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都市生活>越境鬼医> 第564章 造势

第564章 造势

  第四特区巨大的改变,引来了周边各大势力的瞩目,大力推动特区“改革”的《民生报》,终于成为发行量超过五千份的日报,在极力歌颂康宁政府和军队功绩、推动整个特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客观地报导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对民声的真正反映,使得《民生报》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欢和支持,原本四版的报纸,如今扩大到了八版,办报水平也越来越高。
  勐拉城原有的《东方日报》,被特区政府以两百万元人民币的代价从林民贤手中收购回来。这个只有几台简单印刷设备、一个占地不到五百平米的小小报社,正式更名为《东方画报》,愿意留下的从业人员全体迁往万岗城,一起并入了《民生报》社,原址则被利用起来,扩建成为了勐拉市警察局。
  称病不出的林民贤看到铺天盖地的政治宣传,一时间心情无比的沮丧。
  此刻他手中的报纸上,康宁、潘少群、石镇等人的大幅照片和精彩访谈,让他神色黯然,如坐针毡,特别是没有经过林民贤同意就快速公布的《勐拉市三年发展规划》,得到了三万勐拉市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这就等于是向万民宣告他林民贤已经被彻底架空了。如今,勐拉市长的衔头也和特区第一副主席的衔头一样沦为了虚名。林民贤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深刻体会到舆论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他心惊胆战、噤若寒蝉。
  让林民贤颇感安慰的是,除了两大宾馆之外,康宁收购他的每一项资产都没有讨价还价,只要林民贤开口,康宁就如数照付,几十处产业为林民贤带来了多达一亿两千多万人民币的收入。
  对于这意外之喜,一直捂紧钱袋子的林民贤清楚地知道,这是康宁采取的一项温和的策略,用金钱来逐步换取自己手上的权力,同时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体面隐退的后路。
  这种无声的告诫,让林民贤感到欣慰之余,又无比的沮丧和沉重。他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除了拿着大笔财产慢慢淡出这个权力圈子之外,再也没有其他路可走。
  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林民贤相比,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被破格提拔重用。
  民政事务局局长兼特区主席助理潘少群脱颖而出,肩负着规划和管理实施勐拉地区四县九区改革的重任;原特区军队参谋长廖荣升任了强大的独立师副师长;一批原本被压抑在底层的德才兼备的工作人员,职务也获得了提升,他们被组织前往孟雷城的“第四特区行政学院”进修三个月,结业之后将分赴各地任职。
  最令民众满意的是,自己有了一个大公无私、英明果断的新主席,有了生存的保障。在第四特区,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医疗;孩子们可以获得免费的教育;受到官员们不公正的对待后,不像以前一样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去警备司令部的监察局投诉,立刻就会有全副武装的官兵陪同前往核实和解决。这是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虽然目前的医疗起点还很低,匆匆组建的医院里往往人满为患,但是人们对生活有了盼头,对未来有了信心,因此对新政府和康宁的拥护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
  云南西双版纳州州长蒙达放下手中还带着墨香的第四特区最新一期《民生报》,意犹未尽,又拿起第一期创刊号《东方画报》,滋滋有味地逐页翻看。
  州政府的官员们围坐在蒙达周围,静静地等待他的意见。
  根据省委最新下达的指示,他们现在要开会讨论的是邀请第四特区主席康宁来访的日期和事项,同时借此机会,积极探讨双边的经贸合作和建立更为紧密的、规范的全方位合作关系。
  蒙达放下手中的画报,大声说道:“各位,这些报纸和画报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第四特区的发展速度,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此前的想象,我这里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他们的报纸办得比我们的还要好,在舆论方向的把握和宣传造势上面做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务实很客观。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画报上有则新闻报道了两个坐落在湄公河西岸的码头,从照片上看,规模不小,设施也很齐全。虽然人家没有明说,但我心里却清楚地知道,他们这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第四特区和老挝之间已经开展了密切的贸易外来。如今,老挝上寮地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两年来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深受触动。第四特区与比邻的上寮地区密切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加上第四特区正在全力修建通往泰缅边境的道路,无形中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同志们啊,这就是为什么省委省政府严格要求我们的原因。”
  蒙达喝了杯水,接着说道:“我们得感谢我们的驻军,是他们为我们地方政府牵线搭桥,建起了大勐龙这个重要的二级边境口岸。他们已经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合作交流基础,剩下就要看我们的了,要是我们做不好甚至做坏的话,不但我头顶上这顶乌纱帽保不住,在座的各位恐怕都无颜见我们的父老乡亲啊!今天大家就拿出个方案来吧,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坐在蒙达身边的州委书记张键乔笑着说道:“外事办吴主任,你先来说说吧。”
  吴向东大声汇报:“我们已经给常设在大勐龙边贸市场的第四特区政治部的联络官递交了邀请函,目前还没有获得对方的回应,但是他们新成立的翡翠市政府对规范双边贸易管理的意见非常重视,表示将会在十天内与我们大勐龙地方政府展开谈判,初步同意在完善税收、加强边境地区管理、人员交往和简化通关手续等五大项目上面进行商议。”
