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撸书斋>书库>历史军事>不负妻缘> 第124章

第124章

  安阳郡主起初还能镇定,等听到她说虞从信后,忍不住瞪眼过来。
  霍姝却不说了,朝她一个劲儿地笑着说:“我听王妃说,等过完年,就要商量你们的婚期,可有这事?”
  安阳郡主虽然心里有些羞涩,不过都到这时候,她也没有羞得跑开,落落大方地道:“是又如何?反正我母妃会为我作主的。”说着,还转头朝虞倩笑了下。
  虞倩无话可说,这位三嫂的脸皮好像也挺厚的。
  许恬听着她们说话,听到这里,觉得这两人真是不害臊,连这种话都能大大咧咧地说,忍不住说道:“我吃饱了。”
  霍姝转头看她,发现她手中的盘子已经空了,惊讶道:“恬妹妹竟然吃完了?没撑着吧?”
  她不说还好,一说许恬就觉得肚子撑得难受,都是刚才她塞一盘烤肉给她,害得她听她们说话,不知不觉就吃撑。
  霍姝递了一杯消食解腻的茶水过去给她,说道:“恬妹妹都这么大的人,还像个小孩子一样不知节制,真是……”她一脸无奈宽容的表情。
  许恬差点没气坏。
  她深吸了口气,提起旁边的绣球,对霍姝说道:“你陪我去玩绣球。”
  霍姝有些为难地看她,“真的要我陪你玩?不好吧?”
  许恬不为所动,“没什么不好的,叫你就去。”说着,就皱着眉起身,催着霍姝快点出去。
  霍姝笑眯眯地站起身,跟着她一起出去。
  虞倩没动,看着这姑嫂俩个一前一后出去,转头见安阳郡主懒洋洋地坐在那儿,一点也不担心的样子。
  安阳郡主见她看过来,笑了下,说道:“你不用担心,素素有分寸的。”
  虞倩听到这话,顿了下,点点头。
  她一点也不担心表姐,反而对许恬那理所当然颐指气使的语气有些不高兴,再怎么说,表姐也是许恬的嫂子,可许恬先前的语气,就像在呼喝着个下人一样。
  不过想到许恬是郡主,听说自幼被懿宁长公主娇宠长大的,也不怪她如此。
  相比之下,同样是郡主的安阳郡主就比许恬好多了,至少她从不仗势欺人,对人也是笑眯眯的,十分和气的样子,最重要的是,也看不出哪里懒。
  正想着,就见远处霍姝将那绣球往前抛去,前面的姑娘没来得及接住,那绣球就砸在梅林中的亭子的柱子上,咻的一下绣球就扁下去,制作绣球的皮革面裂开来。
  所有人都僵硬地看着霍姝。
  霍姝一脸笑眯眯的:“恬妹妹,对不起啊,力气有些大,不如再换一个新的绣球?”
  许恬僵硬地看着那裂开一个口的绣球,再看霍姝一脸歉意的模样,心里有些憋屈,怒道:“你是故意的?”
  霍姝挑眉,“恬妹妹要是不想玩,那我就走了。”说着,也不理她,转身离开。
  许恬气得直哆嗦,却也不敢像先前那样将她叫过来。
  虽然多了许恬这个插曲,不过荣亲王府的年酒还是不错的。
  霍姝吃饱喝足,带着虞倩离开梅林时,许恬也觉得无趣,跟着一起离开。
  刚出梅林不久,就见到懿宁长公主和聂屹。
  恰好看到聂屹来接霍姝,懿宁长公主难得见到儿子,忍不住拉着他站在回廊下说话。
  看到这两人,许恬不由想到先前霍姝砸坏绣球威胁她的事情,顿时委屈地道:“娘,大哥。”
  懿宁长公主和聂屹转头看过来,见霍姝和女儿一起结伴过来,懿宁长公主有些欣慰。只是这欣慰很快就被女儿脸上的委屈给弄没了。
  “怎么了?”懿宁长公主问道。
  许恬扁着嘴,用可怜巴巴的语气将先前在梅林里的事情和她说了,一双眼睛忍不住看着聂屹,却发现他神色冷峻淡然,仿佛没有听到她的话似的。
  等她说完后,聂屹开口道:“娘,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先走了。”说罢,朝霍姝招手。
  霍姝朝懿宁长公主行了一礼,就走过去。
  懿宁长公主脸色有些僵硬,但看儿子的神色,不禁叹气,也没说什么,挥手让他们离开。
  虞倩不喜欢许恬这位郡主,也朝懿宁长公主行了一礼,便跟着离开。
  见他们竟然这么离开,特别是大哥一句话都没和她说,许恬委屈得差点掉眼泪,跺着脚道:“娘,你看看,大哥自从娶妻后,就不再关心我们了。”
  懿宁长公主其实已经习惯儿子这般冷淡的态度,听到女儿的话,心里越发的无奈,严肃地道:“若非你去招惹霍七,他会不理你?”
