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张家自张安夷高中状元之后又迎来了个好消息,王氏有身孕了。
王氏嫁进张家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肚子却始终没消息。好在张家的家规不准张安延纳妾,老尚书也是极其反对纳妾的,李氏即使着急抱孙子也没有办法。要是换做别的人家,婆婆早就不知道给纳了几房妾氏了。
终于要有重孙了,老尚书和老夫人都很高兴,派人往京州送了信。
大家都要往沾雨院送东西,阮慕阳也不例外。
“我送个银锁会不会太早了些?”除去一些普通的东西,阮慕阳挑来挑去决定再送一把银锁。银锁是双鱼的花式,日后男孩女孩都能戴。介于与王氏私下的那些纠葛,她不敢送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补药要过,虽然她知道王氏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孩子来诬陷她。
总是要谨慎些的。
张安夷刚刚从宫中回来,官服还未来得及脱下。平日里他穿得简单,如今一身官府,更是俊朗极了。“夫人做事一向周道。”言下之意便是没有意见了。
阮慕阳也觉得看了看去还是这个合适,便叫点翠拿来了红布,细细包了起来,明日去沾雨院的时候送过去。
她坐在桌前,微微低头,手中拿着红布,认真包着的样子格外娴静。
银锁还未包好,阮慕阳忽然觉得背后一重。是张安夷从后面拥住了她。
害怕下人们进来的时候看见,她微微挣扎了一下:“小心叫人看见。”
张安夷低下头在她颈间嗅了嗅,低声说道:“夫人,若是日后我们有了孩子一定极漂亮。”
阮慕阳手中的动作停了停,脸上的表情也凝了凝,好在张安夷站在他背后并未看见。
她一直在偷偷喝着避子的汤药。原先她是没想过要孩子的。
张安夷声音里隐约含着的憧憬与柔情让她心中蓦然痛了起来,歉疚极了,忽然不忍心拒绝这个男人,觉得跟他生个孩子也挺好的。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好看的,若是男孩,一定要让他跟着他读书,若是女孩,便宠着、娇惯着,日后给她找个好人家,让她一世无忧。
只是前路未卜,大仇未报。
等一切恩怨了却,他发现了她嫁给他的目的不纯,是为的利用他,他会如何对她?必然是会恨她的。那时候若是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孩子要怎么办?她一人可以下堂,可以被休,可以任他处置,可是孩子是无辜的。
她大概已经慢慢爱上他了吧。
想到以后,阮慕阳眼睛有些酸胀。喉咙发涩,好不容易才控制住了情绪,声音里带着笑意说:“是啊,二爷生得这般英俊,又自小不凡,我们的孩子一定不会差的。”
她这番话让张安夷在她耳边厮磨的动作越来越温柔,语气宠溺地说:“我希望生个女儿,像夫人这般。”
阮慕阳垂下了眼睛。
若是日后他发现了她的真面目还愿意这般宠着她,她定然替他生儿育女,用余生好好补偿。
次日,阮慕阳同老夫人以及陈氏和季氏一道去了沾雨院。
陈氏自打张安朝会试落榜,便不再与阮慕阳亲近了。
阮慕阳只能由她去了。
人逢喜事。王氏的气色比平日里还要好。
“云秀,你现在怀了身孕,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管家太过辛苦,这些日子你还是歇一歇,让慕阳帮你吧。”老夫人说。
管家之权一直是王氏不愿意放手的。如今怀了身孕,不得不放开,还给的是阮慕阳,她心里更加不高兴。
原先穿云院在张家是连庶出的张安朝都比不过的,如今因为张安夷中了状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已然威胁到了沾雨院长房长子的地位,若是官家之权再让阮慕阳拿走,那么往后张家便是穿云院的天下了。
“祖母,我只是怀了身孕,大夫说我的身子很好,没有事的。”王氏道,“如今二弟妹也不清闲。”
阮慕阳在一旁不说话,眼观鼻鼻观心。
如今穿云院算是苦尽甘来了,她不争,王氏也不敢亏待了。
老夫人活了那么多年,对这些小辈们的小心思自然是看得通透的。她道:“这头三个月是最关键的,这三个月你先由慕阳帮着吧。”
话说到这份上了,王氏也不能拒绝了。
此后,阮慕阳便帮着王氏管家,平日里偶尔再去赴一些宴席,也不清闲。
当然,洛钰那里她也一直来往着,没有断掉。她跟洛钰的来往从来没有瞒过张安夷,他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
一日,宫中来了人。来的是阮妃娘娘身边的小高公公。
“张二夫人,娘娘说身为姑姑,张修撰中状元时理应送来贺礼,却因为在宫中不方便一直耽搁到了现在。如今娘娘想起了先前托夫人画的花样,让奴才来问问画得怎么样了,顺便前来恭贺。”
阮慕阳笑了笑道:“阮妃娘娘太客气了,慕阳受宠若惊。前些日子因为一些事耽搁了,花样还未画完mdash;mdash;”
小高公公立即道:“娘娘说不着急,只要夫人记着了就成。”
这摆明了就是催她画花样为假,前来送礼是真。
阮妃说来是阮慕阳的表姑姑,有这一层亲戚关系在,笼络一番也是正常的。只是她绝对不会与阮妃亲近。而张安夷对徐厚的态度,她还不清楚。
至于百鸟朝凤的花样,阮慕阳先前在张安夷的教导下,小有所成,不日便真的能画完了。
王氏刚被诊出来怀了身孕时给京州寄去的信终于在一个月后有了回信。
信中除了表达了高兴之外,还写明李氏因着京州的天气病了,已经病了有大半个月不见好转。
张吉与李氏去京州时带的丫环小厮并不多,很多都是后来到了京州再买的,自然比不得家生子,必须要派人去照顾。
婆婆病了,媳妇侍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老夫人将王氏、阮慕阳以及陈氏叫了过去。
将三个孙媳打量了一番后,老夫人开口道:“你们也知道你们的母亲病了。京州那边的人照顾的不够周到,还是得自己人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