  “非常不错,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不过还需要再强化一些。”
  蒙达赞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四特区新政府还算是比较开明务实的,新政府组建才刚去一周,他们就把自己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地告知了我们,让我们对他们有个深入的了解,这种做法是整个中缅边境各地区从未有过的,这充分说明了他们是积极和坦率的。但是通过对他们制定的这些政策法规的了解,我发现他们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设置得相当的顽固,只是一条‘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原则’,就让我们的许多国有和民间资本无可奈何。大家议一议,看看怎么应对这次谈判,否则双方一见面谈半天还不得要领,那就要闹笑话了。”
  经贸局长楚成明摇了摇头,补充道:“还有一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他们对我们国内商品的界定非常的严格刁钻,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国有的企业、或中国公民全资拥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才能适用现行贸易政策的优惠税率征收条件’,这就是说,他们对我们国内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征收最低百分之百的高额进口税率。我这里举个例子,前天移动公司的经理找我诉苦,他们向第四特区出口的摩托罗拉、索尼、诺基亚、三星等品牌的手机,全都被第四特区政府征收了高达百分之三百的关税,而tcl、联想、夏新等手机的关税只是百分之二十五。我找他们进行交涉,对方给出的答复是‘无论是在中国哪个省生产的,只要生产企业不符合他们法律规定的优惠关税征收条件,一律按照第三国商品进行征税’,其他的服装、机械、日用百货等等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规定让很多企业和商人吃尽了苦头。我听说其他三个特区也将从六月一日起实行和第四特区同样的关税政策,估计这几家已经串通起来了。”
  官员们一听,全都再次看了看手里的资料,随即议论纷纷,有些人说这样对国内民族企业有好处,比如“云南白药牙膏”这样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有人则连连摇头,说这是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严重不符,不可能坚持实施下去……只有州委书记张键乔一言不发,若有所思,最后果断地指示经贸局长楚成明立刻呈送详细的报告,由州委州政府紧急送往省委省政府。
  众官员的政治觉悟猛然被点醒,全都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要是四个特区全都执行相同的关税政策,这就意味着已经不是纯粹的贸易政策问题了,而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此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将远远超出自己的判断。
  敏锐的蒙达感到问题的棘手,立刻宣布:“同志们,这个会暂时就开到这里吧,各位回去之后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双边谈判做好充分的准备。公安和边防要与对方平等和善地进行沟通和交涉,严禁粗暴草率的处理方式。大家要充分地认识到,这已经不是两个边境地区的问题了,随着第四特区政府的建立和工作的全面开展,随着他们军事力量的细分调整到旗帜的使用,一切迹象都表明他们已经属于缅甸国家合法的地方自治政府,任何的冲突都会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高度,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在此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哪个部门出了问题,我就找你们哪个部门的头头算账!”
  看到众官员一脸惊愕的表情,张键乔书记郑重地说道:“蒙达同志的指示非常即时正确,同志们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从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我们现在面临的工作,千万不要计较自己一家的得失,不要因为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大局观。如今的形势,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只能交由上级部门统一协调解决,任何的急功近利行为都可能会犯错误。如果大家还不理解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不妨自己想一想:要是对面的四个特区联合起来,采取统一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我们的地方政府有谁能够应付得了?”
  官员们至此终于完全明白过来,络绎站起向州长和书记点头告辞,匆匆离去。
  蒙达等众人走完,扔给身边的张键乔一支烟:“老张,多亏你及时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否则我恐怕得出洋相了。”
  “哪儿的话?你处理的已经很好了,哈哈!”
  张键乔掏出打火机,点燃香烟,重重吐出一大口烟雾,感慨地说道:
  “老蒙,恐怕咱们俩接下去得大伤脑筋了,一个徐家伟在上寮地区突飞猛进,两年来搞得我们相形见绌,脸上无光,如今再来一个诡计多端的康宁,我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蒙达笑了笑,建议道:“要不你去驻军师部走一趟吧?找找咱们的老朋友赵立民参谋长和政治部的范志翔主任,让他们给我们出出点子。一直以来,对面那帮家伙只买他们两人的面子。”
  张键乔狡猾地笑道:“我去没问题,可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蒙达哈哈一笑:“不就是安排几个军嫂就业吗?哈哈!行,今年的公务员招收指标给他们二十个名额,这你总能拿得出手了吧?”
  “哈哈……唉!其实你别说,我们早就该照顾一下驻军家属了,双拥共建总不能每年都喝喝酒走走过场,到头来还得解决实际问题才行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