  如今懿宁长公主也知道儿子对霍七有多看重,心里不是不后悔当初答应这门亲事太快的,但有时候又想,她欠儿子太多,他难得喜欢的,让他如意也没什么。
  只是她希望女儿能和儿媳妇好好相处,将来长子能帮衬着下面的弟弟妹妹。
  可不知道怎么地,儿媳妇表面上笑眯眯的,可也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和女儿也处不来。女儿想要仗着身份欺负她,最后反而自己闹出笑话,得不偿失。
  懿宁长公主叹了口气,对依然感觉到委屈的女儿道:“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你和世谨虽是兄妹,可你们到底是不同姓的兄妹,你每次都要针对世谨的媳妇,世谨看到后,心里能高兴么?”
  妹妹和妻子怎么能相比?妹妹迟早要嫁出去的,要陪着走一辈子的人是妻子。
  许恬皱眉,仍是满脸不解,“可我们是血缘至亲的兄妹。”
  懿宁长公主摇头,血缘至亲又如何?有时候,血缘至亲也不可靠,况且她从未养过那孩子,以前甚至不愿意见他,也不怪他如今仍是淡淡的。
  懿宁长公主突然觉得有些没滋味,没再说什么。
  ****
  霍姝被聂屹扶上马车后,忍不住一直盯着他看。
  “看什么?”聂屹唇角微微翘起,凤目温和地看着她。
  霍姝仔细看他一会儿,确实他并没有生气后,脸上也露出笑容,说道:“我不是故意的,不过恬妹妹有时候挺讨人厌的,好像听不懂人话一样,所以我就直接砸烂那绣球,她说我威胁她,其实也没有说错。”
  聂屹嗯了一声,拉着她的手,两人十指相扣。
  “你不生气?”
  聂屹见她固执地盯着自己,笑道:“没什么好生气的。”
  霍姝瞅了他半晌,很快又高兴起来。
  因为不在意,所以没什么好生气的,那些人于他而言,不过是名义上的血亲,实则连陌生人都不如。
  所以,他没什么好生气的。
  ***
  忙碌的年很快过去。
  出了正月,霍姝就听说荣亲王府和虞家终于将婚期定下来,就定在四月初二,据闻这是荣亲王亲自去钦天监,让钦天监选出来的吉利日子。
  荣亲王并不想将闺女嫁得这么快,恨不得多留个两年。但奈何虞从信是个奸滑的,他并不直接拒绝,面上笑眯眯地应下,转身就寻未来的小舅子荣亲王世子周焜喝酒,与他谈天说地。
  然后周焜不知道回去和荣亲王妃说了什么,荣亲王妃直接同意将婚事定在四月份。
  荣亲王想要反对时已经迟了,这是王妃亲自允的,他没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反悔,只能满心不甘地应下。
  到了三月春暖花开之时,霍姝正摸着平坦的肚子怀疑里头是不是有个小娃娃时,靖安侯府那边突然传来霍老夫人病逝的消息。
  第139章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乍然听到这消息,霍姝依然有些怔忡。
  见她怔怔地坐在那儿,艾草等丫鬟不禁有些担心。
  在她们心里,靖安侯府对她们家小姐只有生恩没有养恩,加上霍老夫人明显表现出来对霍姝的不喜,几次三番露出来的恶意,丫鬟们心中也不是不生气的,却因为对方是长辈,不好说什么。
  霍老夫人再有不是,她也是祖母,不管做什么,当晚辈的只能敬着受着,不然就是不孝。
