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冠绝新汉朝> 第1139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

第1139章 得籍无置亦要走,陈学初露已两分

  “诸君可曾听闻,将军府里出了新策,说是这入籍之人,若是一年内在县中未曾置业,则要打回原籍!”
  一大清早,城北的一间茶肆中,就被喧闹的人群打破了平静。
  有几个书生模样的男子,从外面奔跑进来,上来就说起了打探到的消息,顿时将茶肆里面的不少人都吸引了过去——
  屋子里的大部分人,只看打扮,与刚来的几人十分相似,都是士人书生的衣着装扮,看那样子还都是出身于非同一般的宗族,至少家中富庶。
  高庆也在这群人里。
  他们这些人,其实皆与高庆一样,都是自外地而来,为科举事而入籍蓟县的,当然会抱团在一起。
  “这次的举措当真是要命了。”听到了带话之人回来,不少人都苦笑起来,不少人还看向了高庆,“真就像高君所言,真要在户籍上下手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原来,几日之前,因为物价不断攀升,有不少人在这里抱怨,说是家里给的盘缠,本来勉强够用上半年,结果现在却是要减半了,若是东西一个劲的涨下去,那别说半年,一两个月就要耗尽了,真个是费心费力费钱。
  结果高庆就提醒道,这可能还不是最糟糕的,若是将军府要控制户籍,才是最为麻烦的。
  “先前将军府将几个屯粮大户给召集起来,进行约谈,我等还为之叫好,以为没有这些奸商屯粮,必然就要降价了,谁曾想,这些人放开了卖之后,价格反而更高了,连朝廷的常平仓打开,都压不下来价格,你说这城中百姓,平时也不见他们急着买,现在却是搜肠刮肚,东凑西借都要借来买了粮食,也不吃,就是囤着,到底图个啥?”
  有人一脸懊恼之色的说着:“当时高君你说,抱怨粮价这事还算小,万一波及到籍贯可就糟糕了,如今看来,可不就是么?”
  高庆也是叹息起来。
  便有人说道:“高君何故叹息,你有那高统领为亲,怎么都不怕没地方去,籍贯也能挂于其上,哪里还要如我等这般,若是这次科举不成,下次可就没有机会了,户籍如果回了平州,那可就是糟了。”
  高庆闻言,苦笑不言。
  确实,如这人所说,实在不行,他是可以将籍贯挂靠在高并家中,只是这算什么?岂非如那食客之流了?
  如今这时代,除了食客之外,便是想要免除徭役的百姓,自愿卖身为奴,将籍贯和田地,找一户大族挂靠,虽说幽州已经免除这个政策,但在人心之中的影响并未消散,他高庆堂堂渤海高氏的嫡系,若是最后混到只能挂靠分家的地步,也没有脸回家了。
  只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妙,实在不行,只能请家中再寄来钱货,提前买上一座院子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是看起来有些困难——
  “若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那可就是省事了,不说为官为吏,至少不愁籍贯所在了,只是现在这么多人都来了,人人皆想要上榜,其中不乏为学精湛之辈,便是我,也不敢说一定能中。”
  很快便又有人道:“你若是觉得蓟县都难,那回去估计就更难了,我是得了消息,说是周边的部族、外族人,现在都拖家带口的,大举朝平州进驻,就是为了求一个中原户籍,他们也想参加科举,到底是被玄甲军吓怕了,他们总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玄甲军就要打过去的。”
  “打又打不过,当然就想成为自己人了,这也是人之常情。”高庆点点头,品评了一下之后,便没有多少兴致了,忧愁着自己的前路。
  一直等他回到了暂住的院子,还没有从这股忧愁里面走出来,但到了最后,却也只能长叹一声,暂时来看,还是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为学之上才行。
  在入籍之后,高庆已经重新在蓟县的学馆登记在册,要在这里参加科举。
  这学馆,在幽州处处皆有,而在并州和平州境内,则只是部分县城有。
  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并州和平州都算是刚刚拿下来,很多地方还未完全平定,算不上安宁,当然无从建立。
  只不过,这幽州的一座座学馆,却是建立的格外顺利,据说是几年之间,诸多举子在各地宣讲时事,早就培养了基础,现在直接将那些举子聚集起来,再配以一些吏胥,加上一处办公衙门,马上就是一个学馆了。
  学馆建立之后,当地的百姓不仅没有半点不适,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很多人当时就将自家孩童送去蒙学,场面一时非常热闹。
  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越发让高庆认定,科举之事绝非那位冠军侯、征北将军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布局许久的计划,一旦能借此成事,甚至成为典型,必定有很大的好处,甚至一举反超高并,都未必不能可能。
  所以在从学馆得了一些书册后,高庆就时常研读。
  书册之中写的,就是这次科举可能考到的东西。
  高庆研读了几日,马上就感觉到里面不简单,很多东西过去他也曾经接触过——都是那位征北将军的学说,也就是民间所传的“陈学”。
  “现在看来,陈学是要大行其道了,至少在北地是难以避开了,不过我观这些书册上的陈学,和过去所见的陈氏文集、大典,乃至几篇文章比起来,都有一些不同,似乎更加偏向于百家工学,而非那天下至理。”
  这般想着,其实高庆心中有些不喜,只是他却知道这事科举的敲门砖,于是不得不学之。
  只是,与此同时,在那并州兵营之中,高庆的同族之人高并拿到了这些书册之后,却是如获至宝。
  “这些才是有用之言,先前大典也好、文集也罢,虽然微言大义,说的是万世不易的道理,能开心胸,能定志向,但却无法让普通人也得指点,但现在这几本科举之言,说的却是人人皆能用得上的道理。”
  他翻看了一夜,越发爱不释手,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让军中文人誊写出来,打算再全军宣扬。
  至此,这陈学的脉络,渐渐分明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