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5、前线的战况
左司谏陈公辅,他的职责是监察合州酒务。
大宋朝严令不得私自酿酒,违令者斩!
左司谏陈公辅从合州回来,刚好听说李纲之事,顿时给小皇帝赵桓上折子:“李纲纯粹就是一介书生,根本不知军旅之事。现在朝廷派他增援太原,肯定是被某些大臣所陷害。李纲此去必定失败,还请陛下赶紧收回成命。”
又来个送死的。
李纲并不知道有多少因为自己受到牵连,他既然奉命出征,首先就要整顿军纪,第一刀就砍向姚古。
姚古当然不会把李纲这个书生放在眼中,可是李纲脑袋上毕竟有两河宣抚使的头衔,适当应付一下还是必须的,于是找了一个替罪羊。
这个替罪羊,就是马军统制焦安节。
根据史书记载,姚古之所以没有救援种师中,是因为马军统制焦安节没有查明敌情,就假传完颜宗翰大军压境的消息,造成姚家军军心波动,最后被迫撤军。
这种糊弄人的鬼话,只能欺骗三岁小儿。
姚古戎马一生,可谓是百战余生,而且还有名将的头衔,并非初次带兵的傻子,而且他比种师中先抵达战场,居然没有查清当面的敌情?
果真如此的话,姚古已经被敌人杀死一万次,不可能活到今天!
朝廷严令解救太原府,姚古如果因为敌人强大就临阵脱逃,那是“夷族之罪”。姚古难道不知利害,仅仅因为部下两句话,就不战而逃?
李纲本来就是一根筋,根本不相信姚古的一面之词。他把焦安节在琼林苑斩首,同时命令宣抚副使刘韚抓捕姚古,然后送进汴梁城交给皇帝处置。
杀鸡儆猴,整肃军纪,李纲自以为威望已经有了,于是传檄四方,勒令各部人马即日起兵,分四路解救太原府。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按照李纲一厢情愿的设想,姚古因为贻误军机,被贬为节度副使安置到岭南广州。这应该是整个姚家军的耻辱,姚家军上下肯定憋足一口气,想打一场漂亮仗。
正因为如此,李纲一连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按照朝廷旨意,两河制置副使谢潜替代姚古指挥姚家军,屯兵威胜军铜鞮城(今沁县),并且用京城四壁巡检使范琼为先锋屯兵南关镇,准备出击祁县、太谷县,从南面增援并州城。
第二,命令两河宣府副使刘韚整合辽州(今左权县)、平定州各路兵马,沿着当初种师中的进兵路线,直扑寿阳县、榆次县,从东面增援并州城。
第三,命令幕僚王以宁督促都统制折可求、张思正、张灏等部屯汾州,准备夺取文水县、交城县、清苑县,从西面增援并州城。
从纸上谈兵的角度来说,李纲制定“中央突破,两翼策应”,兵分三路救援并州城的策略,当然不能算错误。
但是兵法早就说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李纲从来没有离开过汴梁城,上一次组织京城保卫战,他看见的都是契丹效死营、奚族军,真正的女真鞑子是什么样,他并没有看见。
再说了,上一次京城保卫战期间,完颜宗翰所部根本没有渡过黄河,李纲就更没有看见,甚至连完颜宗翰手下的将领是谁都没搞清楚。
不知彼,这一条李纲占得死死的,未战已经失败了一半。
李纲被小皇帝赵桓逼出京城,河东河西的部队经过两轮惨败,散落在直径超过一千二百里的广大区域内。
李纲根本没有见过自己部队是什么状态,也不知道各部还剩多少兵力。他心中的兵力数字,都是各部要朝廷调拨军饷粮草的人头数。
不要说腐败的北宋末年,即便八百年之后的国军,吃空饷的份额都接近三分之一。
不知己,这一条李纲同样占得死死的,未战又失败一半。
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毫不夸张地说,李纲接替种师道两河宣抚使的位置,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最典型的盲人骑瞎马——没有丝毫成算,和“庙算胜”八竿子都打不着。
按照李纲设计的理想模式,只要谢潜率领的姚家军一个中央开花,然后东西两路闪电般侧击到位,一场胜仗犹如探囊取物,大功告成。
居于这种认识,谢潜指挥姚家军作为中央突破的主力部队,是这一次救援行动成败的关键,所以李纲专门给这支中央突破的部队设定了一支先锋部队。
两河宣抚使司的直属部队,只有一万二千人,李纲全部交给范琼指挥,要求范琼打响第三次救援并州城的第一枪,同时命令其他三支部队随后快速推进!