  “姑娘,您别伤心,人老了,总有那么一天的。”邬嬷嬷安慰道。
  霍姝回过神来,笑了笑,“我没伤心。”她确实没伤心,毕竟她和那位祖母相处的时间太少,少得没让她对她产生什么感情,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孝,确实是事实。
  除此之外,祖母对她十分厌恶,几次都露出不掩饰的恶意,被人如此厌恶,霍姝也没办法将她真的当成至亲的人看待,只远远地敬着,彼此不见面,相安无事。
  邬嬷嬷见状,便也没再劝她,和艾草等丫鬟匆匆为她换上素淡的衣服。
  至于孝服,因为那边传来的消息太过突然,没来得及做,只好先穿素淡的衣服,等今晚让针线房赶工做出来,明天再穿。
  接着,让人去禀明聂老夫人后,霍姝就坐上马车回靖安侯府。
  马车抵达靖安侯府时,靖安侯府的门口已经挂上白幡。
  和霍姝一同回来的还有嫁在京城中的霍家姑娘,其中就有嫁在昌平大长公主府的大姑母霍茹,还没有离京的三姑母霍萍,还有霍婉等人。
  接到老夫人病逝的消息,众人第一时间回来。
  霍萍和霍婉所住的地方距离靖安侯府比较近,早她们一步到来,霍茹和霍姝稍晚一些,两府的马车几乎是前脚跟接着后脚一起进府的。
  霍姝刚下马车,就看到大姑母霍茹虚软地被两个儿子扶下马车,眼睛哭得红肿,然后跌跌撞撞地往灵堂而去。
  靖安侯府里到处是哭声,在这明媚的春日中,因为丧事,整个靖安侯府凄冷而压抑。
  靖安侯夫人一身孝服,忙碌着霍老夫人的丧事,神色看起来有些疲惫,忙得脚不沾地,见霍茹这些出嫁女回来,便迎过来,一起进入灵堂。
  一群霍家的子孙跪在灵堂里哭得哀哀切切。
  霍姝抬眼看去,见灵堂里已经跪满了人,靖安侯府的子孙都在,还有赶回来哭灵的姑奶奶们。靖安侯和霍五老爷跪在最前面,痛哭出声,霍茹和霍萍姐妹俩伏在老夫人的棺椁前,号哭不已。
  她默默地走进去,来到霍婉身边的位置,跪在丫鬟递来的蒲团上,用沾过姜汁的帕子开始哭灵。
  哭了会儿,霍姝听到声音,抬头看去,就见沈家的人来到,还有挺着大肚子的葛玲被沈彬扶进来。
  霍老夫人生前对葛玲这外孙女十分疼爱,加上后来葛玲嫁回娘家,老夫人对她更是上心。
  所以,知道外祖母病逊,葛玲就算怀着身子,还是过来了。
  葛玲的脸色有些不太好,肤色呈现黯淡的色泽,这胎的怀相并不好。
  永平侯夫人和沈彬时不时地看她一眼,就担心她出什么事情,幸好靖安侯夫人早有准备,只让她象征性地哭会儿,上过香后,就安排她下去歇息。
  霍姝跪着哭了会儿,觉得有些不舒服,便站起来。
  她这举动,虽然轻巧,但仍是引起灵堂里一些人的注意。
  “你做什么?”霍茹不悦地问道,一双眼睛哭得红肿,看霍姝的眼神像要吃人似的。
  霍茹的两个儿子心知母亲今儿为外祖母的病逝伤心过度,一点小事也能引起她心中的愤怒,霍姝作为孙女,这种径自起身的行为,看着实在不孝,所以霍茹一看到,就忍不住火大,直接喝斥出声。
  只是,霍姝现在可不只是霍家的孙女,还是卫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今非昔比,纵使她有不对,母亲也不应该当众这般喝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