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都市生活>越境鬼医> 第305章 藏兵谷

第305章 藏兵谷

  傍晚六点四十分,车队终于到达越南义安省的省会城市荣市,全体下榻于本市最豪华的莲花宾馆。
  在康宁的建议下,考察团长阮英杰破例允许大家先上到各自的房间略作洗漱。
  此举受到大多数人特别是二十多位女同志的热烈拥护,毕竟谁都不愿意顶着一身臭汗去参加省政府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
  原本不愿再浪费时间在人情交往琐事上的康宁,面对盛情的邀请,也不得不与当地官员欢聚一堂,一个冗长的晚宴结束,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半。
  眼见着这样下去,第二天的成行将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在康宁的强烈提议下,当地驻军的一个大校领着两位中校参谋,连夜赶到宾馆,在四楼会议室里挂起了一幅大型的地势地形图,向包括康宁在内的七名考察团负责人和主要专家详细地介绍情况。
  听完两个中校对方圆百里内的几个重点地区进行的详细介绍之后,康宁心里选择的地点更倾向于位于荣市西北部一百二十余公里的一座高山南麓,这就是越老边境著名的普塞莱楞山。
  这座大山位于越南中部著名的大江上游地区,北麓就是通往老挝边塞重镇农墨的主要公路。
  康宁听自己的父亲说过,当年在大山南麓的溪坡一带,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争夺战,战斗历时二十余天,美军在此付出了伤亡两千六百人的惨重代价,而越军方面则付出了伤亡四千多人的牺牲,阿英的父亲武元杰和如今活着的十几个将军,就是在这里先后负伤的。
  在瘴气弥散、毒蛇猛兽遍地的密林中,久攻不下且损失惨重的美军,最后调用密集的飞机轰炸来进行破袭作战。除高爆炸弹和燃烧弹之外,其中还多次喷洒了含有剧毒的橙色落叶剂。
  这种俗称“橙剂”的化学药物所覆盖之处,所有动植物全都会在极短时间内死亡和枯萎,许多生长了千百年的参天巨木,就在这一时段枯萎和消失。
  雨水将残留药物冲刷到江河之后,导致成片的鱼虾死亡,大片地区变成赤裸的不毛之地,河床两岸的水草和竹子,在停战十年后才开始发芽生长,喝过受污染的水之后,大量的越南平民和儿童中毒死亡,或者智力低下,生长畸形。
  这几年美国的人道主义机构突然良心发现,也拔出专款来救济大量的存活下来的越南贫民,为成千上万的畸形和痴呆儿童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福利院。
  当年越美双方争夺藏兵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苍莽大山中的藏兵谷,这里是越方一个军部的指挥机构和北方游击队的军事训练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大型弹药厂的所在地,如今越南人称之为铁谷。
  铁谷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这地方盛产金属镍,另一个意思是美军始终没能攻进去,这个山谷和守军都像铁打的一般坚固,牢不可催!
  但是在美军动用化学武器之后,这个地方的所有越军全部被迫后撤到清化西北的回春县一带,继续坚持作战,从此藏兵谷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谷。
  位于马江南岸的回春县,就是当年康宁的父亲康济民等人建立的野战医院所在地。
  因此,康济民曾判断:特异风湿关节炎的病源区,就在大山南麓的藏兵谷周围。因多年来大山中笼罩的重重瘴气蒸腾发酵,以及无数动植物腐烂尸体构成的恶劣环境下,滋生出某种未知的病菌。
  在雨季时,这种病菌在雨水的冲刷性爱,会跟随山洪流向低处。
  打着赤脚与美军血战的数万名越南军民,长年累月浸泡在江河溪流里,四肢和身体上的伤口受到这种不明病菌感染,半年之后,就会出现特异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危害越大,最后通常肢体会自行腐烂,导致重度败血症和各种深度炎症,直至肌体彻底死亡。
  可怕的是,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有效治疗这种病症,高效抗生素对此更是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康济民也是在苦思二十余年之后,才对医治这种病有了一些心得。
  九三年夏天,康济民在中越边境的那坡县华侨农场考察,意外地治好了三个患有此类病症的被越南政府驱赶回来的老华侨。
  康济民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三个老人全都是当年参加过藏兵谷战役的老兵,因此他更加确定病源区就在藏兵谷附近,而且还提醒过康宁这样一句话:天生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在毒物出没滋生的地方,往往就会有解毒的动植物药源。
  这一点,经过瑶医传人老磨倾心调教的康宁更是深有体会。
  康宁隐隐觉得,这个叫普塞莱楞山的两千七百多米高的大山上,很有可能会生长有比父亲药方里更好更优更简单的药源。
  因此在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之后,康宁毅然向坐在长桌对面的大校问道:“吴大校,我想请教你两个问题,刚才中校同志介绍的铁谷原来是否叫做藏兵谷?为什么在你们的情况介绍中,谈得最少的地方就是这个铁谷呢?”
