊的时候,李渊当时就愣住了:“不教四书五经,不教圣人之道,还算什么学堂?”
  李秀宁也振振有词的道:“陈郎已经说了,这所大学绝对不教四书五经,也不讲圣人之道,这所学校的学子学会识够几千字,学会加减乘除之后就开始学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喜欢画画的去学画画,喜欢唱歌的去学唱歌,喜欢种田的去学种田!我将来要聘请的先生,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我要用这所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不是一群只会空谈的书呆子!”
  听到李秀宁如此怪论,李渊也苦笑不得。
  然而,李建成却是对李秀宁采取了最坚定的支持,当李秀宁的大唐工业科技大业开学典礼的时候,李建成还带着东宫一众僚属,前来陈家堡捧场。
  自从生完孩子之后,李秀宁清减了许多。特别是她那一袭如雪白衣,再加上脸上恬静而温柔的微笑。她消瘦了一些,令人心疼。
  就在这时,李建成身边的韦挺惶急而来,拿着一个红色的竹筒,一份急报展开来,李建成看了一眼,他的眉关紧锁,缓缓开口道:“来人!”
  尉迟恭走过来,躬身向李建成施礼道:“太子殿下!”
  李建成道:“准备车驾,马上回宫!”众东宫属官愕然看着李建成。
  李建成冷峻的面容没有丝毫笑意,冷然道:“我要面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