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想到许晴,陆枚眉头微皱。她径直去了女儿的房间,许晴窝在阳台上看杂志。
  “小晴,怎么不见你去看看舅舅?你舅舅现在生病,正是需要亲人陪伴的时候。”
  许晴不敢告诉母亲,她看见舅舅眼歪口斜口水不受控制,本能回感觉到嫌弃。她抱住陆枚的腰,将头埋在母亲怀里:“妈妈,我看见舅舅现在的样子,心里就特别难受。”
  太难受了,所以不忍心去看望他。
  陆枚看不到许晴的表情,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她丝毫没有怀疑女儿撒谎。
  “是妈妈错怪你了,怪不得,你最近心事重重的。对了,怎么不见阿武?”
  阿武,是许晴的保镖。
  是一名退伍特种兵,陆铣一直出资养着阿武,陆枚挺生气阿武不告而别,就算大哥破产,许家又不是不能继续支付阿武的工资。
  许晴身体微僵。
  她最近心事重重,担心的,就是阿武。
  她倒不是关心自己的保镖,若不是阿武轮廓和秦云峥有些相似,身上更是有同属于军人的气质,许晴都不会正眼看他,又岂会关心他?
  阿武已经几天没有和自己联系了。
  许晴担心的,是阿武会不会也失败了。
  不会的,她曾经见识过阿武的枪法,说是神枪绝技都没错,南县,又不像是港城,没有霍家帮忙,徐宝镜怎么可能逃过阿武的暗杀?
  许晴努力说服着自己,不知为何,心里却终是难安。
  ……
  京大,迎来了期末考试。
  外语系一共要考十来个科目,全部浓缩在三天内完成,不管是谁,此时都没时间去管其他事,临时抱佛脚也好,胸有成竹淡定学霸也罢,都得先过了期末考,再说其他。
  李兰芯全然将谭曜的请求抛之脑后,直到这日考完最后一科,章则走出教室就说了一句:
  “兰芯,我暑假准备继续留在谭师兄的公司兼职,不打算回老家,你呢?”
  这话问的,就差直说,让李兰芯也留在京城陪他了。
  回南县陪陪爸妈,和亲人们聚一聚,还是留在京城陪男友做兼职,李兰芯本该毫不迟疑选择前者,被章则深情款款看着,李兰芯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泻。
  “你让我考虑考虑。”
  章则笑起来,阳光下年轻男孩儿的脸熠熠生辉,李兰芯心也跟着砰砰跳。
  她还想着要怎么和家里人说,直接说交男朋友了,她妈那关首先过不了。
  想起章则的兼职,李兰芯忽然有了另一个想法:若是说社会实践呢?她若是答应给谭师兄补习英语留在京城,也不算是对家人撒谎了吧?
  李兰芯心里忐忑,她一直被保护的很好。
  外公更是教她要做个立身正的“君子”,长到这么大,李兰芯从未对家人撒过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报冲击,保姆黄英
  第一百一十三章喜报威力,保姆黄英
  83年,中考成绩是要分别用到各自学校的,电话查分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办到,更别说网络查分。
  蓉城第七中学的真学霸,总分只失了1。5分,其中作文扣一分,英语作文扣0。5分,分数通报出来时,当初坚持特招真学霸进入七中就读的招生主任笑得合不拢嘴。
  “徐宝镜同学,肯定是京大华大的苗子了,只要高中她不走弯路,高考时绝对可以冲击全国高考状元!”
  出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身为省重点中学的蓉城七中来说肯定是大事。
  每个人都有向上走的追求,蓉城七中的校长也有,他想带领着蓉城七中走向“全国重点示范中学”的辉煌。
  有一个全国高考状元,对校长来说,迈向全国重点的步伐简直跨出了一大步。
  七中会得到蜀省更多的教育资金扶持,会有慕名而来的更多优异学生,状元带来的效益,或许将影响蓉城七中未来十年的发展。
  “必须要确保,徐宝镜同学仍然报读七中高中部。”
  校长给招生主任下了死命令。
  就是宝镜的班主任,三年里除了考试时,根本没有接触过她,又岂能用师生情谊打动她?
  班主任还想到了一个最坏的可能,“中专是提前录取的,徐宝镜同学年龄毕竟不大,若是被中专招生的老师忽悠了……”
  班主任说得没错,80年代的中专是四年制,择优录取初中毕业生,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中专“包分配”的政策所吸引,脑子一热,就报读了中专。
  中专学制是从苏联传过来的,是各省市县级政府定点培养人才的摇篮,注重专业性和对口性,读四年中专出来,就能通过分配成为国家公务人员,什么林业局、矿务局等等,都需要专业对口的中专生。
  在教学质量不是特别好的乡镇学校,能考上中专,已经是学生家里祖坟冒青烟,毕业包分配,还能户口“农转非”,吃上皇粮……呵呵,大部分学生认为,考高中的人才是傻子呢,等读了高中再考大学出来,一样是包分配工作,中专四年,显然能比大学生们占据更好的工作岗位嘛,而且多了几年工龄!
  当经济快速发展后,这批成绩优异,原本可以按步照班读高中考大学的“中专生”,肠子都悔青了。
  第一学历是中专,与第一学历是大学重本,只要工作十年后,从升迁上就有本质的差别。
  徐家,好歹也是县城里的,父母看上去挺有文化,应该不至于这么短视吧?
  七中的招生主任,带着忐忑,三年后,再次去往南县徐家。
  敲了半天门,根本没反应。
  招生主任的心都凉了大半,大周末的,徐家人不会是在躲他吧?主任捏着红榜,脑门儿上的汗密密麻麻的都比黄豆大,足见其心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