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原本留守在璟郡王府的林嬷嬷上前来,红肿着一双眼睛朝她福身请安。
  赵敏禾回过一些神来,亲手去扶起了这位已经年近古稀、一直将韶亓箫当做亲生孙儿照顾到大的老人。
  林嬷嬷还在默默垂泪,哽咽得无法开口说清楚一句话。
  赵敏禾见状心酸无比,不用假哭眼泪就已经流了下来。
  林嬷嬷这才慌了,擦了擦泪水哑声道:“王妃,世子还小,他需要您,您不能有事。”
  “我知道。”赵敏禾一边流泪一边回应。
  她默默地在心中朝林嬷嬷抱歉。为大局计,她无法对她说出真相。
  而且,她还十分担心韶亓箫如今的处境。
  *
  璟郡王府陷入一片悲凉的时候,韶亓箫的处境却并不好——准确的说,连同韶亓萱、韶仝珺在内的一行人,都不大好。
  因为,他们在快要出昌州地界的时候,碰到了真正的流民暴|乱。
  大周朝虽然高薪养廉,官员不需要贪污便能叫自己和家人过得很舒适。
  但总有人贪心不足,想要给自己划拉更多的银子。
  太平盛世的时候,有些地方官暗中做做手脚,朝廷也不可能时时监视着这些地方官,所以一般不闹出大事来,还是有挺多地方官会给自己开个财路的。
  但到治水、赈灾这类关乎百姓性命的事上,所有官员都知道历来大周天子都很重视这些民生大事,这类的银子粮食朝廷向来都盯得很紧,所以很少有地方官饥不择食地打这些赈灾物资的主意。
  但很少却不是没有。
  很不幸的,位于昌州边境的这个名叫西池县的张县令,就是这么个饥不择食的!
  张县令平时为人就贪婪,平日百姓投到府衙的一些事,其他地方花点喝酒钱就能解决的,到了张县令这头却非得叫你出些血不可。
  只不过昌州位处江南,离皇城远,地方却富庶,大多数人被明里暗里地宰了一顿后都选择息事宁人。
  毕竟一没叫日子过不下去,二是万一没把张县令搞下去自家却还要世代生活在西池县。这么一想,被宰的百姓就没把事情闹大过。
  一来二去,张县令的胆子就大了。
  以前那些贪来的银子最多也就几百两,跟这一回从上头拨下来的上万两和几百车粮食药材一比,简直是蝇头小利!
  张县令的眼睛一下子就直了!
  于是,他鼓动了县衙的主簿等人,欺上瞒下将这些银子扣下了一半不止,粮食和药材等物也纷纷倒卖到外地去换了白花花的银子。
  然后……西池县里的赈灾物资自然就不够了!
  百姓因缺衣少食,得病死的和饿死的人加起来都快一半了!对比邻县不到十分之一的死亡率来,简直高得离谱。
  就在这时候,有脑子的人就想到其中的关窍了,再去邻县问问,一对比人家分到手里的银子、粮食和药材的数,一切都显而易见。
  再然后,西池县的全县人就炸了!
  韶亓箫一行人从西池县经过的时候,恰好就遇到了这一阵暴动。
  西池县还能走动的百姓几乎都围到了县衙门口,讨要一个说法。
  而张县令这边眼看事情就要不好,就率先去附近的折冲府借调四百人的府兵。他自然不会说是因为自己贪了朝廷的救济物资才引发了暴动,而是打着乱民趁着江州一带的叛军潮,有样学样地反了!
  这个时候,“七皇子”和“皇长孙”因为流民暴动遇难的消息刚刚传到各地的折冲府,府中的折冲都尉顿时不敢大意,甚至还阴谋论地认为两起暴动是不是有些关联?
  折冲都尉不敢大意,摩拳擦掌地以为到了自个儿立下大功劳的时候,便亲自带兵前来镇压,并且捉拿暴动的案首!
  张县令去信说借调四百,都尉大手一挥再加了四百,总共八百人浩浩荡荡地进军到西池县。
  八百人穿着盔甲,手持□□的模样,其实场面不算小了。
  本还围在西池县衙前面叫嚣着张县令不得好死的百姓们眼见“大军”压境,瞬间就乱了套了!
  没等折冲都尉带着府兵“镇压”,百姓自己就人挤人乱成了一团。
  而被夹在百姓们中间寸步难行的韶亓箫一行人……就倒了大霉!
  人生中第二次经历踩踏事件的韶亓箫万分无语……
  跟自己媳妇儿挤在一起是美事,跟几个臭哄哄的大男人挤在一起算是个什么事儿啊!
  第215章
  韶亓箫几人只是路经西池县,虽一个没注意被挤到了到县衙前抗议的人堆里,但也不会傻得继续往里挤,所以他们的位置还是挺靠边的。
  再加上都是牵着马,马儿受惊便嘶鸣起来,其他便不大敢太过靠近他们,免得一不小心被马蹄踩了。
  这么一来,他们要从人群中脱身出来,其实很容易。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一行人全须全尾就安全地出来了。
  但后面的问题……却大发了!
  因折冲都尉一心以为这场抗议是人为的暴|乱,极有可能是有人恶意挑起百姓的怒火导致了冲突。
  因此,折冲都尉命府兵围了百姓,仔仔细细地排查此事。
  于是——韶亓箫这些一看就是外地来的人,便一下子成了都尉的嫌疑人名单上的首选!尤其他们不像当地的百姓缺衣少食,一个个都瘦骨嶙峋的,即使大伙儿赶了几日路,还在脸上抹了些遮掩的尘土,也挡不住与当地百姓格格不入的精神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