  身材矮壮的吴大校没想到康宁一开口就出问这个棘手的问题,无奈之下,只好如实说出其中情况:
  “你说的对,铁谷在建国前也叫藏兵谷,后来国家元首黎笋黎主席亲自将其更名为铁谷。十年来曾经有两批考察队员深入谷中,但遇险之后马上就退出来了。如今,整个山谷已经被杂草和荆棘所覆盖,唯独从大山流下的溪流下游有一片十亩左右面积的开阔地,其他地方不是乔木杂草丛生的山岗,就是充满危险的沼泽。上个月我们接到总部的通知,派出了两个班的战士进入其中查探情况,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那个地方地形地貌异常的复杂,很多战士行进其间,都感到异常的恐惧,往往草木皆兵,搞到最后没前进几步,全都负伤退出了侦查,因此并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对不起,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我愿接受组织和上级部门的批评。”
  康宁连忙摇了摇手,正色道:“不不不!大校同志,我绝对没有一丁点儿责怪你们的意思,相反我还对战士们能深入险地,观察到铁谷地区溪流、空地和沼泽等复杂的地形情况感到非常满意。要知道铁谷不同于其他地方,由于三十多年前美军的生化攻击,还有这片山峦间本身就带有的地气和毒瘴等综合因素作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再加上这么多年来,人迹罕至,各种危险的生物生长其间,贸然进入的确非常的危险。不瞒大家,我在中国的时候也和深山里的瑶民进入大山之中打猎,知道这种环境的险恶,何况如今是和平时期,完全没有必要拿战士们的年轻生命去冒险,你们根本就没有做错!”
  大校和两个手下听了康宁真诚的话语,全都感激得站了起来,齐齐向康宁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康宁见状,也连忙站起来点头答谢,脸上满是热忱而又诚挚的表情。
  这一军民鱼水交融的情景,让阮英杰和其他几位老专家看了十分感动。他们实在想不到,传说中医术卓绝、风流成性的康宁,竟然会有这样宽大的心胸和真挚的情感,这么爱护普通的越南士兵。
  再联想到河内的时候,康宁为了越南的女导游挺身而出教训日本人的事情,在座的人都觉得,与原先的苏联专家相比,此时的康宁就像上帝般仁慈和伟大!
  大校拉着康宁的手,感动地对他说道:“我也和他们一样叫你阿宁吧。说真的,阿宁,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才好,但有一点儿我可以保证,只要你一句话,再苦再累再危险,我的士兵都会和你在一起!”
  康宁微微一笑,点头致谢。
  随后,他示意大家都坐下,随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吴大校,请问你的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吗?”
  吴大校听了一愣,随即明白了康宁的意图。他皱着眉头仔细想了想,这才摇头道:“我们师没有装备这种武器,不过驻扎在广平省的五十六师有。如果你们此行有需要,我可以马上请示上级,紧急调拨过来。”
  “需要,而且是必需品!山高林密,我们只要用火焰喷射器在山谷中开出一条路,就不用战士们用生命去开道了。再就是进入山区后,在我们扎营的空地周围,必需得烧出一圈二十米左右的隔离带来,这样估计所有的毒蛇、毒虫和滋生的病菌都会消失得干干净净,而且比任何种类的消毒液都管用。”
  康宁的理由非常充分,同时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得到了与会所有人的赞同!
  至此,此行考察的第一个目的地被正式确定了下来。
  康宁在满足了自己愿望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驻军和专家负责小组所有成员的尊重,这对康宁即将开展的工作是非常有好处。
  特别是此次考察的普塞莱楞山,在整条长山山脉中,属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该山海拔从一百余米到两千七百多米的复杂山系,基本包含了各种地形和气候特点,对康宁带有抽样调查性质的行动计划,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利用越南政府的人力物力为自己所用,最后获得的成果,很有可能对康宁今后的事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考察团负责小组对康宁细致的工作设想十分佩服,大家都想到过利用火烧来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通道来,可是如今正值雨季,大雨常常是不期而至,有时一天连下四五场大雨也是常有的事。
  可是放弃了火烧,就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如今如果能够使用射程达四五十米远、温度高达八百至一千二百度的火焰喷射器,将大大缩短等待和准备的时间,提高行进的速度,并能尽最大努力,保证考察队员和军队官兵的安全,这个设想可谓周到而高效。
  完成任务的康宁回到自己的房间,稍作洗漱,就躺在开着空调的宽大会客厅的沙发上,一面享受两位温柔可人的佳人温柔而细致的按摩,一面将会议上商讨的事情缓缓道来,同样赢得了两位佳人的尊敬和赞许。
  考虑到明天有可能进行的现场观摩活动,康宁没有再诱惑和纠缠两位美女,而是认真吩咐艾美记录每天的工作和行程日志,并让阿凤拿来中医教材,给她讲述学习的重点,并解答其中的疑难之处,自己也借此机会,慢慢进入工作状态。
  两个美人儿显然也清楚地知道康宁的习惯,见康宁表现得如此慎重,也都收起了私心杂念,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整个房间难得地进入了一片略带紧张的静谧氛围之中。
  入夜,单独睡在大床上的康宁尽管是双目紧闭、神态安然,可脑子里正在飞快地转动着。
  他首先想到的是团里分配给自己的三位助手。其中地质专家和动物学家态度诚恳而和善,看起来很好差使,唯独植物学家陈月琴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却让康宁感到无比的头痛。
  要是这三人都能同心协力,全力帮助康宁,对他的工作将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很多。反之,此行肯定麻烦不断……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理由,康宁要搞定年轻貌美、气质非凡的陈月琴,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