没曾想,除了李纲之外,其他的所有将领都有从枢密院直达的信息通道,部队的行动完全由枢密院直接控制。
中路军的军先锋范琼还没动,李纲已经接到东路军刘韚所部全军溃败的消息。
既然战斗已经打响,李纲也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因此命令范琼的先锋部队立即从南关镇出击,同时让谢潜率领姚家军随后跟上。
要说这个南关镇,读者并不陌生。
当初李宪听从鬼手书生毕长青的建议,利用韦十娘率领的落霞观女弟子夜袭南关镇,把折可存的三百人全部俘虏,大部队就是从这里北上的。
南关,就是太原府的东南大门,南关镇因关得名。敲开南关,就可以居高临下直扑祁县、太谷,抵达并州城南大门外。
等到传令兵两天后返回来,李纲才知道他任命的先锋大将范琼,早就已经不知所踪,谁也不知道他逃到哪里去了!
两河制置副使谢潜倒还不错,总算把姚家军从铜鞮城拉上来,结果刚刚走到南关镇就碰到金兵蜂拥而来,被李纲寄予厚望的姚家军依然是一触即溃。
继折家军、种家军之后,大宋第三支传统军阀部队——姚家军彻底完蛋。
三路大军,东路军、中路军已经完蛋了,李纲又把希望寄托在西路军上。
西路军还不错,随着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全部完蛋,刘延庆的鄜延军已经成为北宋最大的军事集团。
张思正是刘延庆鄜延军的兵马统制,这一次刘延庆也决定放手一搏,命令张思正率领马步军十七万人马全力出击。
张思正联络汾州附近的张灏一同进兵,因为张灏要拼命救援自己的父亲张孝纯,自然是不遗余力,属于最可信赖的同盟军。
张灏没有让张思正失望,利用自己一直和金兵作战,了解金兵情况的优势,联合张思正对完颜娄室所部发起一次夜袭,居然一连攻破对方五座大营,取得一场罕见的胜利。
俗话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突如其来的胜利,让刚刚进入战场的张思正陡增野心,对金兵丧失了最基本的警惕性,已经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张思正居然想一口吞掉完颜娄室的主力五万余人,凭借一己之力实现解救并州城的伟大功勋。
三天后,完颜娄室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在文水县城西北反伏击,张思正血战一日夜,折损兵力四万余人。
虽然张灏全力救援,还是于事无补。不仅没有击退完颜娄室,反而把汾州城也丢了。
仅仅一天之后,折家军另外一支残部在折家老三折可求的率领下,全力反击汾州城,在城北被完颜娄室击溃。
至此,李纲苦心孤诣的三路救援彻底失败,大宋部署在河东河西最后的三十万大军,终于全部葬送了。
威胜军、隆德府、汾州、晋州、泽州、绛州再无一兵一卒,百姓纷纷南逃直奔河南,北宋的丧钟正式敲响。
纵观这一次作战失败,责任也不完全是李纲。除了张思正和张灏有过协同行动之外,其他部队都各行其是,才是全线脆败的根源所在。
而这个根源的源头,就是在京城里面翘盼议和的主和派、小皇帝,他们才是这次失败最大的罪人。
当然,大宋君臣是听不到这声丧钟的,因为他们还在继续开会扯皮。
书中交代,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用兵的风格完全不同,他最忌讳拼死力战,总是把阴谋诡计放在第一位。
大金国主完颜晟下令二次南征大宋,完颜宗望并没有仓促南下,他首先派出两路使者,几乎前后脚赶到汴梁城,还是坚持原来的议和条件:割让三镇、赔偿军费。
大宋君臣每天开会,就是在围绕完颜宗望的议和条件扯皮。
实际上,完颜宗望意不在此。
宋国君臣企图勾结耶律余睹,已经极大地激怒了完颜宗望,他已经制定了彻底覆灭宋国的战术计划,但是他需要时间。
第一,上一次南下汴梁城,立足未稳就被李宪干掉了郭药师五千人。撤退的时候,又被李宪浑水摸鱼干掉了一批主力部队。
完颜宗望认为,为了确保第二次南下不出意外,必须进一步加强兵力。所以他在燕山、中京抽调契丹效死营八万人补充到前线,弥补郭药师常胜军覆灭的空缺。
征调人手并不难,但是部队完成新的整编需要时间。完颜宗望派出第一位特使王汭,利用南下宣战的机会给大宋君臣施压,同时提出一个议和条件掩人耳目。
第二,现在宋国河南军队已经在河东战场,被完颜宗翰和完颜娄室消耗一空,唯一能够救援汴梁城的预备队,就是河湟地区的边军。
为此,完颜宗望派出秘密信使赶赴大夏国,用丰厚的条件诱使大夏国对鄜延、府谷、丰州一线用兵,达到牵制宋国河湟地区兵力的目的。
要想诱使大夏国出兵伐宋,这也需要大把时间,所以完颜宗望派出了第二路特使,居然是萧仲恭!
萧仲恭,就是此前“蜡丸事件”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